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美国大学的高强度阅读,留学党们早就有所耳闻,但中国学生到底该如何应对,我们探讨的还不够多。
“疯狂”的阅读
先随小编再来了解一下美国高中/大学学生的阅读量。
首先是美高学生的:
Required reading:也就是必读书目,每门课2-8本,取决于不同的课程。难度等同于大学一年级的AP English Literature(AP英语文学课程),阅读量接近最高值;普通英语课程接近最低值。
Leisure reading:也就是业余阅读,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对自身的要求。美国田纳西州一所高中的学生Morgan Evans表示,他所上的Honors English (英语荣誉课程)要求学生一年阅读6本书,但一些学生会读得更多。他记录了自己2015年的阅读清单,共读了28本。
注:在大部分美国高中,同一科目的课程被分成普通、荣誉、和AP三个难度递增的级别,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选择课程。
Morgan Evans的阅读清单
图片来自Quora网站
图上这28本书,是多大的阅读量?来看看小编重新整理的:
这28本书,一共9699页。虽然书目从难度和学术性来说并不是很强,不少都是科幻类,但真读起来,即使全年365天从不间断,一天也至少要读27页。
由此可见,对于Evans来说,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
再来看看大学:
大学的阅读量因各自专业和选修科目而异。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展的一项调查中(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显示,人文类、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每周花在阅读任务上的时间是最长的,商科次之,工程类专业最少。
排名如下:
数据来源NSSE
不过,工程类的学生虽然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是最少的,但他们花在一门课上的总时间(包括阅读、写论文、做作业、做实验、分析数据等)是最长的。所以,哪个专业都不轻松。
小编毕业于某英联邦地区的文科类专业,虽非美国大学,阅读量也是一点不少。
这个节奏意味着小编当时每个礼拜要啃完一本书,并同时产出一篇论文。(偷偷告诉你,其实有些我也没读完)。
不仅是中国学生的“噩梦”,也是外国学生的“噩梦”
WE一直深度关注中国学生在海外求学遇到的学术挑战问题,非常了解对于成长于传统应试教育、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孩子而言,美国大学的阅读挑战是“可怕”的。
但事实上,“读不完”“读不懂”这件事,也不是中国学生独有的问题,本土学生也颇有怨言。
根据英国《独立报》的报道,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常春藤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的教授批评现在的学生无法完整地读完一本书,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越来越有限,无法专注于复杂的理论。
该校环境地理学的教授Jenny Pickeril无奈地表示:“对于指定的文本,学生读得很痛苦,觉得语言和概念都太难了。有一个学生向我建议了一本他们觉得读起来更容易投入的书。这是一本好书,但它不够学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推荐一些更容易读懂的书。”
学生们很快承认了这一事实,但坚称这是因为老师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读完这些书。不少人坦言自己很少在deadline之前读完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
不管怎样,在大学希望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和学生有能力完成或愿意投入阅读的书之间,似乎存在了一种脱节。
要知道,1941年,现代诗人W.H Auden在密歇根大学任教时,在一门为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开设的课上,要求学生一学期读32本书,共6000页。这个数字,几乎是当今一些学生大学四年的阅读量。
Auden的English 135,“Fate and the Individual in European Literature” 这门课的教学大纲,图片来自The Independent网站
而这个“mission impossible”也不单单属于那个逝去的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美国大学人文课程里,也不乏与之类似的阅读清单。
英美大学在“阅读作业”上的争议,实际上隐含着对学生“学术能力下降”的担忧,而这点在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中国学生身上,会因为语言障碍,显现出更大的问题。
中国学生如何应对美国大学的阅读挑战?
学会分辨:什么该略读、什么该细读、什么不值一读
无论教授们布置大量阅读任务的用意何在,对于美国大学学生,不可或缺的一堂课就是学习分辨什么该略读、什么该细读、什么不值得一读。
这一点,是被阅读量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也最“难以接受”的。
Prianka Misra是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大学里,为了完成阅读作业,她度过了非常痛苦的时期。无论教授布置了多大的阅读量,她都坚持要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理解每一段说了什么,每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事实的上下文是什么,重要性是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作业。她无法接受同学们通过略读去寻找中心思想的阅读方式,认为那是“insincere”(不真诚的的),只是为了“survive in the class”(通过这门课程)。
但事实上,在剑桥大学,第一个library induction lecture就是关于“how to read 10 books an hour”(如何在一个小时内阅读10本书)——如何通过略读提取与你的研究相关的信息 。
为什么呢?
