转载:老中医奶奶的故事五零二

老中医奶奶的故事(502)
冬至一阳生
进补正当时(下)
作者:曾乐
 
 
奶奶说,进补前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不然,越补越虚。有人说,我一补就上火,原因就是进补不得当,盲目地补。
 
      奶奶说,简单地区分,中医里人的体质可以分为三大类:
 
      一、体寒,这类人常常怕冷,一到冬天,就四肢冰凉。严重的,在夏天不敢吹空调,别人热时他不热,别人不冷时,他冷。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阳虚”体质。
 
      二、体热,这类人比较怕热,虚火大,肝火旺,常会有口角、舌尖破裂的情形发生。严重者,身热难受,喜凉,别人不热时他热,别人觉得冷时,他舒服。这就是中医里所说的“阴虚”体质。
 
      三、阴阳两虚体质,此类人既怕冷,而火气又大,一会儿体寒,一会儿体热,喜出虚汗,易感冒。
 
      分清体质之后,就便于选择进补的东西了。阳虚的人,冬天进补时,可以选择吃些补阳的食物和补药,如鹿茸、肉桂、高丽参、紫河车、附子等。食物有羊肉、狗肉等。阴虚的人,则选择滋阴的食物和补药,象麦冬、玉竹、西洋参、元参、天冬等。而阴阳两虚的人,吃龟鹿二仙膏最为适宜。如果不分清体质地乱补,正象有些人体会到的那样,越补越虚,反而补出病来的也有。如肝火旺的人,吃鹿茸炖鸡,就有可能会使血压升高,眼睛发红,出现上火症状,严重的,会头晕脑胀,失眠。
 
      我们知道,中药补的是气,是血,且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足则体健,气衰则体弱,补气的药有党参、高丽参、西洋参、黄芪等,补血的药如当归、熟地、鸡血藤、生地等,都是的。
 
      也有人说,药补不如食补,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药补必须得当,最好在中医的指导下进行,先分清体质,再决定选择哪些中药来补,不要弄反了,反而补出病来。若无中医指导,还不如食补来得更安全。二是食补取材方便,可以细水长流。
 
     当然,若是懂得药性且知道自己的体质情况,药食同补也是不错的选择。以药补配合食补,不但味道美,能饱口福,又不失药效,一举两得。我们常见的药食同补的如龙眼煮麦冬、天冬,当归、人参炖鸡,红枣、黄芪炖猪蹄儿,莲子、红豆、薏米炖猪肚等等。
 
     下面这些方子,是民间常用方,一年四季都很适宜服用。
 
     一是四物汤。由当归、川芎、熟地、白芍组成,对女性的调经、补血有良好帮助。
 
     二是八珍汤。四物汤再加上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就成了八珍汤,这个补气补血,效果良好。
 
      三是十全大补汤。八珍汤中再加入肉桂、黄芪,可大补气血,增强体力,消除疲劳。
 
      四是四神汤,由茯苓、淮山药、莲子、芡实组成。四神汤药性温和,可降火气,健胃整肠,增强食欲,对妇女白带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当然,中医有上千年的历史,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进补经验,发展下来,民间的进补方有成千上万之多,不可能一个一个地列举。再说,进补也得根据个人的体质,进补的分量,也应随着个人体质与年龄而不同。值得注意的是,伤风感冒未愈时,不宜进补,女性经期也不宜进补,可以在经期前、后一周进补,更容易吸收。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