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见诸葛亮《答法正书》:蜀志,亮刑法峻急,法正谏曰:“昔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秦民知德。今君假借威力,跨据一州,初有其国,未垂惠抚;且客主之义,宜相降下,愿缓弄弛禁,以慰其望。”诸葛亮答曰:“君知其一,未知其二。秦以无道,政苛民怨,匹夫大呼,天下土崩,高祖因之,可以弘济。刘璋暗弱,自焉已来有累世之恩,文法羁縻,互相承奉,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所以致弊,实由于此。吾今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要,于斯而著。”
其实,诸葛亮答非所问,乃不答其一,只答其二也。法正说的是君民关系,而诸葛亮的回答,侧重君臣关系。但是,我假设诸葛所谓蜀土人士,专权自恣,君臣之道,渐以陵替。这里的人士和臣是老百姓的意思,这个回答就扣上法正的话了。
什么是老百姓的专权自恣?这个可以说老百姓的权力太大了,生出坏事了----君民之道,渐以陵替。中国大陆,老百姓的权力还没大到这个份上,相反是太少了。看看诸葛的跑题,他压根就没有想到老百姓的“权”,说到臣权而已。所谓臣“主”,还不能让它太大了。民主,老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