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健康你做主

研究发现中医与现代主流医学的交汇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你的健康你做主

 

钟西宜

 

健康对每个人的重要性即使在爱情都有价的今天仍然是无价的。很多专家、教授、企业等都投入到这个无价的事业当中。教你长寿的私诀,祖传秘方,养生之道,高科产品等等不一而足。加之社交媒体的推波助澜,很多人似乎都搞不明白应该听谁的,不知道自己的健康谁做主?

 

首先让我们看健康的定义:健康(Health) 是一种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完全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美好状态。这是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为人类的健康所下的定义。这里所涉及健康的三个方面的完美状态是人类为之奋斗的目标和理想。

 

身体健康:主要指的是人体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正常。人要均衡地输入和输出能量和物质,保持新陈代谢的动态平衡,维持继续生存。传统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师法自然,防治疾病。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就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论。中医注意饮食和起居而且认为医食同源。中医注重衣着适应四季变化,如果违背了这种天时气候规律,就可能引发疾病。中医提倡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这里面并无高深的理论,健康来自于每天注意饮食、起居和保健运动。但是在一切都向钱看的今天,被冠以有保健作用的植物、动物及以往的普通食材等日益匮乏,价格节节攀升,加之西医营养师对维生素、洋保健品以高科技的名义大肆宣扬,更有甚者一些所谓专家将烟、酒和大麻等对人体的些许好处过分夸大。以至很多人无意中放弃了最基本的为自己身体健康做主的权利。衣、食、住、行均被“专家”的意志绑定,将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中国专家团的正确建议置于脑后。如果有幸生为一名中国人,请为了自己和家人的身体健康,记住传统中医《素问上古天真论》的这段话:“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而去。”但在生命过程中健康与非健康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过渡性和阶段性状态,人不可能逃脱生、长、壮、老、已的自然规律。我们也不可能都不生病让医生失业。如果身体出了问题超出了自愈的能力。如何你自己做主找个好医生,我们以后再讲。

 

心理健康:是一个关于个人及社区幸福的正向概念,包括能够充分享受生活、因应压力和悲伤、实现目标和潜能、与人维持良好关系等。传统中医对心理(情志)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早有认识。认为情志活动是内脏机能的反应,是以脏腑为物质基础的,情志活动与五脏的关系为: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当脏腑功能发生变化时,人的情志也相应变化。如肝气盛时人易怒;心气盛时人易喜;肺气盛时人易悲;肾气虚时人易惊恐等。情志过急,又反而会伤及内脏。如暴怒伤肝;过喜伤心;忧愁伤肺,思虑伤脾,惊恐伤肾等。现代心理学尤其是医学心理学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在人类对维生物和化学因素造成人体健康问题得到明显控制后。心理与身体健康关系是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随着自然、社会的变迁其相互影响越发明显。在美国现代西医确实增加了对心理问题的重视程度。抑郁、焦虑症、失眠和各种疼痛从儿童到老年人在美国发病率逐年上升。各大制药厂为这些患者量身定制的抗抑郁、抗焦虑、治失眠和强力止痛药物可谓层出不穷。可结果是有目共睹的,这些小药片不但没有阻止反而加快了现代人罹患各种疾病的速度。中国也开始有不少专家引进国际先进经验想为你的心理健康做主。这里我们需要明确一下二个基本概念。其一是精神病学(psychiatry)于临床心理学有重叠并容易混淆的学科。它是一个医学专科致力于研究、诊断、治疗和预防精神疾病。其发病因素直接或首先作用于大脑,病理改变主要在脑,所产生的精神症状虽程度不同,但一般是明显的。这类疾病主要包括神经病学中与脑损害有关的一些疾病和精神病学中绝大部分的疾病。如果诊断明确,治疗的确应该由精神病医生做主的。其二是心理学(Psychology)心理学从字面上看是研究灵魂的学问。心理学拉丁文最早于15世纪未16世纪初出现并应用。英文心理学最早出现于1694年《The physical dictionary》指出“解剖学研究人体,心理学研究人的灵魂”。现在定义心理学是一门学术与应用学科,涉及心理(mental)功能和行为(behavior)的科学研究。临床心理学(clinical Psychology)在英国被称为医学心理学(Medical Psychology)偏重于相对正常心理和行为的研究以及与身体健康的关系。我们学过心理学的人都知道很难发现身边心理完全正常的人,所谓正常是相对的,并随着内外环境的变化,可以向不同方向转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会从功能性向器质性转化。如果想在心理上向好的方向转化,所谓心理专家的建议可以参考,但你的心理健康要你做主。因为人是一个有灵性或者灵魂的高级动物。本能地享乐或享受生活与生俱来无可厚非。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如何因应压力和悲伤、实现目标和潜能、与人维持良好关系就要保持与时俱进的“自我”修养,要善待他人、自然和社会。在这方面往往善恶的标准会受到父母、家庭、受教程度和社会等的影响。但自己仍可以做主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做一名尽可能心理健康的人。如果仍然不能够解决自己心中善与恶的斗争,选择遵守社会道德法规,有革命理想或好的信仰,用这种超我的力量,仍然可以控制过分自私和贪婪的欲望。总之你自主地选择善良或者普世的爱也就选择了心理健康。

 

社会健康:社会因素对人的身心健康影响受到越来越广泛重视。传统中医素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思想。这种对人的生存、处境和幸福的关怀以及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求,在古代医家的观念中占据着重要的甚至是首要的地位。治病、救人、济世三位一体,不可分割。现代医学对社会这一元素的重视始于德国卫生学家弗兰克( Frank 1745-1821)提出了居民的悲惨生活是疾病的温床的观点。恩格斯(Engels,1820-1895年) 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指出,英国的工业是建立在破坏工人健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工人运动促进了社会卫生组织的建立和社会卫生措施的逐步完善。为对付这些持续存在且日益扩大的不公平问题,世卫组织于2005年设立了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委员会,由该委员会负责建议如何减少不公平现象。委员会于2008年8月发表了最后报告。指出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系指人们出生、生长、生活、工作和老年环境,包括卫生系统。这些环境受到全球、国家和地方各级金钱、权力和资源分配状况制约,并受政策选择的影响。健康问题社会决定因素是造成卫生不公平现象的主要因素,导致本可避免的国家内部以及国与国之间不公平的健康差异。并提出了三项总体建议:     

1. 改善日常生活条

2. 解决权力、资金和资源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3. 衡量和了解存在的问题并评估行动的影响

社会一般是指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风俗习惯。由于社会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所组成的,所以社会和人类社会一般具有相同的含意。健康的社会自然由健康的个体组成,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并不是一句简单的歌词而是说明社会的健康也由每一个你做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