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评溯源2015.11)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时评溯源2015.11)

欧洲的枪声,又响起来了,这次是在法国,浪漫之都,花容失色。虽说也在意料之中,但世界上善良的人们,仍然希望这仅仅是一个梦境。
就不去过早臆测事件幕后的真凶了,免得又有“阴谋论”的嫌疑。但不得不说,这次行动,时机把握得极好,恐怖分子虽残忍,可绝不是莽夫,低估了他们的智慧,受苦的还是无辜的人们。相信凶手不仅不是难民,很可能与叙利亚也无关,至于“为了叙利亚”的口号,此地无银三百两罢了。但是,万里之外的中国人自然可以信,也可以不信,而鲜血就流淌在身边的巴黎人、法国人、欧洲人,他们,有选择不相信的勇气吗?
欧洲和中东的冲突,不是一年两年、十年八年,从十字军的时代算起,何止千年了,冰冻三尺,难得化解得开。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骨子里都相当极端,攻击性太强,包容性太差,上帝安拉针尖麦芒,都不是省油的灯。在古代,还能有海洋和国界能缓冲一阵,到了世界大融合的现代,这一点点分隔也不存在了,文明的冲突从国与国之间变成了人与人之间,几乎面对着面,不知这是宿命,还是缘分。
欧洲在二战里做了太多灭绝人性的种族清洗,在七十年后,还是心有余悸,种族话题成了所有执政者的政治禁忌,更是反对派最喜欢抓的小辫子,所以,只能矫枉过正,出现了很多外人看起来匪夷所思的举动。这次难民潮,从正面意义说,是人道主义的善举,处处闪耀着人性、博爱、包容、无私的光辉。但凡事都要有个度,欧洲民众自己呢,开始时,都对政府这个举动赞赏有加,但到了后来,事情并不是想象的那样,难民的到来越来越多、越来越快,长此以往,把整个中东都搬到欧洲也不是天方夜谭,在以后,还会有第二代、第三代,那句“用子宫占领欧洲”的话,不是戏言,而是现实。为了难民的生存,欧洲人付出太多,而所得几乎没有,即使攒下了金山银山,早晚也有吃空的那一天,虽说面对灾难不闻不问绝不是道德强者所为,可不把自己民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政府,也绝对算不上一个好政府。何况有传闻说,欧洲准备把难民当做廉价劳动力,补充自己日益枯竭的人力资源,若是真的,那也只能讲这是动机不纯,挂羊头卖狗肉,连一张冠冕堂皇的遮羞布也保不住了。
前几个月里,我们在网页上看到的可不是枪声和鲜血,而是地中海岸边沉睡的小男孩式的悲情演绎。那时候任何人想把难民拒之门外,面对的都将是全世界的声讨,现在,该来的、能来的都来了,枪声也不出意外地响了,一切为时已晚。可以说,整个事情的基调早就定下,欧洲在优柔寡断之中,大开国门,祸水内引,错过了自我调整的最后机会。现在,难民已经是个不容忽视的数目,即使再想把他们送回祖国,绝对也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每个人都是千辛万苦、豁出性命才有了今天,一边是富裕安宁的欧洲,一边是战乱动荡的中东,没有一个正常人会做出出乎意料的选择,强行遣返,不仅前面付出的所有牺牲立时化为乌有,道德制高点也谈不到了,由万人称颂变成千夫所指,况且出手重了,无异于官逼民反,后果就在眼皮底下。但任其发展,恐怖分子的枪声已经把所有难民绑上了战车,想象中的和谐共处已无可能,欧洲民众相当于身边被放置了几十万颗不定时的炸弹,他们的愤怒和恐惧又会向哪里宣泄?是难民吗?是政府吗?是伊斯兰文明吗?
本来,欧洲的善举、欧洲的牺牲,还有一丝能化解千年恩怨的机会,但却被几个鼠目寸光的家伙自己断送了。那个闻名遐迩的《查理周刊》,就是在法国吧?当初他们堂而皇之地侮辱穆斯林的时候,被西方社会称颂为维护了神圣的言论自由的时候,想没想过这每个字未来都会化成一颗子弹,射向无辜的欧洲人、中东人、全世界每个角落的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