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民国时期的中国13大国立高校,如今985高校的前身!
1、国立中央大学
国立中央大学作为大学排名第一无可争议,当时拥有6院26系,规模仅次于北平大学。和北平大学侧重于文史不同,中央大学理工文史管经齐头并进,解放后院系大调整主要拆为以下几个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大学、江南大学,还有很多院系被调整到其他大学,比如北影前身,西北工业,电子科大等等。
2、国立北平大学
和现在的北京大学一样,而是一个曾经差点改名为中华大学的学校。下辖7院33系的巨无霸高校,财政预算全国第二,组成北平大学的学校今天主要的留存有:北京大学文学院,北京大学理学院,北京大学法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洋大学(今天津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医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后内迁西北后解散,主要血脉残留为今天的西北大学。
3、国立交通大学
交通大学当时下辖5院18系,院系数量少于中山大学与暨南大学,实力却非常强悍。唐山部分被成为东方康奈尔,上海部分被成为东方MIT。交通大学毕业生到康奈尔读研可以免试入学,是中国工业教育与应用的鼻祖。拿下了诸多中国、亚洲、世界第一。内战与解放后被拆分,主要被划分为上海交大,西安交大,西南交大,北京交大,新竹交大5校,直系血脉东北大学,石家庄铁道学院,兰州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河北理工大学,中国铁道研究院,其他西北工业大学,电子科大,清华,同济,中国地质,复旦,天津大学,河海大学,华东师范,中科院皆有老交大的留存,十三大国立高校里,交大也是校史最长的,唐山与上海部分皆创立于1896年。
4、国立中山大学
国立中山大学是当时十三所国立大学中财政预算支出与收入综合最高的学校,下辖5院22系的巨无霸。院系调整主要被拆分为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医学院,华南农业大学,北大哲学系,中南大学矿冶学院,南大天文系皆有该校血脉留存。
5、国立清华大学
国立清华大学在民国时期地位虽然不低,但是比今天的地位低不少。北洋政府20年代举行过官方的各高校工科比赛,获得第一的并不是清华,而是交通大学的唐山部分。比起交通大学赫赫有名的校长们(蔡元培,孙科,盛宣怀,茅以升),清华大学可谓是梅贻琦一手带出来的学校。后来和北大南开组成西南联大,名声大噪,在院系调整中有得有失,总体略有增强,又加上浙江,中央,交大,中山的分崩离析,清华和北大一起在50年代院系大调整后,成为中国大学届的执牛耳者。
6、国立浙江大学
民国时期浙江大学还没有攀上顶峰,仅仅3院17系的设置,财政预算也仅仅排名十三所里的中游,但是能排名第六,超越武汉大学和北京大学,因为他们的院系设置非常不错,求是精神也让校风非常出众,真正的辉煌,是要在竺可桢的带领下,才走上李约瑟称呼的“东方剑桥”的辉煌.院系调整时候被拆为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后来都合并回来了)。另外,北大的文法,南大的地质气象,厦大的物理,西工大的航空,华东师范的教育,山大的物理,南京农业的畜牧,东北林业的森林,江南大学的食品皆有国立浙江大学的血脉留存。
7、国立北京大学
这个不多做介绍,北大和清华,复旦一样都是院系大调整的受益者,从一流高校变为顶级高校。在1931年的时候,北大仅仅3院15系,财政预算还不如北平师范大学,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北大的文史研究以及引领的革命独立民主思潮,国内大学在当时无出其右者。
8、国立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当时下辖4院13系,规模中游,但是财政预算排名第5,武汉大学排名仅仅第8。并不是武汉大学的实力不强,相反,武大的哲学,教育,外国,数学,社科都非常强悍,吃亏在于理科的设置并不好,理化生物地质就是武大仅仅的和理科沾边的了,武大在院系调整中有得有失,总体吃亏,接收了湖南大学,河南大学,南昌大学的水利,也损失了医学院,农学院,哲学系更是整体迁往北京大学,矿冶也被中南大学拿去。
9、国立暨南大学
当时下辖5院19系的设置甚至多于交通大学,可惜排名第十的财政预算惨不忍睹,主要是暨南大学带有浓重的华侨办学风格。一直路子比较独立,不过毕竟当时地理位置处于上海还是吸引了不少人才,以侨校风格特点延续办学。因为内战,暨南大学被完全拆分到复旦,南大,浙大,北大,交大等学校,直到58年才在广州复校,早已不复往日特点与辉煌了。
10、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北平师范大学院系设置3院12系,其实比当时的北大少不了多少,财政预算甚至高于北大,当时合并了北平女子师范大学后实力大增。由于主要培养目标是中等学校医生、教育、行政人员等,涉及面太窄,所以一直不温不火。院系大调整接收辅仁大学大部,燕京大学教育系,实力继续增强,院系调整中得利仅次于复旦、北大、清华。顺便说一句,北师大是中国唯一一个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的学校。
11、国立四川大学
国立四川大学下辖3校11系的设置,财政预算也仅仅排名第11,西部地区的唯一代表。但由于地理位置原因不受重视,内战时期由于西迁,实力增强不少,院系调整受害严重。航空系给了北航,土建铁道去了中南,化工成立了四川化工(今天的四川理工),农业系成立了四川农业大学,工学院成立为了成都工学院(全国八大工学院,后来的成都科技大学,2000年左右又并入川大),政法为主体,东入重庆,成立西南政法,师范学院成立四川师范大学,地质系调整到重大,地理系调整到南京大学,经济系为主体成立四川财经学院(今西南财经大学),仅接收了重大的文学院,理学院,可以说整个四川的大学,除了外来的西南交通和成都电子科大,基本上都有川大的血脉存在。
12、国立山东大学
国立山东大学下辖2院7系,仅高于同济,财政预算也是十三校梨最低的,但是并不能掩盖山大的辉煌。山大主要是省立山东大学与私立青岛大学合并的,私立青岛大学当时可是私立大学中的一流,校董黄炎培、蔡元培、顾维钧等赫赫有名,吴佩孚更是对青岛大学关怀备至。我们耳熟能详的老舍、闻一多、童第周等都是国立山东大学的老师,山大的中文也名噪一时。院系调整时有得有失,也是总体吃亏,政治系成为中共山东省党校,艺术系迁往上海戏剧学院,机械和电机迁往山东工业大学,农学院的部分给了山东农业,采矿部分去了成春地质学院,接收了厦门大学的海洋系。
13、国立同济大学
国立同济大学是十三校里最小的,仅仅2院3系,财政预算却排名第十一,强于山东大学和四川大学。院系调整中医学院去了武汉(今华中科技同济医学院),文学院法学院去了复旦,测量系并入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工学院部分并入交通大学,水利系部分并入河海大学,生物系部分并入华东师范,但是同时并入交大,复旦,圣约翰等11所高校的土木与建筑,所以就又了现在同济在建筑和土木在中国大学的地位。院系调整中整体持平,不吃亏也不赚,只是角色从综合性大学变为了工科为主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