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谈印度人vs 华人

个人观察评论以及转贴一些比较又价值的文章。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在工作中接触的印度人不算多,但对印度人的感受和在网上看到的大致差不离。但我觉得,形成印度人和中国人在美国的表现的差异的原因比表面的现象更值得注意。

首先,我觉得在美国的印度人,以及他们的孩子,在性格上总体比东亚人种,包括中日韩更外向更热情,所以不能总单独挑出“中国人”来说事。读书的时候,有一次去某藤校开会,住在学生公寓里。我和一个从法国飞来的人,和住那个房间的韩裔二代挤一下。当天晚上,他的印度roommate要开party, 来的是几个本科印度二代女孩。我们年龄比她们大,对她们的party 根本没有兴趣,在自己的房间里闲聊。但印二代女孩竟然不依不饶,热情似火敲门,非要把我们拉到客厅一起玩。都看见法国男脸上有不耐烦又无奈的神色了。第二天,我们去开会,一个印度女孩就过来和韩二代开玩笑:你走了,我睡你床上。韩二代男也不怵:好,等我回来,我睡你旁边。

这种热情的性格(还有其他例子就不说了,我真不觉得华二代女孩能有这么奔放),很适合美国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因为美国人(至少外表)是一定要表现得外向,热情,积极的。只有这样,才能放松对彼此的防备,所以美国人在职场最不喜欢内向,和显得不开朗的人。当然,性格是不能勉强的,但我觉得美国文化事实上已经形成了对内向的人的歧视。为了维持这种外在的热情,开朗,笑容,让别人舒服,有事没事都唠叨不停,美国人还往往必须依赖药物,因为抑郁是不能让别人看见的。这种文化,对于性格安静内敛,文化价值观以安静为有内涵的东亚人天然是极为不利的,但在美国混的印度人似乎没有这个问题。

当我这样说的时候,可能本身就具有东亚文化的一个特点:对美国文化本身持一定的批判态度。不过,这种对美国文化和行为的怀疑和不认同,我在来自孟加拉,西班牙的同事那里也听到过。

这涉及到在美国混的印度人是什么背景的问题。以前也有人说过,因为印度仍然比较贫穷,而且社会不平等,到美国来混得风生水起的印度人在国内本身就出自指点江山的精英阶层。因为没有确切的调查,不太能确定这种理论,但就直观的感受来说,可以认为是有道理的一种假设。因为我们可以注意到印度人的一些属于精英层的思维和行为特征:比如高度自信,比如待人接物的得体和热情,处理事情的条理,表达的清晰,看问题的宏观角度等。而相对而言,东亚人在美国的环境中都会表现出逃避公共责任,独善其身,不习惯领导和指挥别人,只习惯被别人领导的倾向。这绝不是英语好和英语不够好的问题。

在东亚人中,因为日本韩国,包括台湾,基本上已经过了读完书以后一定要留在美国工作的阶段,他们也未必在美国主导人的环境里过得很愉快,但好处是,他们根本就不想留下来(自己的国家经济发达也民主化了,有几个人那么想留在美国,天天用不是自己母语的语言去废话?)

最有可比性的就是来自中国大陆的老留学生。大陆老留学生的个人及家庭背景和印度的精英背景肯定是不同的。现在在美国呆了15-25年的,靠一技之长谋生的华人,可以肯定基本上来自中国的平民阶层:父母是农民,工人,普通知识分子。因为自1949年以后,中国的原有精英层已经彻底被消灭,精英财产和文化的传承彻底断裂。整个社会到了1980年代末,1990年代初,也就是很多人出国念书的时候,就剩下两个阶层:当官的和不是当官的 (回想一下当年为什么平民子弟大学生那么激烈地反“官倒”),企业家阶层尚未形成,或者正在萌芽阶段。上层的孩子,估计是不需要一步一个脚印从学生签证到工作签证到绿卡到公民,忍耐美国工作环境中种种不爽的。需要这样做的,基本上全部是中国最普通的老百姓家里的爱学习的好孩子。

这部分孩子,和印度没有经历过革命的,长期稳定的西化精英家庭里出来的孩子相比,毫无疑问,整个世界观和性格,眼界,期望都不一样。这是非常难以改变的,可以承认他们的优点,但谈到学习,可以说是——“改也难”。

也就是说,我们是以中国的中下层子弟对阵印度的上层子弟。不过,反过来看,中国社会倒可能是更平等和更有活力的,因为它毕竟让或许在印度根本不能想象改变命运的阶层改变命运,在一个新的国家从头开始,而且个人奋斗,白手起家的精神更强。虽然就现在来看,这种奋斗的结果在高的一端看似始终不能达到印度人的高度,但这种比较只看到一端没有看到另一端。如果往回看,可能大部分人现在的生活和位置比20多年前在中国的平民阶层是好了很多的,进步的幅度可能大得多。留在国内的亲友也一样,一定是比过去过得更好而不是更差。反过来,印度那么多优秀的人留在美国效力,对他们自己的国家,也许也是缺少信心的表现。

中国和印度的竞争是个现实存在,也争了这么多年了。不过,长远来看,谁更有潜力,也很难说,未必是印度。

===================

从网上抄点资料:

   “ 位于硅谷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斯坦福大学的一项综合调查表明,截止 2012 年,印度裔人才领导的公司占到了 33.2%,在美国硅谷的总人口中,而印度裔仅占6%,但是创办的公司占到了硅谷所有公司的15%。

  在硅谷,华裔总人口占到28%,清华大学在硅谷有一万多校友,浙江大学有五六千校友,北大复旦交大武大南大等大陆名校的科技精英几乎都在这里,但管理阶层的华裔人数与印度裔相比不是同一个数量级。如今印度裔人士在硅谷势力如日中天,随机看看世界顶级公司的两位高管,那些掌管硅谷权势的印度裔人士。”

================

我仍然认为,这样的文章都只看到“精英”,没有看到精英的父母和他们的家庭。如果父母中都有鬼鬼祟祟跑来美国冒领福利的老人, 你能指望孩子有多大的格局?清华,浙大又能如何?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