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侃画家(2) --- 意大利第一位伟大的画家

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有一位被称为“意大利第一位伟大画家”,奇马布艾(Cimabue,1240–1302),也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奠基人:

奇马布艾生于意大利佛罗伦萨的贵族家庭。在到了该受教育的时候,父亲看他很聪明,就让他去识文断字学文学。但是他总是被周围的自然界吸引,上课时总是画人物,画房子,画动物,等等各种他眼中觉得有趣的东西。

佛罗伦萨的St. Maria Novella大教堂(就是一百六七十年后,“意大利文艺复兴第一个伟大画家”马萨乔画那幅有精确透视效果的圣三一那幅壁画的教堂)里有个祭坛Gondi Chapel,在那里当时刚好有一帮当局为了恢复佛罗伦萨的绘画,而从希腊招来的画家在工作。而小奇马上课的地方就是教堂的修道院,蹁腿就到。于是小奇马经常逃课,在那里整天地看人家画画。

小奇马那种观看的专注,让他父亲和那些画家都觉得他的聪明,很适合画画,会有出息的。于是他就跟着那些画家开始学徒,迈出了艺术生涯的第一步。很快他的天赋就让他掌握了画图和用色,超出了师傅们一大截,师傅们觉得这徒弟没法再教了,快要喊他师傅了。

奇马布艾就算出徒了,然后一单一单地接了不少教堂壁画或祭坛木板画的活儿,但都年代久远,好多没保留下来,保留下来的也有不少说不清楚是不是他画的了。

中世纪那时的绘画基本都是宗教画,主要是拜占庭风格,人物画得脸谱般的抽象僵硬,圣母子画里的婴儿耶稣都长着一张成人的脸,身子也比婴儿大的多(一降生至少30斤,也难怪,圣母就比常人大好多),好多是金色背景,颜色鲜艳,目的是用作宗教崇拜的符号象征,在各博物馆都处于1200’s及之前年代的作品展区。进去看的人只要是在里面能一口气三分钟没出来,那都是真正爱艺术的。

奇马布艾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这件“十字架”(Crucifix, 1265),表现了耶稣的痛苦姿势,现在意大利阿雷佐Arezzo的圣多米尼克大教堂(Basilica of San Domenico),

十字架(Crucifix, 1265)

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十字圣殿(Basilica of the Holy Cross)(米开朗基罗,伽利略等不少杰出人物的墓就在这里,被称为“意大利的先贤殿”)里还有奇马布艾后来的另一件同名作品,

十字架(Crucifix, 1287-1288)

只是这件作品在1966年9月的大洪水中被毁得够呛,现在情况不好,看图片就知道了(先是中国那边的文化大革命爆发,破四旧毁掉了好多文物,没几个月佛罗伦萨这边也倒霉了,发大水,毁掉了许多珍贵的大师艺术品和稀有书籍,还死了百多号人,一边人祸,一边天灾,文物毁了不少)。那次大洪水是意大利1557年之后最大的一次,水深能有四米(教堂里的墓都进水了)。从那以后,修复被破坏的文物的工作一直在缓慢进行。

其实奇马布艾是受了早他二十几年的,意大利画家皮萨诺(Giunta Pisano, 1180-1250)的这件同名作品“十字架”(Crucifix, 1240)的影响,

皮萨诺:十字架(Crucifix, 1240)

画中的耶稣是六块腹肌。这件作品在意大利阿西西Assisi的“天使圣玛丽亚圣殿” (Papal Basilica of Saint Mary of the Angels)

这也是皮萨诺最出名的作品不知这种构图画法,包括六块腹肌的耶稣,是不是他发明的?奇马布艾的十字架上的耶稣的身体,比皮萨诺的更弯曲,显得更痛苦,更触动信徒。

皮萨诺是现存有画家署名的绘画作品中,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意大利画家。再往前的作品都没有署名,找不着主了,画家都和作品对不上,画家的名字能被知道都已经是万幸了。于是乎,这皮萨诺就是意大利画家里面能拿出画来侃的上限。

下面的是奇马布艾的学生乔托画的“十字架”(Crucifix, 1309),腹肌不见,只剩排骨了,

乔托:十字架(Crucifix, 1309)

