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尤二姐被凤姐诱杀影射的清初真历史

朱楼旧梦隐叙家亡血史, 儿女悲情婉书明亡华殇。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笔法,贾事真史揭开惊天隐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第六十八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影射的是满清康熙对耿精忠和尚之信等采取极力笼络的欺诈方法,以分化三藩联盟便于各个击破。回末的脂批写道【蒙回后总评:人谓“闹宁府”一节极凶猛,“赚二姐”一节极和蔼,吾谓“闹宁府”情有可恕,“赚二姐”法不容诛,“闹宁府”声声是泪,“赚二姐”字字皆?(左金右夅)。】“左金右夅”是藏“降金”二字,点出了尤二乃是“降金”被杀的真相。

  第六十九回《弄小巧用借剑杀人 觉大限吞生金自逝》脂砚斋特意写下回前总批【蒙回前总评:写凤姐写不尽,却从上下左右写。写秋桐极淫邪,正写凤姐极淫邪;写平儿极义气,正写凤姐极不义气;写使女欺压二姐,正写凤姐欺压二姐;写下人感戴二姐,正写下人不感戴凤姐。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这里脂批用“史公”称呼作者,明点出尤二之死乃是真实
历史的隐喻。而最后的【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更是指出尤二事件的写作手法大有乾坤,非念死书的书呆子能够明白的。在尤二之死中,即在朱明包括南明都已彻底覆亡的历史背景下,凤姐客串的是对尤二先是诱骗而后绝杀的满清的戏份,这样出人意料的独创笔法自然“非念死书子之所知”。

   有人表示对原本影射魏忠贤的王熙凤又去影射康熙不能接受。


  王熙凤扮演康熙的安排的确容易令人迷惑,但是要明白《红楼梦》是因满清文字狱而不得不藏头藏尾的隐述朱明覆亡的真史书,既是历史就脱不开时间的限制,王熙凤是以魏忠贤为原型的,主要影射魏忠贤和阉党,但是魏忠贤和阉党的存在历史是有限的,在所谓的阉党马士英和阮大铖扶立的弘光帝政权后就没有大的作为了。大观园中人物有限,而《红楼梦》却是涵盖了明末清初上下一百多年的历史人物和具体大事件,是连三藩之乱都包含在内的整个明亡史,所以书中人物在具体历史事件的影射上必须有所调整,这也就是朱慈炤笔下人物多重影射的原因。


  第六十五回里兴儿对着二尤介绍王熙凤时这样说道:“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其实也朱慈炤对王熙凤在尤二一事上身份转换的提点:王熙凤在明未亡时是阉党魏忠贤即朱明火,在明亡后就是满清主政者即后金刀!正是因为考虑到朱慈炤写作手法的复杂性不易为人理解,才会有了脂砚斋的专门提醒【史公用意非念死书子之所知。】  魏忠贤和康熙虽非不同政治立场,但还是有共同点的,都是主事者,都是心狠手辣,所以朱慈炤这样的安排是有道理的。

 


  第六十九回写道:“凤姐虽恨秋桐,且喜借他先可发脱二姐,自己且抽头,用“借剑杀人”之法,“坐山观虎斗”,等秋桐杀了尤二姐,自己再杀秋桐。”这杀了尤二姐的“秋桐”影射何人呢?前面说了五行学中,“春”生为“木”;“夏”长为“火”;“秋”收为“金”;“冬”藏为“水”,“秋”隐喻后金满清,“桐”音似“童”,秋桐即金童,即八岁继位十六岁主政的儿童皇帝康熙。


  尤三姐托梦“小妹笑道:“姐姐,你终是个痴人。自古‘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道好还。你虽悔过自新,然已将人父子兄弟致于麀聚之乱,天怎容你安生。””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些用自己的汉族同胞鲜血染红了自己头上顶戴花翎的毫无忠义气节可言的贰臣怎能够获得满清新主子的信任?朱慈炤借尤三托梦点出这些为满清打下汉人江山立下汗马功劳的实力派贰臣在满清坐稳汉人江山后最终被狡诈的满清兔死狗烹的可悲可耻可憎的下场!


  庸医“胡君荣”其实与薛蟠的相好“金荣”相通,“胡”即后金“胡虏”,“君”即“君王”,即满清皇帝康熙。胡君荣为尤二开药方“将一个已成形的男胎打了下来”,这喻指的是清帝康熙将颇具规模的三藩之乱彻底平定镇压。

 

      
      尤二姐因“打胎失血、元气大伤”,除此之外,红楼梦中还讲了几人的类似病症:秦可卿“经期不调、血亏气滞”;鸳鸯的姐姐和王熙凤“下红之症血山崩”;香菱“干血之症”。《医碥·血》:“血为心火之化,以其为心火所成……故经谓心生血,又云血属于心”。血为心火,色亦赤朱,乃是朱明气运的象征。这缺血或失血的病症都是喻指朱明的气数将尽无以为继。



  尤二姐觉大限吞生金自逝,乃是喻指康熙在平定吴三桂后将尤二秋后算账,背信弃义将这些投降者全部斩尽杀绝!尤二吞金而亡只是朱慈炤使用的一种隐喻的手法罢了,此金非真金,乃“后金”是也!



