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走出大步道
一,雨中的步道
2017.3.3. 米佛步道小雨,20度。米佛峡湾大雨,20度。蒂阿瑙晴天,21度。
早晨6:00,客舍、厨房、厕所便闪起了一晃一晃的头灯,最后一天行程,大家都想早一点上路。
7:00走进凄厉的小雨。今天的路程是18公里,道路几乎没有起伏没有难点,只需要时间(约5个半小时)。
峡湾地区气候变化多端,昨天还是艳阳高照,现在却是云遮雾障细雨纷飞。这也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身处一年有200天下雨的地区,遇到晴天是运气,淋雨走路属于正常,不走雨中的大步道应该是缺憾,在特殊环境下经受洗礼是值得炫耀的事。
和克林顿峡谷相同,阿瑟峡谷两侧也都是1600-1800米的高山,但阿瑟峡谷比较狭窄且弯路很多,所以走在路上有来自大山的压迫感。有时大山就挡在路上,云就挂在树梢,疑是走投无路时它却峰回路转。
细雨断断续续,我走走停停,不断地从背包里拿出相机,拍绕在山间的雾障,涌在峡谷的云海。我喜欢雨中的峡谷,湿漉漉的小路,立在枝头上任雨水滴下羽毛的小鸟;喜欢外衣透湿身体汉热(虽然穿着GOTEX)的感觉;喜欢为了不湿鞋竭力躲水洼,一旦湿了鞋便肆意趟水洼的童趣;喜欢无忧无虑地站在水里,听雨打帽子的噼啪声,因为那些讨厌的小咬都躲在了树叶背后,不再找我的麻烦。阿瑟河在狭窄的河道喧嚣奔流,在宽敞的区域平缓舒展,甚至于集成深潭,汇成平湖,映出山的轮廓、云的层次以及我负重的身影。
8:40走过麦凯溪(MACKAY CREEK)吊索桥,来到麦凯瀑布及铃铛岩(BELL ROCK),这是阿瑟河的一条支流瀑布,人们只能站在几十米开外的栈台上,看白花花的一股清水,栈台旁边有一座岩石,俯身钻进石缝,里面是一个可以立起身的圆顶空间,像一只倒扣的巨铃,故称铃铛岩。
9:30走过POSEIDON CREEK,小路打个急弯转到相反方向,起初有点纳闷,仔细观察并没有岔路,走出一段距离,才意识到这是在绕一座山。转过山脚,小路开始倾斜,沿着阿达湖上游的一座悬崖穿行。小路是一个世纪前用镐头凿出来的,几十米高的崖壁凹槽里路面很窄,犬牙般错落不平,登山杖找不到支点,凹槽低的让背包经常触顶。为放松情绪我时常止步,静听湖面传来蓝鸭的叫声,细看ROBIN鸟在身旁穿梭嬉戏。
10:30到达巨型门瀑布(GLANT GATE FALLS),一队日本游客正在过桥,我站在桥边等候,领队用日语打招呼。我回答:
“我是中国人”,她不置可否地笑了笑,说她带的是一日游团队,两小时后回来,届时可以搭她们的船出峡湾。
巨型门瀑布不是很高但形态曼妙非常上镜,米佛步道的宣传照片就有她的影像,天气好的时候,游客们喜欢在这里野餐、戏水,它是峡湾方向过来的一日行重要景点。
11:00来到阿达湖(LAKE ADA),这是阿瑟峡谷口的一座堰塞湖,湖面不是很大,一个小岛堵在湾头,岛两侧形成两个出口,一条宽敞平缓,另一条狭窄湍急,有恐怖的漩涡暗流(不对游客开放),但站在岸边什么也感觉不到。
最后三公里路,是1890至1892年间由监狱犯人修的,路面很宽很平。快到目的地时雨下大了,雨水很快淹没了路面,为了不湿鞋我不得不踩着路边的草梗走。
11:57到达登船点SANDFLY POINT,这是一间有过道和两间小屋的棚子,林子里的小咬都集中到过道里了,站在那里触脸碰头。一会儿轮渡船长来了,说只能带走5个人,有个团队恰好够数,虽然我是第一个到的,也只能等待。