与奇马布艾年代同时稍偏后,佛罗伦萨附近的锡耶纳(Siena)还有一个锡耶纳画帮,领头的帮主叫杜乔(Duccio, 1255-1318),与佛罗伦萨画帮形成竞争关系,而且是反着竞争:锡耶纳画帮就是不自然主义,人物也不讲究比例,梦幻般颜色等。锡耶纳曾和佛罗伦萨是死对头的两个共和国,但是1347年欧洲的黑死病大流行,锡耶纳的人口一下子死了六成以上,从此就一蹶不振了,佛罗伦萨也死了一半人口,直到该世纪末才缓过来。据观察,在那小一个世纪的时间里,意大利的画家群体都处于青黄不接的状态。到了意大利文艺复兴高潮时期,锡耶纳画帮就被佛罗伦萨画帮征服,从此断了香火。

但是在锡耶纳那里,教堂和建筑的壁画保存得很好,不象其他许多地方那样新的画覆盖掉了旧的画,使得锡耶纳是保存得非常好的晚期中世纪城市。锡耶纳城里有好几英里的地下供水网络,一直用到1914年。在意大利到处走走,可以体会到点儿穿越回去的意思。

下面这幅是佛罗伦萨画帮祖师爷兼帮主奇马布艾的另一幅最著名画:“圣三一陛下” (Majesty of Santa Trinita, 1280),

圣三一陛下(Majesty of Santa Trinita, 1280)

这幅画最初是佛罗伦萨的圣三一教堂(Santa Trinita)里的主祭坛画,是在2000年才被证明是齐马布艾的画作,现在佛罗伦萨的乌菲兹博物馆。在博物馆和较古老的天主教堂里,经常可以看到很多这种构图的圣母子像,但是这样的画法,据称这是第一幅,其它类似的都是后来的画家模仿的。

其实两位帮主几乎同时都画了类似的画,下面左边是锡耶纳画帮杜帮主的“圣母子”(Rucellai Madonna, 1285),和上面佛罗伦萨画帮奇帮主的那幅前后脚。下面右边那幅是佛罗伦萨画帮继任帮主乔托(Giotto, 1266-1337)乔帮主的“圣母子”(Ognissanti Madonna, 1310):

杜乔:圣母子(Rucellai Madonna, 1285     乔托:圣母子(Ognissanti Madonna, 1310

左边杜乔这幅画的尺寸是4.5m x 2.9m,可能是13世纪现存意大利最大的画作,最初是为佛罗伦萨的Santa Maria Novella大教堂(又是后来一百多年马萨乔画那幅壁画的那个教堂)绘制的,后来一直被认为是奇马布艾的作品,直到1889年才被确认是杜乔画的,现在乌菲兹博物馆。

右边乔托那幅画的尺寸略小一圈,这幅画和他老师奇马布艾的那幅“圣三一陛下,基本上都还是拜占庭风格的,比如金色背景,比如圣母比周围天使大好多等。尽管如此,由于一些画法脱离了拜占庭哥特艺术的限制,表现在比如圣母上身的衣服,有皱褶有光影,显得现实,还有不太准确但意思到了的透视画法等,这幅画经常被说成是“第一幅文艺复兴的绘画”。

这三幅圣母子画作都在乌菲兹博物馆,好像还是放在一起展示。按该博物馆的说法,如果没有乔托那种不同于传统的画法,后来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是不可能的。

现在的学者在夸乔托之后一百多年的画家马萨乔对文艺复兴的贡献时,就是将乔托的上面这幅画作为文艺复兴前的绘画进行对照,来夸马萨乔的下面那幅圣母子如何如何自然主义,对乔托这幅画中的自然手法提都没提(说你不成就不成,成也不成),忘了和杜乔前面那幅画比较的时候怎么夸乔托来着(说你成就成,不成也成),

马萨乔:圣母与孩子和天使(Madonna with Child and Angels, 1426)

乔托出身佛罗伦萨附近一个农家,从小干农活放羊。说是有一次,奇马布艾外出路过乔托家乡,刚好赶上正在放羊的乔托在光溜溜的石头上画羊(类似美国新墨西哥那里几千年前的放羊娃在画岩画,别小看放羊的,都要有艺术细胞),其实也就是用小石块在大石头上划拉。奇马布艾看得印象深刻,就问他愿不愿意跟自己学画?乔托说只要父亲同意就行,那还有不同意的(乔他爹深明大义,为了意大利文艺的复兴伟业,甘愿贡献,要不然后面几百年的历史都没法进行了)。那年小乔托12岁,画岩画的放羊娃跟着奇祖师爷一下子进化了几千年。

