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 陶醉
做陶了,人生第一次,既自然也偶然,爱陶收集陶有些年头 (详见上篇 淘 陶 陶 ),做陶却一直停留在计划里,直到上个圣诞节,女儿给老爸一个惊喜,用她在学校打工的钱悄悄帮我注册了陶艺课。十节课下来,从手忙脚乱到陶醉忘我,从颤颤巍巍到井然有序,从歪歪斜斜到有模有样,从不知所措到"潜心创作”,初入陶门,收获颇丰, 但仍是心手不一,尝试摸索,可心的作品寥寥,在此说说感受吧。
陶然。喜欢手触摸泥水的感觉,上下拿捏,双手相辅,指尖、心、脑、眼,汇集于一点,转动,渐薄,转型,成器,少一点力则不达,多一点走歪,平心静气,把一堆并无生命和价值的东西,转为生机,有生命的艺术也保不定,至少是很个人很全心的。这情境让我想起小时候和稀泥时,那份天真和专注,朋友笑话我幼时不够淘,老了真陶了。又揣摩上帝用泥造人,创造生命,也许是真的。不同于瓷,一件好的陶品粗犷、憨拙、朴实、自由,随着使用、洗漱、光照等岁月流逝,会和人们一起老去,甚至相伴生情,如此她是活着的。西方人常把做陶的过程比作心灵疗养(meditation),听着玄乎,确有其道。一节课三四个小时不知不觉,耐心、潜心,既而忘我,时间悄然飞逝。十几个学员在一起创作,相互欣赏鼓励、借鉴,气氛和悦。工作室常放些背景音乐,似乎各种音乐都能与陶相配,古典、流行、乡村、蓝调,各有其味,或许人们在全心投入的时侯,其他的一切都会是美好的。
陶冶。专心和忘我是种境介,也是一种释放。陶趣不仅仅是转轮上的时光,先前的设计和想象,读陶艺的书,参鉴名家的作品,让课前多了无限遐想。拉胚立型,实用或抽象,光阴旋转,时间又渐渐凝固、停滞成具相,而每个人的文化背景、感知、修养,兴趣等不觉地会在作品中呈现,非常自我、内心。Trim 削磨是个细致活,有时要大刀阔斧,更多的是精雕细琢。由线条,抛面,而至整体、美感,再形成风格,是一种再创作。也曾因最后的一点狠劲,破壁懊恼。上釉,需要不断实验和琢磨,少一秒太浅色歪,多两秒釉色游走疵裂,每次色彩的搭配转变常常让我推敲着迷。然后是等待成品出炉,期待和不安交错。对于新手,陶品的烧制、火力充满了各种变数,加之不可预测的窑变,可恰恰这些不确定才是陶艺的迷人之处。艺术、人生,偶有惊喜,常叹不足,希望如来。这让我回到摄影的胶片时代,似有冲印前的期待和渴望,看作品的兴奋和不满。但不管美丑,捧在手上的都是你用心创造的新生命,很幸福。
中文的造词有很多“陶”,陶冶、陶铸、陶醉、陶染、陶化、陶育、熏陶,乐陶陶等,等,追根大概都与做陶有关。新手如我,连入门还不是,刚在门口观望了两眼,已然看到了我的"陶”花源,已然自我陶醉,或将忘路之远近......复前行,欲穷其林......
1
第一批四个茶筒,最基本的一课,虽乏善可陈,陶壁也不均匀,可第一次的兴奋记忆犹新。
2
第一节课三小时学拉的粗胚。
3
第二批陶品,有点儿样了。
4
女儿的咖啡杯。
5
用起来很得意。
6
第三批,更注重型与色。
7
日式碗
8
喜欢的釉色。
9
失败之作,用力过猛trim 底通,索性改做成漏水的水果盆。
10
多种字体的“然”碗。
11
最后一批,渐渐有了感觉,遗憾我的秋叶盘被烧裂了。
12
小咖啡杯。
13
铜色深碗。
14
还没想好做何之用。花盘?
15
蓝白的尝试。
16
我最爱的茶碗。
17
三小时后的轻松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