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当年听说的两个“准外交”事件

看了最近陕西老兵从印度归来的新闻,想起了两件事,都是当事者当年的亲自讲述。

一。滞留印度的一个陕西籍和尚的故事
 
那年,我大学毕业,第一次分配不顺利,名额划归市里,等待市政府再分配。因无收入,允许暂住市人委招待所,那是1961年的冬天。遇到同住招待所的一位穿和尚衣服的宗教人士,看起来四、五十岁的样子。慢慢相熟以后,在大家围着火盆烤火的时候,他给我们讲了他的故事。也许他只讲了梗概,也许我只记住了梗概。
 
他解放前就到了印度,还是做和尚,没说为了什么,也没说准确时间(或者我没印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他在印度,看到建国十大元帅像片,也慢慢地对中国的情况有些了解,感觉到当时的中国还不错。主动开始接触中国驻印度大使馆。熟了以后,接触就比较多,印度方面大概也注意到了。后来,我不清楚是印度方面的主动,还是他自己的意愿,印度方面准备送他回来。
 
某日,印度方面把他的眼睛蒙上,放在边界附近,让他一直向前走,就走到了中国一边。中国边防军喝令他停下,控制住,询问了一番,就把他转交给有关方面。因为是陕西人,送到西安市来了,住在市人委招待所,可能也是等待安置。我的问题解决以后,就离开了,不知道那位宗教人士后来的情况。

二、关于1967年1月 的“莫斯科红场流血事件”

这个是真正的外交事件了。1967年1月25日,在莫斯科红场上发生苏联警察殴打瞻仰列宁遗容的中国留学生的事件。当年国内关于该事件的报道,首见于1967年1月27日《人民日报》,强烈指责对方,调子很高。我从报纸上得知此事。之后,中苏关系进一步恶化。
 
这年寒假,回家探亲,过春节。在火车上遇到一拨人,大约八、九位,统一着装,服装料作、式样都不一般,谈吐也不俗,心里自然有些好奇。坐在一起,目标城市也相同,开始聊天。他们大概觉得我也不是坏人,并不特别戒备。
 
我问他们是哪个单位的,从哪里来?他们说是兰化(兰州化工厂)的,是援助阿尔巴尼亚建厂的技术人员,刚回北京。我问,那你们知道前不久,在莫斯科红场上发生的事件吗?回答说,“那就是我们这些人的事情啊。” 还说,这个事情,也不能全怪对方,我们也有责任。“天气非常寒冷,广场上那么多人排很长队等着拜谒列宁墓,瞻仰列宁遗容,我们的人在那里朗读毛主席语录,一段接着一段的读,占用较长时间,。。。。”。
 
当年那个形势,我不能问得太多,他们也不会讲得太细。所以,我不能确定,他们所说的“我们这些人”,是狭义的,还是广义上的。
 
报道中,事件直接相关的69名人员,是60名留法学生,5名政治辅导员,还有4名芬兰留学生,应不包括兰州化工厂支援阿尔巴尼亚的回国人员。不过,他们也在那时段回国,可能是由于同样的原因,也可能去了红场,拜谒了列宁陵墓,。。。。。。就不知道这几位是否在现场,是否曾卷入红场冲突。
 
不管怎样,在事件发生之后不久,在当时文革形势、中苏关系和关于这个事件的大舆论背景下,他们能尊重事实,坦承己方也有责任,就很不简单。也让我知道,报纸之外还有细节。其实,他们没有直接说出来的可能还有,那些留学生朗读的几段毛语录的内容,针对性太强,在当时具对苏挑衅意味。可以理解。
 
整整五十年过去了。看了一眼,这些年,有亲历者写文回顾当年事件,大都有所反思,分析了在当时中苏关系本已十分紧张的形势下,双方相关人员在事件中都有处置不当之处,比较理性客观。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