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法? ( 二)

1.内法与外法

   我们谈到了所说的“法”,是指三界中一切的事物统统都是法,而法也是五蕴——又叫作五阴。对我们个人来说,所有一切的法都是由我们的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及意识所感知而形成的。也就是得由我们的眼根触色尘生眼识才能了别光线;耳朵触声尘生耳识了别声音;鼻根触香尘生鼻识了别气味;舌根触味尘生舌识而了别味道;身根触触尘生身识了别冷、热、痛、养等等;意根触法尘生心意识了别六尘种种的诸法。也就是说我们从胎儿时期开始,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法,都是经由我们的六识所摄取、所了别的。

  请各位想想看,我们这一生当中有没有什么法不是透过六识?也就是我们有没有曾经有一个经验,不是经由眼、耳、鼻、舌、身、意识运作而成就的,想想看有没有?你说:“有!有!有!我那一天看到了一个东西,不是用眼睛看的。”再仔细听一次“我看到了一个东西,不是用眼睛看的。”看到,已经是眼识的境界了,所以有没有用眼睛?有嘛!或者你说:“我听到了一个声音,不是用耳朵听的。”我听到一个声音,既然是听到,那就已经是耳识的境界了。可能你会说:“不是!不是!我看到一个东西、我听到一个声音,是我心里看到、听到,不是用眼睛、耳朵看到、听到的。”OK!那既然是心里了知了一个境界,那就是意识感知到“我知道了”这一个法;知道,就是意识的境界。所以一切的法终究是离不开六识境界的。想一想看!同不同意呢?所以,别人的法我们看不见、摸不到,当我们看得见、摸得到、能体会的时候,就已经是我们自己的法了。所以法是什么?法就是我们六识所成的境界,而这个六个识所成的境界都必须各有其根、尘、识三者和合的运作。比方说眼睛要能看得到东西,必须要有眼根、有色尘、有眼识,三者之间少任何一个条件,我们就看不见了;同理,耳朵要能够听得到声音,必须有耳根、声尘、耳识,这三者也是缺一不可;这叫作三束芦法,也就是说根、尘、识三者一定要并存和合运作的时候,我们才能够了别。所以每一个识必有其根尘识三个条件,所以六个识都各有各的根、尘、识,总共就是六乘以三共十八个法,而这十八个法呢?法法各有其界限,法和法之间并没有重复之处;比方说眼根不是色尘、色尘不是眼识、眼识不是眼根,它们之间没有任何重复的地方,同一聚的根尘识各有其界限,更何况是不同聚的法之间更没有重复的地方。比方说眼根不是耳根,眼根与耳根之间没有重复的地方,眼识不是耳识、眼识不是耳根、眼识不是声尘。如此不同聚的法互相比较,完全没有重复的地方,所以六个识所蕴含的十八个法各各不同,彼此各有其界限,因此我们就把这样的十八个法叫作十八界。所以,同样的问题讲到了这一边,什么是法呢?法就是十八界。大家可以再进一步地想一想,前面我们都已经同意了,一切我们个人所经验的世界,都是由自己的六个识的功能运作而成的,而这六个识的内涵就是十八界;所以可以这样子说:我们的世界——我们的法就是十八界。

  了解了这一点之后,我们再更进一步地来探究:说有内法、有外法,这是什么意思呢?比方说2013年3月15号英国的每日邮报报导了一则消息说,塞尔维亚有一位28岁在法庭工作的职员Danilovic这个女士,她患有一种天生的缺陷,所以从小她看到的世界就颠倒了180度,与常人所见的世界刚好是上下颠倒,所以小时候她为了适应学校老师的教学,她就把课本倒过来看,新闻图片上面这张照片,显示的是Danilovic这个女士她正在看著报纸,只不过她看的报纸是上下颠倒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读过中学物理、中学生物的观众可以回想看看,我们的眼球好像是一块凸透镜,外界的影像最后会呈现在视网膜上,视网膜上的影像是颠倒的,但是传到大脑以后,在大脑的视觉成像区,会把它转正。而这一位塞尔维亚的女士就是脑子里面这个功能出了问题,所以她没有办法把影像反转为正,因此她看到的世界与我们所见的世界是上下颠倒的,其实她所见的世界反而是忠实的反映了她视网膜中所成像的世界。因此我们简单的这样子说,比方说我们看到了一朵莲花,这一朵莲花所放出来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这个光就叫外色尘;最后这个光它会在我们的脑中成像,所以我们所看见的莲花,已经不是原本的外色尘了,而是脑中的影像,在我们脑子里面这个莲花就是内色尘;所以外色尘是色法,而内色尘则是心法。仔细想一想,其实我们从来没有看见过外色尘,连一点点都没有看过,因为我们所见的永远是自己脑子里面的内色尘;同理,我们听到的是内声尘,我们闻到的是内香尘,乃至我们能思、能量所相关的法尘本身就是在内而不在外。
  同样的道理在《辨法法性论》里面也讲到。这一些内相分、外相分的道理可以这样子说:众生的世界里面,共同的部分是外所取的外相分,这个外相分可以说它是依止于能取之识,因为所取的外相分离开了能取的识,也就没有意义了;众生各个不同的则是在心中所显现之内相分.