  简单介绍尤老娘和尤二姐的真实历史

  孔有德于顺治九年被李定国打败,自焚而死。其子孔庭训后在顺治十五年十二月十六日被李定国处死。仅馀一女孔四贞,其夫孙延龄起兵响应吴三桂。而孔四贞“日夜感上恩,劝延龄归顺”,导致孙延龄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后吴三桂派吴世琮袭杀孙延龄。孔四贞唯一的儿子也被吴世琮所杀。后来吴三桂把四贞接到云南以笼络原定南王部属,事实形同软禁。孔四贞待在昆明八年,直到“三藩之乱”被平定后回到北京,晚景凄凉。

  靖南王耿仲明于顺治六年(1649年)被清刑部查获属下魏国贤私自收匿逃人,十一月二十七日,在南下征广州途中,畏罪自缢于江西吉安,其子耿继茂袭靖南王,移镇福建。顺治七年(1650年),耿继茂与平南王尚可喜联手攻破广州后,展开“广州大屠杀”,《广州市志》记载“死难70万人”。正如顾城先生所写:尚可喜、耿继茂以汉族同胞的鲜血在清朝功劳簿上记下了“名垂青史”的大大的一笔。

  耿继茂于康熙十年1671年亡故,其子耿精忠继承王位。继位后,由于有谶纬“天子分身火耳”之谣,耿精忠便劝令部署将士以待变。吴三桂起兵时,招耿精忠共同起事,于是耿精忠自称总统兵马大将军,蓄发易冠服,于福州虏杀福建总督范承谟(即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馀人,与吴三桂合兵入江西,并且邀台湾的郑经由海道取沿海郡县为声援,一时兵势甚盛。耿精忠因为深信谶纬之谣,自认为天命在己,对外书信不署吴三桂周王年号,而以干支纪年,以示独立。1674年和1675年,耿精忠军连遭败绩,唯有中路马久玉与满清李之芳相持不下。康熙十五年即1676年,耿精忠遣使琉球,要求其成为耿氏附庸并提供军需,尤其是火药原材料硫磺。不久,郑经以耿精忠未遵守约定,出兵攻打福建,迳取漳州、泉州二州,纳其降将。八月,耿精忠被郑经和清军两面夹击,遂投降满清。康熙为分化三藩联盟,稳住耿精忠,于是表示对耿精忠和他的属下皆既往不咎,恢复其靖南王爵和属下人的官职,并“命精忠从军讨锦(即郑经)”。耿精忠夺回了泉州和漳州,又将儿子耿显祚送到北京做人质表忠心。1680年郑经败回台湾,耿精忠请入觐,康熙令三法司按治囚禁。云南平定后的次年1682年,康熙将耿精忠凌迟,范承谟子范时崇分割其肉祭墓。

  平南王尚可喜忠于满清,广东境内响应吴三桂起兵的皆被尚可喜剿灭。尚可喜偏爱少子,上奏清廷请求由幼子尚之孝袭平南王爵位,康熙因为尚可喜的忠诚表现,于是晋封可喜为平南亲王,命尚之孝袭平南王爵、授平南大将军,而授尚之信为讨寇将军。康熙十五年二月(1676年),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尚可喜的府邸,夺取了广东最高指挥权,响应吴三桂叛乱。康熙十五年十月二十九日,73岁的尚可喜在广州薨逝,康熙特意给谥曰“敬”笼络尚家。尚之信在“三藩之乱”中持观望态度守卫广东,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其后,吴三桂以尚之信未能兑现北伐诺言,派董季民、冯甦来替代金光祖和佟养钜之职,尚之信于是暗结清军,并于康熙十六年即1677年六月再度降清,与对付耿精忠一样手法,康熙将降清的尚之信袭爵平南王,并加封其为太子太保。1680年8月在清军节节胜利之际,康熙再无需做戏,尚之信被赐死,其兄弟四人被斩首。



  康熙狡猾得很,先是采用既往不咎高官厚禄诱骗耿尚等分化三藩联盟,在平定云南时机成熟后立刻撕掉伪装,对降臣斩尽杀绝,想想他用“授以职衔,俾其世守祀事”诱捕朱三太子朱慈炤,而后再以假冒为借口将朱慈炤满门诛杀,凤姐诱杀尤二的精彩描写正是康熙狡诈凶残面目的生动再现。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