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中纪委又抢头条新闻。中纪委召开了代表大委,并继去年播放的重点介绍反腐成就的“永远在路上”系列片后,今年又播放了重点介绍中纪委内部反腐的系列片。后者确实有点耐人寻味。
据已有消息,在浙江等三省试行的监察委将整合现有党的纪委,政府的反腐,监察部门和司法的检查部门,形成一个庞大的主要职能是监督立法,行政,司法各部门官员的超级权力机构。它将不隶属于任何部门,形式上是四权之一但实际上是王中之王。现任中纪委王书记显然将成为未来的超级监察委首任主席。在这个时节,中纪委推出这个系列片自揭其丑,意欲何为?
最有可能的是,中纪委这几年朝纲独断,强力反腐,自然树敌颇多,自身也必然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次自揭家丑,也算是先发制人封了批评者的嘴。抑或也是对反对派作了一个让步,留一个伏笔,也就是说由于中纪委的“内鬼”,产生冤案也是可能的,这就为某些人未来翻案提供了可能。
中纪委出现“内鬼”也证明了一条颠簸不破的真理:不受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据说中纪委将成立一个内部监督机构来处理此类内部腐败事件,但历史告诉我们,这不顶用。
监察部门虽然在现代西方政治体制中没有相类比的机构,但在中国封建帝制中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从秦以降,各级政府都有监查部门,名称各朝有异,但功能就是监察各级官员,并受皇帝直接节制。明朝是监察机构比较猖獗的朝代,让我们看看明代的监察部门是怎么演変的。
洪武年间,朱元璋成立了锦衣卫,监督官吏。锦衣卫成为皇帝的忠实鹰犬,在维护皇权方面居功至伟,但也在朱元璋大诛功臣方面起了很坏的作用。洪武晚期,锦衣卫尾大不掉,皇帝又设置了另一个特务机构东厂与之抗衡。很长时间,二者相互竞争,皇上渔翁得利倒也自在。但不久二者竟相互勾结,威胁皇权。于是经过一番清洗,二者都受上一级西厂领导。不久西厂又尾大不掉,重新回到二部门分立状态(晩明时名称多有变化),这时明朝也差不多走到头了。
多部门竞争的方法为后继者采纳,如蒋介石的中统和军统,毛泽东的边保和社保。苏联的斯大林倒是一直使用单一部门,但经常清洗,其特务机构是大清洗的加害者,也是最大的受害者,参与大清洗的NKVD人员被杀的比例最高。而有证据表明斯大林本人,也正是被其特务头子贝利亚所谋杀。
类似历史上只对独裁者负责的那些机构。在特殊时期或是必要的,但从历史看,总是臭名昭著的,在皇帝时代都无法长久,起初依仗皇威挑战法律,最终也威胁皇权。
而目前出现的趋向,不是朝最有利于今上,历史上也行之有效的多机构相互竞争模式,而是朝向最有利于监察机构负责人,最容易威胁皇权的西厂或贝利亚模式。这确实耐人寻味。
所以我相信从长远的看,这种变动一定是短命的,最终还是要走向立法,司法,行政相互平衡这个稳定的三角形结构。四边形或多边形要么是低效的,要么是服务独裁的,最终无法解决制约权力和克服腐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