   我们透过五根——扶尘根,去摄取外面的相分,然后呢成像在我们大脑的胜义根,这个是内相分;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都住在自己内相分的境界当中,从来没有看到过外相分。内相分就叫作内法,外相分就叫作外法。众生从无量世以来,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内相分之中,从来没有接触过外相分,所以所有的众生他所能依靠、能够依赖、拿来运作动转的,全部都是自己的内相分。

   在《辨法法性论》当中说:“共显现之外所取,彼实同于能取识,外境离识即无义,以其具有共性故,不共了别所取境,应即他心所缘事。”讲到这儿,可能有人会说:“我承认我们的大脑中所感知的内相分,的确那个不是外相分,我也认同每个众生心中的内相分是各自有所不同的,因为不是同一个大脑嘛!但是毕竟它们是同一个外境,所以显现在心中的内相分应该还是一样的。总不可能说我们看一朵莲花,我看的是莲花,而他来看就变成玫瑰花吧!没这种事吧!”好!比方说:我们一起来看一朵莲花,我从我的角度、你从你的方位来看,我们所见的莲花就会有所不同;即使是我们位于相同的方位来看,还是有所不同,因为我有近视眼、你有老花眼,没有两个人的视力会完全相同。

  所以呢,学过中学生物的观众都知道,所见、所闻与我们的感觉,它都是相对的法,不是绝对的法。例如,将我们的右手放在热水中、左手放在冷水中,30秒以后再一起放入普通水中,结果右手会觉得冷而左手会觉得热,明明是放在同一盆水中啊!两只手的感觉却是完全不同。这就代表了我们五根的觉受,它是一个相对的法,它是比较前时跟后时前后之间有什么改变的差异,而不是一个测量绝对正确的值。又譬如说前两年吧!有一次中国大陆冬天大雪,从北方到南方广州全部都在下雪。那一次我到西安去赏雪,几天以后回到台湾,从桃园机场走出来的第一个感觉是:台湾不冷嘛!但是亲戚来接机却说:“哎哟!你这几天不在台湾,你不晓得啊!台湾这几天真是冷死了啊!我们躲在被窝里都不敢出来。”同一个外境,为什么两个人的感触是完全不同的?后来我想了一下:因为在西安的时候,每天习惯从温暖的旅馆走到街上,瞬间温度就从二十几度降到零下十度,所以我的皮肤已经适应了那种极度温度的这种差异的感觉,认为那个叫作冷。回到台湾以后呢?从机场走到外面温差变小了,所以相对而言就觉得这个也不怎么冷嘛!反而很舒服。那就要请问各位啰:“同样的一个外境,我觉得很好、不冷,但是另外一个人却觉得很冷,到底谁的感觉比较正确?大家觉得呢?”都正确!也都错误!因为不同的众生,对于同一个境界的觉受是不同的。这是因为我们五根的觉受,本来它就是一个相对之法,而不是绝对的法。