因为read widly和read deeply对于学习者而言同样很重要。当我们进入大学开始专业学习时,必须既懂得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也懂得缩小关注范围来深入进行某一问题的研究。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涉及的reference可能达到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我们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样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通读几十本、上百本参考书籍。
“You don’t need to read these books. You need to understand them.”
“理解”比“读完”更重要。
在此,小编给你们一些tips:
1、学会用CliffNotes和SparkNotes
读不完的时候,SparkNotes和CliffNotes有时候简直是救星一样的存在。SparkNotes和CliffNotes都是美国大学生最常用的学习网站,前者提供了海量是文学学习指南资料,包括作家简介,作品梗概,写作特色,人物分析,关键问题解析等等;后者是老师和教授亲自撰写的文献学习指南,旨在提供文献大意和文献当中的词汇意义。
美国大学注重课堂讨论,课堂上常常一起分析、交流大家所读的文本。适当地参考SparkNotes和CliffNotes,第一是为了让自己脑海中有个总的概念,其次要是没读完,参加课堂讨论也不至于云里雾里。
2、阅读“5”步法
对于小说类的书籍,我们或许需要通读才能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但非小说类的书籍,通常都有非常鲜明的观点和论点,我们要了解这些观点和论点,可以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方法。
1. 先了解作者。读读关于他/她的介绍。在网上找到一篇关于作者的文章,快速读过,帮助你迅速了解该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见。
2. 阅读标题、副标题和目录。这样你就知道了这本书的中心论点,以及中心论点会在大方向上如何展开。
3. 逐字阅读引言和结论。通常引言会告诉你作者计划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结论会告诉你作者希望你读完后能得出什么。
4. 阅读/浏览每一章,记录笔记。阅读标题和这章前几页,找出作者想在这一章表达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为中心论点服务的。然后浏览所有标题和小标题,阅读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如果你了解了作者的意思,继续往下读。否则,就细读整个段落。一旦你读到已经清楚理解了这一章,你可以浏览剩余的页数,那些可能是作者的重复论证。
读的过程中,记录笔记。我同意作者的哪些观点?不同意作者的哪些观点?哪些地方读不懂?哪些地方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5. 重读目录。一旦你读完了这本书,再读一遍目录,并在脑海中进行总结。花一些时间重温整本书是如何一一展开的。
3、借助中文版
对于难度较大的文本,借助中文版来帮助理解。发现自己根本读不完也读不懂的情况下,先读大纲和摘要,再读中文版,然后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对照进行英文的细读。
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除了阅读方法上的问题,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
根据福布斯的报道,美国大学生平均一分钟的阅读速度为450个单词。中国学生,本身面对的就是第二外语,再受不良习惯的影响,速度会大大落后于美国同学。在高强度的阅读下,读得太慢几乎等于失败。
因此最后,再分享两个大家最常见的问题。
1、改掉“oral reading”的毛病
许多阅读者常常会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移动嘴唇进行“默读”,就像小时候我们大声朗诵课文一样,这能帮助大脑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概念,但却是影响阅读速度的一个主要障碍。
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可以尝试在阅读的时候嚼口香糖,或将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上避免唇部的运动。
2、避免电子产品的干扰
今时不同往日。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受到的诱惑很少。但如今,能够干扰我们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多了。
读着读着就开始刷起微博、朋友圈的情况,几乎是大家的通病。想要提高阅读速度,让自己远离一切电子产品的干扰,让自己高度专注。读书的时候先记录下想要进一步查找资料的地方,等到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后,再上网搜索。
