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

居美国华盛顿, 就职政府部门, 花甲年岁, 天天等下班, 月月等薪水, 年年等退休.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地处南码头附近的求精船厂, 在上海的各个船厂中只是一个小弟弟, 大约排江南沪东上海中华(海军的4805?不算)之后, 但历史悠久, 江南船厂是“官办”, 而这个求精, 则是“私人”创办大约最早的现代船厂了,这些中国造船事业的早期企业, 为中国的现代工业起了第一个馒头的效应,这些资本家, 从阶级本性上来说是“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敌人,但对中国工业的起源角度来说,马克思虽没说过“没有工人就没有无产阶级革命”, 但是老马给无产阶级下的定义就是这些现代产业工人, 毛主席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之后才“没有贫农就没有革命”,这算是发展还是修正,咱不管, 不过, 中国真正的产业工人, 倒是从上海成长起来的,所以说“没有上海的工人, 就没得中国革命”, 而中国的现代工业, 也是这些资本家和工人一起阶级调和地建立起来的,很多小工厂(不是手工业作坊)也是有一些学会了技术又具备相当的经济眼光的工人建立的, 他们的身份就从劳方变成的资方, 从革命的动力变成了革命的对象。--转载者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兴起,“师夷长技以制夷”,实现富国强兵,成为一些改革派和思想家的共同理想。官办军事工业和民营工业在上海应运而生,引领民营重工业发展的先驱是本地绅商朱志尧。


 

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创办人朱志尧

 

朱志尧(1863~1955),出生于南市董家渡。少年时经常到造船场去观看船舶制造,对铁工活尤感兴趣。青年时曾游历欧美,参观各种机器制造厂,眼界大开。回国后,曾任轮船招商局、东方汇理银行买办。戊戌变法前后,朱志尧创办《格致新报》,宣传普及科学知识。
“辛丑”国耻后,国人深感积贫积弱之痛,掀起了“振兴实业”“挽回利权”的热潮。朱志尧怀“实业救国”夙愿,立志制造“中国最大的火轮船”,还设想建造飞机、潜水艇等。1902年,在二舅马相伯的支持下,朱志尧集资4万元,在董家渡西南黄浦滩租地40亩,购置机器,创办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寓“器惟求新”之意。工厂于1904年正式开工。


 

创办于1902年的求新机器轮船制造厂


求新厂工场

 

求新厂初创时,仅有4个工场、10余台机床、3座化铁炉和100余工人,主要承接机器修配以及桥梁、车厢等公用事业方面的工程业务。1906年开始建造浅水快轮和小型客货船。
朱志尧殚精竭虑企划经营和发展,并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不断创新。他想方设法借鉴并改进外国设备,使求新厂制造的机器更适合国内需要。他认为,“事事借材异地,仰仗他人,安望脱离旧胎,有蒸蒸日上之一日哉!”


 

朱志尧设计的中国第一台火油内燃机

在朱志尧和工程技术人员共同努力下,求新厂不断占领国内技术制高点,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1906年制造的全钢趸船和铁料码头,被誉为“舍木用铁之嚆矢”、“工业界一发明事业”。1908年为江苏省督练公所制造兵轮“靖湖”号,配置有水草刀机,解决了螺旋桨易被缠绕的难题。1909年为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制造大型蒸汽动力水泵,外国工程师予以高度评价:“工料精良,机心灵巧,与西制不相上下。”1910年制造出中国第一台火油内燃机,被誉为“我国工业界仿造外洋机器之鼻祖”。1915年,求新厂的飞虹号渡轮模型和如意牌火油内燃机送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参展。此时,求新厂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技术最先进的民营重工业企业。

求新厂制造的钢板轮船

图画日报》刊登美国实业团考察求新厂

正当朱志尧豪情万丈准备再展宏图之际,一场危机悄悄来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朝鲜银行买办顾棣三代裕华盐公司向求新机器厂定制“美利”“美坚”号2艘3000吨级轮船,订价为100万两银。不久一战爆发,钢铁价格飚涨。为了按约交货,求新厂不得已高价向汉冶萍公司购买钢板,因规格不符再交江南造船所改制,成本高出原核算2倍以上。1917年两轮如期下水,求新厂虽然造出了国产最大的轮船,但亏损了50万两银。屋漏偏逢连夜雨,求新厂在桥梁、铁路等业务中也亏损了10余万两。为了解决生铁原料,朱志尧聘请外国工程师建造炼铁炉,自炼生铁,但技术不过关,炼铁炉连连爆裂,又造成亏损

《申报》关于求新厂中法合办选举理事的报道
求新厂资金链断裂,所欠东方汇理银行的近400万元债务无力偿还。法国邮船公司和歇乃达钢铁公司准备以51.2万两银收购求新厂。上海商界强烈反对将求新厂售予法商,北洋政府部分议员也呼吁政府出面维护民族工业。中法双方多次交涉后,1919年8月27日宣布求新厂为“中法合办”,双方各占一半股份,其中法商60万两,中国官股50万两,朱志尧商股10万两,表决权和董事亦中法各半。由于中方官股和朱氏商股均由东方汇理银行代垫,辉煌一时的求新厂事实上已经落入法商之手。

抗日战争时期,求新厂内大型机器设备被日军抢掠一空。抗战胜利后,法国派大班接管。1952年先后改名为华东工业部求新机器厂和第一机械工业部船舶工业管理局求新造船厂,1954年9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改名为国营求新造船厂。90年代归属国家船舶工业局,成为我国船舶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2000年组建为江南造船(集团)公司求新造船厂。2006年半淞园沿江带进行世博园区建设,求新厂搬迁,厂区4座特色楼房作为上海近代优秀建筑得以保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