  又譬如同一个境界,人的眼睛所见与其它众生的眼睛所见也完全不同。譬如说,我们看到的世界和一只马来看这个世界,就会有所不同;像马——马是看不到自己正前方的影像的,因为马牠看不见在牠两眼中间所投射出去的这块区域,马的眼睛位于头部的两侧,所以对于左右牠有宽广的视野,可是却看不见自己两眼中间的正前方位置;这也就是为什么马在走路的时候,常常会低著头、 侧著头看旁边的原因。那如果是小鸟呢?小鸟的眼睛至少可以看到5种光谱的地带,与我们人类是完全不同的。像我们常看见的鸽子,鸽子牠的眼睛可以分辨出数百万种不同的色彩,远胜过人类,所以牠们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擅长分辨色彩的一种动物。又譬如说猫和狗,牠们的视力其实不是很好,但是牠们却有夜视能力。猫和狗的夜间视力比人类强很多,所以在半夜当中、夜半当中、昏暗当中,牠们一样可以正常地行走运动;并且牠们所看到的光谱,也和人类不同。例如民间一般都相信,家里的小狗其实是可以看得见刚刚过世的亲人的,所以有的时候,我们和小狗同样地看家里的一个角落,我们看到的就只是椅子、茶几,但是小狗却会对著这个椅子、茶几狂叫。我们还会说这个狗怎么回事?竟然对著一个空椅子在那边叫!也许牠是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了。

  更何况前面我们有说到五俱意识,五识现起的时候意识必定相伴随,所以同一个境界,当我们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是五识和意识共同和合运作了。每一个人心境不同,意识的判断、思量当然也就不同,所察觉到同一个境界的同时,这个察觉必然是加上了意识,而且是以意识为主的察觉,不同的人各自的察觉将会是天差地别。举例:譬如说许多内地的朋友来到台湾游玩,都说台湾好地方、好山好水、人情味浓厚,真是个不错的地方。可是在三百年前,当郑成功从内地来到台湾之时,他看到了台湾的风景,他的评语则是:花不香、鸟不语。我们现在可以了解,那是因为当时郑成功跟清朝之间的战争失利,所以只好转来台湾偏居,他心情的郁闷、沮丧可以了解,所以当时的他见到什么东西都是不好的、都是灰暗的,因为人生无趣。而现在来到台湾旅游的朋友则是心中怀著期待、欢喜,虽然是看同样的景色,就觉得什么都好看、什么都美丽。也就是说我们当下所察觉的境界,它已经加入了意识的思量、判断。这样讲起来,那就更是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其实是各各相异,甚至是天差地别的。

  又譬如说我们去看画展、去看电影表演,偶而遇到了跟我们有相同见解的人,我们就会说:“唉呀!君子所见略同啊!”然后彼此惺惺相惜、感叹知音难觅!因为,虽然我们看的是同一个画展、同一个境界,但是要找到跟自己见解类似的朋友是非常难的。所以各位说看看: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到底是相同还是不同呢?不但是不同,而且是非常的不同。这一点在现代的心理学上也多所探讨,例如心理学上很有名的“罗夏克墨渍实验”,我们来看这一张图片,请问各位:“各位请告诉我,你在这一张图中看到了什么?或者说这一张图里面有什么?各位也可以问问看旁边的人,他们觉得是什么?”最后各位可能会觉得非常的讶异,明明是同样一张的图片,结果呢?让10个人来看却有九个答案,剩下的一个人他说他看不出来。也就是每一个人不但看到图片所生出来的答案是不同的,而且如果请他继续对这一张图片来讲述,那就会相差的更大。例如说有人看到这一张图片,他说这是狐狸的脸;第二个人来看呢?他说他看到的是两个正在跳舞的人;而且双方都很坚持自己的答案。第一个人会说:“这是一张狐狸的脸没有错啦!如果你说它是一张猪的脸,我还可以理解,但是你现在说它是什么什么两个人在跳舞,我怎么都看不到两个人?”而第二个人则会说:“这明明就是两个人啊!你看,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人,两个人站在柱子上正在跳舞啊!怎么会跟狐狸扯上关系呢?”

