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份认同的选择

读了一些Reddit的讨论,很惊讶的观点在ABC中有很多共鸣。 我一直以来对新移民和第二代的身份认同很感兴趣。 记得多年前看Bill Moyers的"Becoming American"系列,其中除了采访Maya Lin之外,还有采访Gish Jen和查建英,我发现第一代和第二代的差别还是很大,查建英关心的是美国人对美籍华人的身份认同,在她的潜意识中美国还是“他者”。对Gish Jen来说,这就是她的身份与存在,不需任何人的认同。 有意思的是,林瓔的自传叫"Boundaries",她的艺术灵感来源于她的家庭传承和他父母的艺术修养, 尽管他们住在中西部偏僻的大学城,传统的“白区”,她的父母也没有专门教她中文,或在家中讲中文。林瓔是在成年之后才渐渐愿意来认识她父母的过去和他们代表的文化传统。 她的成长过程是不断发现自己的身份界线,定义自己的身份界限, 最终超越这些界限,在其中自由游走的过程。

最为一个个体和独立的人,也许我们该问的不是别人给了你什么样的选择, 而是你自己要做什么样的选择。

Becoming American - The Chinese Experience a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gLzWQ7MnhQ

tiantianlu0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莲盆籽' 的评论 : Thanks!
tiantianlu02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为写而写' 的评论 : read his book long time ago.. still remember how his dad's illness affected his life. I think he is the one coined the phrase that "Chinese is the new Jew".
为写而写 发表评论于
探讨这个问题,还有一本书值得一读,Eric Liu 的 Accidental Asian。
莲盆籽 发表评论于
天天老师好!
对你在那帖讨论的见解印象很深,点进博客来看看。
不少东西很有意思,留个印慢慢回来看。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