12:50冒着大雨登船。小船通过阿达湖左侧平缓出口进入峡湾,10几位乘客被雨堵在狭小的舱里,看不到峡湾的秀丽景色,好在我已经有过两次游览峡湾的经历,今天走出大步道,在朦胧中看一眼162米高的鲍恩瀑布(BOWEN FALL)足矣。
二,雨中的94号公路
下午1:00到达峡湾码头。走出码头被一排排旅游车弄得晕头转向,我们接驳车不知停在哪里。得知美国小夫妻与我同行,便打定主意跟着他们。美国小伙子腿快,出去一会儿就找到了车。司机大姐让我们把行李装上车,说:“2:30出发,你们可以到咖啡厅用餐。”我的最后一个面饼在登船点吃完,到餐厅叫了一杯咖啡,美美地享受了一顿。
2:30接驳车出发,司机大姐一路唠叨着介绍沿途风光。
1930年为打通米佛峡湾陆上通道,新西兰政府决定修一条蒂阿瑙到米佛峡湾的94号公路。正值大萧条时期,许多生活没着落的人带着妻儿加入了修路的行列,荒山野岭条件极为艰苦,许多人在雪崩、洪水、事故及伤病中丧生。
车子在峡谷中沿着CLEDDAU河畔行进,两边的石头山崖由于存不住水,间歇性河流在大雨中复活,由于雨势过大,自天而降的溪流化成了一道道瀑布。大姐在瀑布的走廊里熟练地驾着车,看着她庞大的背影,心底荡起一股暖意。这就是新西兰,有时候办事慢条斯理让你不耐烦,有时候助你于危机又显得漫不经心。我假设的所有困难都不存在了,能提前到蒂阿瑙小镇,所有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车子在爬坡,在走一段最难走的盘山道,坡道尽头就是著名的荷马隧道 (HOMER TUNNEL)。
隧道于1935年开工,建设初期仅靠五名工人手工开凿,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条件极为艰苦,住在帆布帐篷里,一年内有半年时间没有阳光直射。 1940年隧道贯通,但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工程不得不停止。直至1953年,这条世界唯一的花岗岩隧道彻底竣工,1954年,这条号称世界上最美的高山公路才正式启用。
车子驶进1270米的隧道中。昏暗的灯光下,感觉不到有1:10的斜率,出了隧道也感觉不到有近200米的高度差。
车子在宽阔平坦的峡谷平原行驶,雨势明显变弱,走到FERGUS湖和GUNN湖时,天空竟然放晴,到TE ANAU DOWN泊车场时已是阳光明媚。
和大姐道别,和美国小朋友再见,开上我的临时座驾直奔小镇。
三,阳光下的蒂阿瑙
4:30到达小镇游客中心,办理走开普勒步道的事宜。接待大姐按程序给我打了票,当她发现我是直达二号木屋时,马上现出一脸疑惑:
“你要用一天的时间走28公里山路?”
“对,我没事,刚从米佛步道回来。”
“那条路简单,这条路相当难,你行吗?”
我不高兴了,也不再答话。在新西兰生活了20多年没遇到过什么“种族歧视”,唯有在旅游途中要冒点风险时,会遇到诸多不信任。
走38号公路穿越乌雷维拉国家公园,一位大妈说不行,“那条路太难了,你不能开。”
走90哩海滩,一位老爷子说不行,“现在涨潮了,你不能开。”
事出有因,我的同胞在新西兰游览出了不少事,但你终不能事事以貌取人。大姐见我不高兴了也不再啰嗦,看了一眼电脑说:
“明天天气不错。很少有人这么走,你一定要小心。”
出了信息中心到镇子里买了杯子,备足进山的食物,当晚的酒菜,入住“湖景旅店”。
2017.3.29. 於奥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