  好!各位觉得这两个人哪一个说的才对?大家都学聪明了,都对!也都不对!令人惊奇的还不只是如此,如果我们去问第一个人:“你觉得这是一个狐狸的脸,那我请问你:‘这个狐狸正在干什么?’”第一个人看著图片,然后就会开始侃侃说出:“这只小狐狸牠正在流血,牠正在悲伤地哭泣!”我们就继续问:“那你觉得牠为什么在哭泣呢?”“因为牠的妈妈不要牠了,把牠丢弃了,所以牠在哭。”就这样子引导他,他就会讲出一连串对于这一张图片他心里的感觉。于是心理学家就利用这种方式,去了解、去分析、去挖出这个说话的人他的心态、他的背景。同样的一张图片我们问第二个人:“你说图里有两个人,这两个人是谁啊?”第二个人他可能会说:“她像我姑妈。”“为什么像你姑妈呢?”“因为你看她的鼻子尖尖的很像是我姑妈,以前我小的时候跟姑妈一起住,她常常会出去跳舞。每一次跳舞回来,有的时候会很高兴,她就会买东西给我吃;有的时候跳舞回来不高兴,她回来就打我,打得好痛喔!”同一张图片给两个人去看的结果却是天南地北,而且两个人所给的答案呢?这两个答案表面上是风马牛不相干,就好像两个跳tone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想一想:明明他们两个人是看著同一张图片,为什么出来的两个答案会完全不同呢?原因何在?因为意识心加入了嘛!而且意识心才是潜伏在背后最重要的那一件事情。这两个人对于同一张图片,各自说出了看似简单的答案,但是在这样一个简单答案它的背后,它其实反映出来的,不只是他现前眼识去辨别这个形状而已,也不只是意识思量判断而已,它的背后其实蕴含了整个经验,是过去所经历种种的经验,无论是有形的法、无形的法的总和,因此各自会作出判断,以及各自会解释为什么他会作这样的判断。这样子讲,各位同不同意呢?

  所以,同样一个问题再问各位:“不同的人经历了同一个境界,每一个人的内相分到底是相同还是不同?是小小的不同还是大大的不同呢?”可能你会说:“老师!那至少我们两个人去看一朵莲花,也许我们两个人所见容有不同、心境会有不同,所联想出来的事物也有所不同,但至少我们见到的都是一朵莲花,不会变成玫瑰花啊!”答案其实不然!在佛经上,特别是在三转法轮之时,佛陀为我们开示了甚深唯识的道理,其中有所谓“一心四见”,也就是同样的一个水池,来了一个人,人看到这个水池就是净水;天人来了,他看到这个水池变成琉璃;龙王来了,他看到的是他所居住的宫殿;恶鬼来了,这个水池就变成了血水脓池臭不堪言。同样的一个湖泊,不同的众生看了之后,却由于各自的业报所感,所显现出来的内相分却是完完全全不同的。然后又各自在自己的内相分中去执著、去运作,在里面产生了喜、怒、哀、乐,各自的内相分已经是虚妄了,再从虚妄上面继续去虚妄地运作,所以最后就叫作“自己玩自己”,自己去玩自己所产生的内相分,这就是众生轮回三界而没有办法出离的实际相貌啊!

   人于世间生活,有见闻觉知之心,有了了常知之心,有定中能知之心。。。。。。种种

不能遍举之心,要皆不离知 觉 观 照,凡此等心,皆名见分(见的功能),此见分即七转识(眼耳鼻舌身意意根)。能知觉观照,因此叫见分(见的功能)。

    见分七转识之运作,不论定中定外,皆不离一切境相--六尘(色、聲、香、味、觸、法),此一切境相称为相分 (认识之对象)。相分有二种:外相分及内相分。外相分既是眼所触色尘,耳所触声尘, 鼻所触香尘,身所触触尘。内相分则由如来藏配合外尘而现起。见分七转 识不断攀缘六尘境,然所缘六尘其实不是外境。众生不知此理,追逐五欲诸法而轮回三界。

   眼见色时,譬如电视监视器之摄影镜头向外照,摄取色尘,传达至警卫室之电视屏幕上显现出来。电视之摄影镜头所见影像即是外相分,守卫室电视屏幕所现影像即是内相分。

    我们见色(看见外面的东西)也是如此:眼睛所接受为外相分,在眼珠内之影像呈倒影,眼球接触外色尘时,如来藏便生内相分之似色相。内相分现起时,因末那识(意根)触内相分色尘而起了别之作意,眼识见分便随内相分升起,辨别青黄赤白等色。同时现起意识,由意识分别长短方圆美丑姿态神韵等,即是法尘内相分。

     如同眼见色一样,耳鼻舌身等四个识也是如此:例如身根受细滑触尘,此为外相分。外相分之细滑触现起时,如来藏同时感生内相分之细滑触。内相分触尘现起时,意根(末那识)触此内相分,便警觉如来藏中之意识种子及身识种子,而使意识身识同时现起;由身识分别细滑触,由意识分别细滑触之类别 强弱 苦乐 曾经未经等法尘。

