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说“移民潮”
文/姜尼
最近和国内的朋友沟通的时候发现目前国内民众尤其大都市民众,对移民很负面,颇有抵触情绪。这种情绪看来主要是近年来大量投资移民造成的负面影响。
投资移民群是近些年兴起的最近一波移民潮,主要是有雄厚实力的企业家。这些人在国内都是社会的顶层,拥有雄厚的财富,移民之后在移居地迅速购置大屋豪宅,根本就没有还贷款之压力,空中飞人,何止是令国内民众情绪抵触,就是移民多年的老移民,甚至祖居当地的白人原住民也望尘莫及,令大家羡慕嫉妒恨各种情绪,在此也不敢太多笔墨,真是不在那个档次。
笔者将被卷入移民潮出国的国民分为三大人群,除上面所述高、大、上的投资移民群外,第二大人群就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至一零年末二十年间大量的技术移民。这部分人群在国内一般都是各单位业务骨干,技术背景强大,由于各种原因卷入移民潮。虽然经过严格的审查评估,大家都认为其技术背景已为移居国认可,可当登陆之后几乎所有人都处于一个极其失落状态。因为当地雇主并不承认技术移民业已通过评估的技术背景,必须重新考试获得本地的就业执照。譬如医学背景技术移民就必须重新考试获得行医执照。而考试是从基础到临床非得像刚毕业的医学生全职准备才可,对于已届中年必须马上工作维持生存的技术移民来说,时间、精力都是很大挑战。
技术移民的最大软肋是尽管技术背景强大,但往往经济基础薄弱,有些人就揣着几千甚至几百块钱就出来创世界。当大家登陆后短期内不能找到相应背景的专业工作后,很多人为了生存被迫走入“打工”行列,一时间经常可以看到教授端盘子,博士干包装的景象。还有很多人重新走入学校,端起书本,以拿到本地学历获得本地专业资格。而打工一族的技术移民有些不能及时回到专业工作,就此彻底转行。
在努力挣扎重新回到原有专业背景的技术移民中,一部分人很幸运地进入到了自己熟悉的专业环境,然而东西方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又让很多人难以适应而败下阵来。多伦多的移民耿朝晖是国内医药界精英,移加后很快在某大学找到相应工作。然而由于与老板理念不同,不久失业,一个时期内竟然难以再就业。巨大的压力让他心情抑郁,某天竟然纵身一跃从十几层高楼跳下,当场身亡。留下年轻的妻子和两个年幼的子女。
另一个比较有名的事件就是前清华大学教师,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多伦多大学博士蒋国兵,毕业后由于专业就业面过度狭窄,很长一个时期不能找到相应专业背景工作。巨大的压力让他精神产生抑郁,在一个寒冷的深夜纵身一跃跳下401高高速公路高架桥,当场身亡。
还有很多技术移民经过多年的挣扎终于站稳了脚跟。然而西方社会对外来移民看不见的歧视就像一堵玻璃墙阻碍着人们进一步发展。每一个技术移民的漂泊史都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由于技术移民多拥有较高教育背景,文学水平高者不乏其人。苦难让人思考,苦难造就文学,一时间打工文学潮异常汹涌,很多优秀文学作品应运而生,为大众所喜爱。
除了上面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两大群体外,还有一个更大更悠久的移民群体,就是遍布世界各地的偷渡客。偷渡一般是由蛇头组织,往往要经多个国家,大陆辗转完成,最后一般登陆美国或欧洲。这种出国的方式完全是拿命在赌博,一切顺利还好,一旦有些舛错,后果不堪设想。
最著名偷渡也许是1993年的“金色探险号”事件。搭载了近三百名来自中国的偷渡客,从非洲好望角进入大西洋,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终于到达纽约附近大西洋海域。但由于接头人在黑帮仇杀中死亡,造成无人接船的情况。在公海等待两周之后,有关人员认为接载无望,就决定将船搁浅海滩让偷渡者游泳上岸。然而由于长途航行体质虚弱,水温寒冷,有些人不善游泳,最后有十人死亡,六人逃脱,剩下的都被移民局扣留,关进监狱。
“金色探险号”偷渡客长途航行,船上生活条件极差,偷渡客命运悲惨,尤其女偷渡客,最后人们甚至不愿提及自己是乘那艘船来的。整个偷渡故事被拍成电影“Golden Venture".
另一个著名的事件是“多佛惨案”。多佛是英国一个港口城市,2000年6月18日海关人员在检查一部卡车时,打开后厢,一股恶臭扑鼻而来,一幕惨不忍睹的景象出现在人们面前。车厢内叠放着几十人,除两人侥幸生还外,58人死亡,其中女性4人。货车起自荷兰鹿特丹,搭载了60名偷渡客。运输过程中后厢的通风管没有打开,车的密闭性极好,司机根本听不到后面人的喊叫。于是人们拼命挤向车门口,试图获得那一丝空气,于是造成人叠人的情况。第一个打开车门的多佛港口官员由于受到极大的刺激,以至于需要心里治疗。
综上所述,移民潮是各个层次,全方位的,每个移民都在他那个层次不同程度的挣扎,但是所有人都在坚持。当面对故乡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不约而同地选择展现阳光的一面。 也许正是这个原因造成了国内民众对于海外移民的负面认识。希望这篇短文能使大家认识到海外移民的艰辛,并对波澜壮阔而悲壮的移民潮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