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至关重要的薛宝琴的十首怀古绝句隐藏的历史大秘密(七)

朱楼旧梦隐叙家亡血史, 儿女悲情婉书明亡华殇。逃亡帝子大展春秋笔法,贾事真史揭开惊天隐秘!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红楼梦》是假小说之形的真史书, 作者所写“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脂批郑重提示“作者用史笔也。宜作史笔看。深意他人不解。作者秉刀斧之笔,撰成此书,一字不可更,一语不可少。” “字字看来皆是血”“实写幼时往事,可伤”,“凡野史俱可毁,独此书不可毁”。《红楼梦》布局宏大,构思精深,本博除了解读表面文章外,更主要是揭秘背后的真历史。由于书中人物事件之间皆有关联,请看我的其他博文以助理解。)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蝉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梅花观,明代汤显祖戏曲《牡丹亭》中写杜丽娘因梦中爱恋而抑郁成疾,死后葬梅花观后面梅树之下,书生柳梦梅旅居该观,与丽娘鬼魂相爱,于是将丽娘救活并结为夫妻。

  需要强调的是这个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是正逢金国在南宋边境作乱,这也是朱慈炤选用《牡丹亭》为宝琴的怀古系列作结的原因,以此暗示宝琴作《十首怀古诗》的时间正是后金满清涂炭中原之时。

  “不在梅边在柳边”是杜丽娘自画像上的题诗中的最后一句,其中隐藏了柳梦梅的名字,也是隐喻了作者宝琴的最后下落。我前面已经解过了:《红楼梦》中“”,指以身报国、壮烈殉国的抗清义士。“”,指不承认满清、不与满清合作的明移民。宝琴早已许配梅翰林家,却又提示“不在梅边在柳边”为的就是告诉读者:朱慈炤本来是想做“梅花”以身报国,可是看到大势已去、复国无望,他认识到与其做无谓的牺牲,不如存记真实的历史揭露东林党“文魔”们的卑劣以告慰先烈。朱慈炤最后学了不慕荣利、洁身自爱的陶渊明隐于民间,无力补天的他要用他的笔来补地之陷、史之缺,存记真实的“家亡血史”,控诉“满纸荒唐言”的满清官修明史和东林党伪史!

  “个中谁拾画婵娟”,指柳梦梅在梅花观中拾得杜丽娘的自画像。“婵娟”常被用来代指“明月”,此处又被朱慈炤拿来进一步隐喻“朱明”,这一句的真实含义是柳梦梅也就是我朱慈炤拾起了婵娟画像,为朱明存记真实的历史。

  “团圆” ,又是通过圆月来借指朱明。团圆节即中秋节,即拜月节,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都是围绕“月”----“”。

  “春香”,杜丽娘的婢女,是春香发现的后花园,而后杜丽娘在后花园中演出了穿越生死的人鬼爱恋。《红楼梦》中“春”隐喻“朱明”,“天香暖香”是指黛玉,故而“春香”也是代指“朱明”。

  “一别西风又一年”出自《牡丹亭》中第四十二出里的写柳梦梅怀念杜丽娘时的〖訴衷情〗「砧聲又報一年秋。江水去悠悠。塞草中原何處?一鴈過淮樓。  天下事,鬢邊愁,付東流。」的“砧聲又報一年秋”。朱慈炤用“一别西风又一年”引出「砧聲又報一年秋」的〖訴衷情〗,借此表达他因为中原沦陷的焦灼、因为朱明难复的哀愁。

  朱慈炤借《梅花观怀古》中生死不渝的爱恋来隐喻他对朱明家国始终不变的怀念和守望。因为反清复明尚未成功,所以朱慈炤是以柳梦梅怀念杜丽娘的“一别西风又一年”结束此诗,而不是《牡丹亭》中柳梦梅和杜丽娘结为夫妻终成眷属的大团圆作结,这是为了表达他希望朱明能够像杜丽娘一样起死回生,与他们这些等了一年又一年的柳梦梅----明遗民们团圆的殷切期盼之情。】

 

宝琴的最后这两首压底的怀古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取自戏曲!

 

  这是为何?这是为了将这两首区别于前八首,前八首暗喻的是已经定格的过去,而最后这两首隐喻的是正在演进中的现在,所以不用真实的历史典故,而用了创作出来的戏曲。

 

  尤其是最后一首《梅花观怀古》更是寓意深刻。《梅花观怀古》出自是明代戏曲《牡丹亭》。请回顾我前面解密过的《红楼梦》中的最大谜团----慧绣璎珞,“慧娘”仿的是唐宋元明名家,无清,至明止,为的是点出慧娘实为明朝人,同样宝琴的怀古诗即悼念前朝诗最后以明朝的虚构戏曲作结,也是为了呼应一开篇的《赤壁怀古》,以“赤”朱始,以明代戏曲终,再次强调宝琴的怀古是为悼怀朱明!而接下来的第五十二回里宝琴的“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更是将此主题揭示得再清楚不过。

  怪不得宝钗要将这最后两首诗换掉,满清怎能允许反清复明的声音存在?也就怪不得黛玉立刻阻拦宝钗,就连一贯欣赏宝钗的李纨和探春也附和黛玉,批评宝钗太过挑剔苛刻,虽然身为东林党同党的李纨张嫣和本是东林党钱谦益门徒的探春郑成功是一定会支持东林党派的周后的, 但宝琴的这最后两首诗表达的是反清复明,这是民族大义而非党派之争,所以李纨和探春一反常态支持黛玉反对宝钗要求保留这两首诗,因为他们支持的宝钗只是东林党的周后而已,对代表后金满清的宝钗他们还是要抵制的。

  而且朱慈炤还借李纨之口将后两首诗的人物与“关夫子”等同并论。关羽因为忠孝勇武而被民间神化,被尊称为“关公”。历代朝廷多有褒封,而清顺治更是于顺治九年(即1652年)把关羽奉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 孔子齐名,这就是关羽被称为“关夫子”的来历。李纨的一番大议论就是朱慈炤告诉世人:这顽强抗争的“小红”和忠诚不渝的“柳梦梅” 的忠义勇武可比武圣关夫子!

  《怀古绝句》的怀古二字明点出这十首诗的悼怀前朝的寓意, 而第一首《赤壁怀古》和最后以明朝戏曲作结的安排更是将十首怀古诗的悼怀朱明的主题点化了出来。

  宝琴的这十首诗的秘密不在谜底,只在这诗中。但由于这十首怀古诗的主题暴露得比较明显,为了能够保留这十首悼明反清的怀古诗,朱慈炤一面是采用了明褒暗贬的反讽手法,一面是运用声东击西之计,将读者的注意力转移到不重要的所谓谜题上,从而降低了危险。

  正因为这十首怀古诗的谜底不重要,所以朱慈炤最后用一句“大家猜了一回,皆不是。”就轻轻略过、不再提起,所谓的谜语不过是为了遮掩这十首怀古诗的过于明显的悼明反清的幌子罢了。

 

 

首度破解,持续更新,敬请关注博客文章,更多揭秘都在《红楼隐史》。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