    然五根所受外五尘,实非见分七转识所受五尘。见分七转识所受五尘诸法,乃是如来藏经由五根所触外五尘而感生,非从外来,是如来藏所变现。

   见分七转识之所贪爱者,其实皆是自心如来藏所变现之内相分。而七转识见分也是如来藏所显现。因此众生所贪求之一切法,其实都是自心具足之法,借外境而现,似有所得;其实皆无所得, 乃是以自己的见分,处于自己的内相分之中,而游戏自己的内相分罢了。

    说得通俗一些:比如男人去玩女人,或者女人去玩午夜牛郎,其实都是假借外境,在自己玩自己而已,见闻觉知心何尝接触外境?何尝从外境获得一切法尘?皆是如来藏所生之见分,在玩自己如来藏所生之相分而已。



  因此 “共显现之外所取,彼实同于能取识。”这一句话有更深的含义,不只是众生的内相分各有差异而不实在,外相分的本身也是虚妄不实的,并没有什么真实存在的外相分。有人会说:“不对啊!即使我们两个人看的不一样,但是至少我们看到的是同一个外相分啊!” “此中法相者,谓虚妄分别,现二及名言。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彼一切无义,唯计故分别。”(《辨法法性论》)现在就更可以了解更深的含义了,不论是外相分还是内相分,它们都是虚妄分别出来的,并没有一个实际的实质。外相分与内相分都是没有真实意义的,因为它们都只是众生错误的计量而分别出来的。到了这里,我们可以再用另一个角度来看,内相分虚妄无实有——这个叫作我空,然而外相分也是虚妄无实有——这是法空,到了这个地步“我、法俱空”,只剩下我们虚妄的计著而己。因此说:“所取显现既非有,能取显现自非有,如是即能善成立,二取现而非为有。”(《辨法法性论》)既然我们所取的心是内相分,这不是真实而有,所以能取的心也就不是真实而有了,能够证悟这个道理,就实证了:虽然能取与所取都好像是真实的显现在生起,但是能取与所取都不是真实存在的实法。 “于彼非等引心中,所显无非自辨别;于彼等引行相中,亦唯定境之影相。”(《辨法法性论》)也就是说,我们所计著觉察的法,都只是自己去计著自己的内相分,不管是在现实的境界或者是我们以为的禅定的境界,都还是内相分。

  所以我们下个结论:从无始以来我们就不断地在轮回的大海中来来去去,我们所感知到的一切法好像是真的,一个又一个法好像是平等平等、理所当然地这样成立了、生起了、又异灭了。只是我们从来都不晓得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虚妄不真实,所以自无始以来等起而成立,此已善成立,二取全不成。

2.六六法--苦的根源

    众生从无量世以来一直就住在自己的内相分世界当中,所以可以这样子讲:所有的众生其实都各各住在自己的内相分之中。每一个人随著身根,随著环境等等的不同,所生起的内相分也都不同。也就是每一位众生各自依著自己的业报,而现起了不同的内相分世界,也就是每一位众生他的十八界是各各不同的。不管是外相分还是内相分,它们都是虚妄分别出来的,并没有实际的实质而显现出来;外相分与内相分,它们都只是众生错误的计量而分别出来的东西。我们从来都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如此的虚妄不真实,如果懂得这个道理,不论是能取的心和所取的法,原来从来就不是真实的,只是众生自我虚妄计著罢了.