“疯狂”的阅读
先随小编再来了解一下美国高中/大学学生的阅读量。
首先是美高学生的:
Required reading:也就是必读书目,每门课2-8本,取决于不同的课程。难度等同于大学一年级的AP English Literature(AP英语文学课程),阅读量接近最高值;普通英语课程接近最低值。
Leisure reading:也就是业余阅读,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兴趣和对自身的要求。美国田纳西州一所高中的学生Morgan Evans表示,他所上的Honors English (英语荣誉课程)要求学生一年阅读6本书,但一些学生会读得更多。他记录了自己2015年的阅读清单,共读了28本。
注:在大部分美国高中,同一科目的课程被分成普通、荣誉、和AP三个难度递增的级别,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能力和目标选择课程。
Morgan Evans的阅读清单
图片来自Quora网站
图上这28本书,是多大的阅读量?来看看小编重新整理的:
这28本书,一共9699页。虽然书目从难度和学术性来说并不是很强,不少都是科幻类,但真读起来,即使全年365天从不间断,一天也至少要读27页。
由此可见,对于Evans来说,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持之以恒的习惯。
再来看看大学:
大学的阅读量因各自专业和选修科目而异。
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开展的一项调查中(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显示,人文类、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每周花在阅读任务上的时间是最长的,商科次之,工程类专业最少。
排名如下:
数据来源NSSE
不过,工程类的学生虽然花在阅读上的时间是最少的,但他们花在一门课上的总时间(包括阅读、写论文、做作业、做实验、分析数据等)是最长的。所以,哪个专业都不轻松。
小编毕业于某英联邦地区的文科类专业,虽非美国大学,阅读量也是一点不少。
这个节奏意味着小编当时每个礼拜要啃完一本书,并同时产出一篇论文。(偷偷告诉你,其实有些我也没读完)。
不仅是中国学生的“噩梦”,也是外国学生的“噩梦”
WE一直深度关注中国学生在海外求学遇到的学术挑战问题,非常了解对于成长于传统应试教育、刚刚走出国门的中国孩子而言,美国大学的阅读挑战是“可怕”的。
但事实上,“读不完”“读不懂”这件事,也不是中国学生独有的问题,本土学生也颇有怨言。
根据英国《独立报》的报道,英国谢菲尔德大学(英国常春藤罗素大学集团成员之一)的教授批评现在的学生无法完整地读完一本书,认为这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力越来越有限,无法专注于复杂的理论。
该校环境地理学的教授Jenny Pickeril无奈地表示:“对于指定的文本,学生读得很痛苦,觉得语言和概念都太难了。有一个学生向我建议了一本他们觉得读起来更容易投入的书。这是一本好书,但它不够学术,我不知道自己是否应该推荐一些更容易读懂的书。”
学生们很快承认了这一事实,但坚称这是因为老师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读完这些书。不少人坦言自己很少在deadline之前读完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
不管怎样,在大学希望学生完成的阅读任务和学生有能力完成或愿意投入阅读的书之间,似乎存在了一种脱节。
要知道,1941年,现代诗人W.H Auden在密歇根大学任教时,在一门为大三、大四和研究生开设的课上,要求学生一学期读32本书,共6000页。这个数字,几乎是当今一些学生大学四年的阅读量。
Auden的English 135,“Fate and the Individual in European Literature” 这门课的教学大纲,图片来自The Independent网站
而这个“mission impossible”也不单单属于那个逝去的年代。80年代、90年代、21世纪的美国大学人文课程里,也不乏与之类似的阅读清单。
英美大学在“阅读作业”上的争议,实际上隐含着对学生“学术能力下降”的担忧,而这点在以英语为第二外语的中国学生身上,会因为语言障碍,显现出更大的问题。
中国学生如何应对美国大学的阅读挑战?
学会分辨:什么该略读、什么该细读、什么不值一读
无论教授们布置大量阅读任务的用意何在,对于美国大学学生,不可或缺的一堂课就是学习分辨什么该略读、什么该细读、什么不值得一读。
这一点,是被阅读量压得喘不过气的学生最容易忽略的,也最“难以接受”的。
Prianka Misra是一名普林斯顿大学的学生。大学里,为了完成阅读作业,她度过了非常痛苦的时期。无论教授布置了多大的阅读量,她都坚持要从头到尾通读一遍,理解每一段说了什么,每个数据意味着什么,每一个事实的上下文是什么,重要性是什么,只有这样才算真正“完成”了阅读作业。她无法接受同学们通过略读去寻找中心思想的阅读方式,认为那是“insincere”(不真诚的的),只是为了“survive in the class”(通过这门课程)。
但事实上,在剑桥大学,第一个library induction lecture就是关于“how to read 10 books an hour”(如何在一个小时内阅读10本书)——如何通过略读提取与你的研究相关的信息 。
为什么呢?
