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师记》第20章的内容不容易理解,难就难在当时的整个大环境是“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都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行。然而,以色列中没有王,难道就真的没有王了吗?难道神就被排斥在外,无所作为了吗?当然不是!人的心中虽然没有王,可是神依然作王掌权。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在人看来没有王的情形下,依然作王的神是如何介入,施行祂的和公平公义呢?在混乱中神的次序又是如何彰显的呢?
以色列众人听说了基比亚的恶行之后,群起激昂,联络如同一人,显示出他们中间依然保存的一些正义感和集体感。他们也没有上来就打,而是先要求便雅悯人将肇事的匪徒交出来,先礼后兵,合情合理。以色列人不但在人数上占优,在道义上出师有名,做法合情合理,而且也求问神。这些因素加在一起,取胜应不在话下。然而,以色列人却先输掉两阵,损失四万人;直到第三次攻击才取胜,杀敌二万五千人。令人奇怪的是,为什么神不一开始就让以色列人就取得胜利呢?为什么这么一场伸张正义的战争,最后却以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形式结束呢?显然,这不是神的能力问题,而是表现出问题的复杂性。在以色列人看来,这是一场惩恶扬善的正义之战,没有悬念;可是在神看来,却不完全如此。以色列人聚集要攻打便雅悯,尽管出师有名,但毕竟,他们攻打的是自己的弟兄;便雅悯人袒护恶名昭彰的基比亚人,尽管偏离正义,但毕竟,他们还是神的子民。所以,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注定了这场有神参与的战争不会是简单的一边倒结局,而是更为复杂。以色列人虽然有道义、人数上的优势,可是他们如此攻击自己的弟兄,也是有可责备的地方,他们需要为此附上代价;便雅悯人虽然也不弱,占据有利地形,可是他们偏袒罪恶,最终也要为自己的恶行附上代价。我们看到,战争的转折点发生在以色列人输掉前两次战役后,在神面前禁食直到晚上,并向神献燔祭和平安祭,这样,他们在自洁之后得到神确凿的应许,便雅悯才受到惩治。
所以我们看到在整个过程中的一些属灵原则。首先,当然就是弟兄相争,必然是两败俱伤;其次,相争的一方必须自洁,才可以有效地帮助另一方学功课。教会里面会发生很多事情。自觉正确的总会想去指教被认为是错误的。在教会讲原则、讲真理是应该的。可是我们始终要牢记这两点原则。无论如何,要知道我们毕竟是弟兄姐妹,不能彼此相争。如果弟兄姐妹之间的问题变成攻击、论断的时候,必然是两败俱伤,没有人可以幸免。其次,如果有主动的一方,想要去和对方解决问题,他自己就必须首先自洁,在神面前迫切为事情祷告,也为自己祷告,检视自己是否出于正确的彼此相爱、彼此挽回的动机,检视自己是否有合适的行动和方式,检视自己是否是在合适的时机去做这件事。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到位的时候,对问题的解决才会产生果效,对方才会听取和接受,学到该学的功课。
默想经文:“以色列众人就上到伯特利,坐在耶和华面前哭号,当日禁食直到晚上。又在耶和华面前先燔祭和平安祭。”(20:26)
主啊,看到弟兄相争,是多么的不幸。虽然一方有理,一方理亏,可是他们毕竟是弟兄,如此相争,真是两败俱伤。主啊,求你帮助我们,在混乱之中教导我们属天的智慧,在教会弟兄姐妹之间的纷争中可以做得合宜,彼此建造,荣耀你的名。
一点操练:在对弟兄姐妹有质疑的时候,谨记这两条。弟兄姐妹之间不可相争,要和和气气解决问题;其次,要自洁,辨认自己要有纯正的动机、心态、情绪、方式时机,这样的交流才可以荣神益人,彼此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