   接下来我们继续说,那么什么是众生虚妄的计著呢?也就是众生到底在计著些什么呢?为了计著这一些东西,众生不断地去造作善业恶业,所以不断地就累积了新的业种,于是旧的业种不断地遇缘而显现,最后这一位众生就只好一直住在轮回之中;这样的轮回好像大海的波浪一样,一波又一波的打过来,众生只能漂泊在大海的风浪之中载浮载沉不断地挣扎,不断地划动双手双脚只是希望自己不要被淹死;但即使好不容易浮在海面上,仍然只能随波逐流,随著海浪向前向后,浪涛要我们向前,我们没有能力向后,海浪要我们向后,我们也只能跟著向后,这就是轮回与众生的实况。各位可以想一想,体会一下:在海浪中漂浮的众生,对他来说什么事情是最重要的?是财产吗?还是名声呢?都不是!而是要活下去。对于快要淹死的众生来说,活下去是唯一的企求,也就是要躲避四周海浪的侵袭,使自己的身体不要断气,这是他唯一重视的事情。所以对他来说,自己的身体是真实的,大海的海浪是真实的,我的身体叫作“我”,而四周的海浪呢?叫作“我所”,对这位众生而言,这样的我与我所就是他生命的全部。前面我们已经解释了内相分虚妄非实,外相分也是虚妄非实,它们都是相对之法,而非绝对的量;也就是说:虽然这个世界好像很大,但是对于漂泊在轮回大海的众生而言,他所能察觉到的,所能接触到的世界才是他真实的世界,那一些他所不能接触、无法体会、想都没有想到的外相分事物,其实是与这一位众生无关的。也就是说五蕴世界看似广大,但与自己有关的、被自己所能摄取摄受的,就叫作五取蕴;那就是这个众生他所有一切的法,也就是法之界,这个部分讲得更加的深细,会有哪些内容呢?也就是:众生会把哪些东西当作是实有的法,众生可以拿来使用、拿来运用,不知不觉中就当作是自己理所当然所能依靠的功能呢?那就是自己的内相分。众生将自己的内法世界当作是真实有,所以用自己的能取,去取自己的所取;将能取的功能,所取的法当作是实有的,当作是自己可以依靠它的运作,当作是自己的身体。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小朋友!什么是你的身体?你的身体在哪儿?小孩子会很高兴的指给我们看:这是我的身体、这是我的眼睛、这是我的耳朵、这是我的手。如果我们问他你的身体有什么用啊!他会说:我的眼睛可以看东西,我的耳朵可以听声音,我的手可以伸出去拿东西。我们再问他:那如果你没有身体了会变成什么样啊!他可能会楞住,然后说:嗯~那就什么都做不了啦!也就是说:小朋友把这个身体当作是我。

  如果我们去问一个中学生:你的身体在哪里啊!你的心又在哪里啊!你的身体与你的心是一样还是不一样呢?中学生会说:我的身体就在你面前啊!我的心是看不到的,我的身体和我的心当然是不同的。所以中学生写情书给女朋友的时候会说:即使我的身体离开了你,我的心却会永远永远的和你在一起。也就是说:中学生他知道了:原来这个身体只是一个工具,一个被心所使用的工具。所以我记得有一部电影叫“女人香”,主角艾尔帕西诺他说过:我的学生们!他们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他们的血液流到了地上,他们的身体扭曲残障了,但是这一切都无损于他们有一颗纯净无瑕的心灵。所以即使是一般的世间人都知道,人之所以能够活著为人,就是用我的心去操控我的身体,也就是用我去操控我所,没有了我也就没有我所;反过来说,没有我所也就无法显示出我的存在。

 “有身”最苦,有身是苦的根源。那什么是有身?我们的身体是什么呢?也就是我们到底有哪些身呢?各位都已经知道,我们有身不是单单指我们的肉体,而是指我们的心加上我们的身体,有了心、有了身体我们就一定会去造作种种的善业、恶业与无记业,于是轮回的大海就永远不会止息。我们未来就还得跟现在一样,继续在轮回之中漂泊而找不到彼岸。那说的有身是指我们有哪些身呢?所谓的身是指功能性,也就是可以让我们依靠、可以让我们依止、可以让我们运用的那一些功能,我们利用这一些功能维持了我的存在与运作,所以我们就一直住在这一些功能性当中,把这一些功能当作是我的身。