因为read widly和read deeply对于学习者而言同样很重要。当我们进入大学开始专业学习时,必须既懂得通过广泛的阅读来掌握大量专业知识,也懂得缩小关注范围来深入进行某一问题的研究。一篇优秀的学术论文,涉及的reference可能达到几十条甚至上百条,我们几乎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一样从头到尾一字不漏地通读几十本、上百本参考书籍。
“You don’t need to read these books. You need to understand them.”
“理解”比“读完”更重要。
在此,小编给你们一些tips:
1、学会用CliffNotes和SparkNotes
读不完的时候,SparkNotes和CliffNotes有时候简直是救星一样的存在。SparkNotes和CliffNotes都是美国大学生最常用的学习网站,前者提供了海量是文学学习指南资料,包括作家简介,作品梗概,写作特色,人物分析,关键问题解析等等;后者是老师和教授亲自撰写的文献学习指南,旨在提供文献大意和文献当中的词汇意义。
美国大学注重课堂讨论,课堂上常常一起分析、交流大家所读的文本。适当地参考SparkNotes和CliffNotes,第一是为了让自己脑海中有个总的概念,其次要是没读完,参加课堂讨论也不至于云里雾里。
2、阅读“5”步法
对于小说类的书籍,我们或许需要通读才能跟随故事情节的发展。
但非小说类的书籍,通常都有非常鲜明的观点和论点,我们要了解这些观点和论点,可以尝试一些不一样的方法。
1. 先了解作者。读读关于他/她的介绍。在网上找到一篇关于作者的文章,快速读过,帮助你迅速了解该作者的个人观点和偏见。
2. 阅读标题、副标题和目录。这样你就知道了这本书的中心论点,以及中心论点会在大方向上如何展开。
3. 逐字阅读引言和结论。通常引言会告诉你作者计划如何阐述自己的观点,结论会告诉你作者希望你读完后能得出什么。
4. 阅读/浏览每一章,记录笔记。阅读标题和这章前几页,找出作者想在这一章表达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为中心论点服务的。然后浏览所有标题和小标题,阅读每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如果你了解了作者的意思,继续往下读。否则,就细读整个段落。一旦你读到已经清楚理解了这一章,你可以浏览剩余的页数,那些可能是作者的重复论证。
读的过程中,记录笔记。我同意作者的哪些观点?不同意作者的哪些观点?哪些地方读不懂?哪些地方我想和同学们一起讨论?
5. 重读目录。一旦你读完了这本书,再读一遍目录,并在脑海中进行总结。花一些时间重温整本书是如何一一展开的。
3、借助中文版
对于难度较大的文本,借助中文版来帮助理解。发现自己根本读不完也读不懂的情况下,先读大纲和摘要,再读中文版,然后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部分,对照进行英文的细读。
培养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
除了阅读方法上的问题,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也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效率。
根据福布斯的报道,美国大学生平均一分钟的阅读速度为450个单词。中国学生,本身面对的就是第二外语,再受不良习惯的影响,速度会大大落后于美国同学。在高强度的阅读下,读得太慢几乎等于失败。
因此最后,再分享两个大家最常见的问题。
1、改掉“oral reading”的毛病
许多阅读者常常会在读书的过程中不由自主地移动嘴唇进行“默读”,就像小时候我们大声朗诵课文一样,这能帮助大脑理解和记忆所阅读的概念,但却是影响阅读速度的一个主要障碍。
如果你有这样的习惯,可以尝试在阅读的时候嚼口香糖,或将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上避免唇部的运动。
2、避免电子产品的干扰
今时不同往日。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受到的诱惑很少。但如今,能够干扰我们的因素已经越来越多了。
读着读着就开始刷起微博、朋友圈的情况,几乎是大家的通病。想要提高阅读速度,让自己远离一切电子产品的干扰,让自己高度专注。读书的时候先记录下想要进一步查找资料的地方,等到完成一定的阅读任务后,再上网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