还一种说法是,小乔托到佛罗伦萨一位羊毛商那里学徒,老是往奇祖师爷的工作室跑,最后被看上就换师傅了。也有人说乔托就不是奇马布艾的学生(这艺术历史的浑水真没法趟,就没一件事能说清楚的)。

话说有一次奇祖师爷外出,徒弟乔在一幅师傅正在画的画上,的一个已完成了的人物鼻子上画了只苍蝇。祖师爷回来后,看见画上有苍蝇,用手轰了好几次 ……,可见徒弟乔画得栩栩如生真实唬人。

但是乔托这位伟大艺术家在现实中既不伟也不大,以他的朋友描述,整个佛罗伦萨城里就没有比乔托长得更难看的了,而且他还是先天性侏儒症。根据他的埋葬地点的不完全的记载,在1970年代,在那里发掘出了一具尸骨,属于一个只有四英尺多高的矮人。2000年,一组专家对这具尸骨进行了法医鉴定,这人别看矮,有一大脑袋,配副鹰钩鼻子,一只眼睛很突出,脖子总是后仰,前排牙齿磨损得厉害(正好画家都喜欢咬画笔,都是小时候手指头没嘬够),骨头里有很多铅和砷(正好是画家的特征,那时的绘画颜料都富含铅和砷。是哪里的人来着?说一个人“骨头轻飘飘”,就是说骨头里没铅,画家的不是),所以专家认定那就是乔老爷(但就这样,还是有人高度怀疑,说是专家都哭错了坟头)。

起码不矮(奇马布艾)的师傅找了个矬子徒弟。别看这样,矬子乔托照样当帮主,照样娶妻生子,还生了八个孩子。但这些孩子都其貌不扬,有好事的画家同事问他,为什么你画的画儿那么漂亮,生的孩子却都“一般”?乔老爷也幽默了一把:造他们的时候天太黑。不过其中一个孩子也成了画家。

后来乔老爷的遗骨被葬到百花圣母大教堂里布鲁内莱斯基的墓的附近。乔老爷设计了该教堂的钟楼,布鲁内莱斯基后来设计建造了该教堂的圆顶。

另外顺便说一下,与前面那幅“圣三一陛下”一同被证明是齐祖师爷画作的还有“基督受鞭刑”(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 1280)这幅:

基督受鞭刑(The Flagellation of Christ, 1280)

这幅画现在纽约市的The Frick Collection博物馆。其实更想说的是,那里有几幅维梅尔的画。去他家乡Delft的维梅尔博物馆,倒是一幅他的画都没有见着,早听说都被美国人买去了,看来此言不虚。

奇马布艾的绘画跳出了希腊拜占庭绘画风格,追求自然,人体结构都画得接近自然比例,人的脸也显得有表情。有人甚至称他为“第一个意大利文艺复兴画家”,但也有人说他只是意大利最后一个拜占庭风格的画家而已。他的学生乔托后来开创了佛罗伦萨画派,被称为“前文艺复兴时期的第一伟大艺术家”。

不同的艺术历史学家,每人手里都有一摞标签: “第一幅文艺复兴的绘画”,“第一个文艺复兴的画家”,“第一这个”,“第一那个”,……,等等,照着那个时代的意大利画家的脑门,噼哩啪啦,各贴各的。标签不重要,能看出差别,记着都贴了什么就行。

 

感谢阅读,尤其此篇,能读到这里不容易:-)

 

此文在文学城“世界风情”坛拷贝的链接:

http://bbs.wenxuecity.com/travel/533660.html

 

海对面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南山依然' 的评论 : 同感,像看连续剧,一篇一篇停不下来
真无奈你何 发表评论于
高,学习了!
南山依然 发表评论于
本来一读艺术史要睡的人,忽觉得此篇文章引人入胜。一直读完,还记住了!谢谢
阿留 发表评论于
非常好的介绍,喜欢楼主透彻而幽默的文笔!欣赏学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