  我们说到我们的世界是六识所成境界。就先拿眼睛来说好了,如果要让我们看得见必须要有眼根、色尘以及眼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能够看得见首先要有存在于眼识,眼识是我们能够依靠的功能,所以叫作眼识身。可是光有眼识不够啊!眼识还要能够触色尘,根、尘、识要三者相触,所以除了有眼识身之外,还要有眼触身,如果没有触光有眼识也是看不见的;有了眼触之后,接下来我们有没有接受这样的一个情况呢?有没有去领纳这个情况呢?这个就叫作眼受身;如果我们有接受了,那么接下来于境取像,到底这样的一个眼睛看到的东西有没有成像呢?这个就叫作眼想身;有成像之后针对这一件事情,针对这个境界我们去领纳,我们去在这件事情上面生起了意识,生起了眼本身的思,所以就叫眼思身;最后针对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对眼识而言,这是一个喜欢、不喜欢还是无所谓的境界呢?那就形成了眼爱身。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得见一个东西的时候,他会历经了眼识身、眼触身、眼受身、眼想身、眼思身以及眼爱身,这六个身都完成了、都具足了,我们才能够清楚的看到这个东西。同理,为了要让我们听得见,于是中间会有耳识身、耳触身、耳受身、耳想身、耳思身、耳爱身。同理,六个识一直到最后会有意识身、意触身、意受身、意想身、意思身以及意爱身;也就是每一个识祂会历经了识、触、受、想、思、爱这样的六个阶段,才能完成这一个识的了别。那我们有六个识每个识各有六个身,所以总共就是六六,把这样的东西叫作六六身或者叫作六六法。这样的六六身它其实都落在觉与观的境界里面;一般的人心中所知、所觉、所显现出来的全部都是这样,都落在这样的六六身里面;而任何一个识祂都一定会跟意识相应,都是意识相应的境界;意识心的本身又是众缘和合而有,祂是意法为缘而生,意根触法尘生意识,内法与外法的道理,我们也讲得很清楚了,然后从六外入转成六内入,然后六识身、六触身、六受身、六想身、六思身,最后六爱身。“何等为六内入处?谓眼入处、耳入处、鼻入处乃至意入处。何等为六外入处?谓色入处、声入处乃至法入处。”然后就这样子,六六身一样一样的出生,也就是眼触生爱、耳触生爱、鼻触生爱到意触生爱。可是到底这样的六六身当中,哪一个是真实的我呢?若有说言,如果有人说眼是我,不对!因为眼本身是生灭,如果说眼是我的话,那这个所谓的我就会变成有时候出生,有时候消失了;同理,耳触、鼻触一直到意触那都不是真实的我。就要晓得这样子如实的了知,我们的六六身所作,乃至于意识的所作,乃至于这一些全部都是虚假的,于是就能够晓得到底寂灭是什么?如果能够如实知见,未来就一定能够证得初果须陀洹果,就把这样子的经典叫作六六法经。也就是说:从以上所讲六六身没有一个身是真实的我。

   苦的根源在于有身最苦,有身是苦的根源。有身把它分得详细一点,就是指我们的六六身——又叫作六六法。众生就是生活在自己的六六身当中,有意识的、无意识的去执著其中,当作是自己理所当然可以拿来运作、运用的身体。这样的六六身它包括了从眼睛开始,由眼外入变成了眼内入,然后会有眼识身、眼触身、眼受身、眼想身、眼思身、眼爱身。光是在眼这件事情上面就有六个身;同理,耳、鼻、舌、身乃至于意也是如此,有意识身、意触身、意受身、意想身、意思身到意爱身。也就是所谓的法,它从外入之法——外色处、外声处、外香处,一直到六内之法——也就是内色处、内声处、内香处乃至于内意处(意本身只有内),这样的从外法转为内法,然后借著六六身的运作,就现起了我们的世界。
  

    或者这样讲:所谓我们的世界,从来也就没有离开过这样的六六身.如果能够如实观行这六六法,能够如实知见眼所作──到底我们能够看得见的这个眼的部分,它里面是怎么回事,这个叫作如实知见眼所作、耳所作乃至于意所作,其实都是自己虚妄的计著,那这样的众生就能够正向于涅槃,证得须陀洹初果。我们前面也讲过了,如果经过这样的修习,未得须陀洹,要得须陀洹。也就是即使现在还没有证得须陀洹,未来也必定能够证得初果须陀洹。经过前面六六身法的解说之后,我们就可以更具足的了知。也就是说透过了这样子层层的增上,配合了我们的定力、福德等等,修行人他就有可能在六六法上面的用功,而断除了身见、断除了三缚结,真正离开了凡夫地而进入了四双八辈。当然我们这边还是要特别强调一下,许多人看了书籍,以为说看懂了里面的道理,就说自己断我见了,就说自己开悟了、见性了乃至于入地了等等,这一些都是很严重的误解,而且很容易就会成就了不通忏悔的大妄语罪。因为说:未证言证的大妄语,这是成就了地狱的业种的。断结证果不是说我们好像懂了经上的意思,就说自己证果了。因为证果需要福德因缘具足的观行,历经过一次又一次,从创观、重观到数数观行,中间他会经历了许多佛菩萨加持的境界,然后改变了自己的习气,才能够说有那个实质证果。

  所以真实果位的证得,它是结使的断除,所以会伴随著许多种种的状况、心境的改变。这一些都只有过来人──曾经走过来的人,才有能力为别人作勘验,而且这个部分不足以为外人道。但是我们也可以作简单的判断,比方说须陀洹初果人,他会经过六法观察,生起六法观察忍,并且继续生起六法增上观察忍,最后达到了诸法如实正智观察。这是 这样子才能够说这一个人三结已尽、已知。佛在经典里面其实讲得非常的清楚,诸法观察不但要能够生起智慧,而且还要生起诸法观察忍;如果只是有观察而没有忍,也就是习气没有改变,这是不能够说他断结,更不能说为证果了。
  又譬如说:如果有一位自称证得初果的人,结果他的想法、他的作为,根本都没有离开三种结使,代表他根本没有六法观察忍,他并没有因为观行而生起法忍,没有法智忍,那也就不会有法智,这个人就很可能成就了大妄语业而不自知。又好像是七住菩萨,可以证得如来藏的现观,但是如果一位菩萨号称自己是证悟的人,可是对于六住、五住乃至于二住、初住他都无知无证,那么这一个人他就不可能是七住菩萨,甚至他连信位都尚未满足。最常见的就是明明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见见具足,却说自己已经证悟了大乘如来藏,那我们就可以晓得,这位菩萨他是未证言证,因为他并没有那个实质。前面的阶位尚未满足,后面的阶位就不必再谈了,充其量他也只是一只鹦鹉罢了。所以我们可以使用这个方法,来检验那一些自称自己已经证悟的菩萨,就是去看看他:那你前面的六住位满足了吗?五住位满足了吗?乃至于初住位满足了吗?

  经中说到证得初果的人,他永远不再入三恶道,修行人一旦入了三恶道,就很难再有学佛的机会了。所以过去我们受三归依、持五戒的时候,师父都会交代:受了三归、持了五戒,从此之后就具有能够继续再具备人身的资格,就不会入三恶道,就意谓著我们未来继续有学佛的机会。

   只要是凡夫众生,他就一定会执取他自己的六六法;会执取十八界当中的任何一个法,当作是自己的身体依靠,所以一切的苦乐就从这边开始了。因此说:“有身是苦的根源”,众生认为自己实有身体,一切的功能是常住不坏的,就把这样的一个功能当作是我们的身体,有了这样的见解就叫作身见-实有身体的见解,又叫作萨迦耶见,萨迦耶意思就是指聚集。众生贪著五欲,把六六法、把十八界当中的某一法,也就是五阴当中的某一法,当作是自己的身体。我们来看看《成唯识论》里面对于身见、萨迦耶见是怎么样叙述的。在《成唯识论》里面说到:“萨迦耶见,谓于五取蕴执我、我所,一切见趣所依为业。”意思是说:萨迦耶见又叫作身见,就是执取五取蕴当作是我、我所。有了我就有我所,身见是一切恶见的依靠,一切的恶见都源自于先有身见而产生的。比方说:我们如果以这个能知能了的意识心当作是我,所以有了我之后,就会出生种种的我所——我的财产、我的名声、我的身体。有了我与我所,就会衍生出各种各样的想法、见解、作为。因此所有的恶见,都是以身见为源头而出生的。不论我们修习的是哪一种法门,开悟证果的内容都是一样的;二乘人就是断除这个身见,而成为初果须陀洹果;大乘菩萨在六住位,如同二乘人一般断除身见,到了七住位证得如来藏,他不但成为二乘的初果,同时也成为大乘的初果;也就是大乘的初果人,他函盖了二乘的初果。换个角度来看,今天即使我们修到了四禅、修到了非想非非想天,仍然只是凡夫一位,不能离开轮回。就表面上我们是被这个五欲之绳给绑住了,实际上真正的根源是在于我们认为有身;唯有我们断除了身见,才能够断除一切恶见的源头,解脱就从这一边开始了,所以初果的人才能叫作预入圣流。

Shixiang摘编自internet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