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康定城,只因那首溜溜的情歌
4月13号傍晚到了康定城。这里是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的首府,茶马古道重镇。康定市地处四川盆地西缘山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因此又被视为川藏咽喉之地,以藏族人群为主。
这座挤在狭长山谷里的小城,各种建筑密密麻麻,依山依水而建。这里是雅拉、折多两河的交汇处,出城后汇入大渡河。特别欣赏这种顺山顺水而居的形态,在大自然中找到最舒适最顺应自然利用自然的生存环境。
当然,还有那首旷世情歌,那个跑马溜溜的山下的那座康定溜溜的城是也。情歌的浪漫也浸染了这座古城。夜幕降临,城里各种灯红酒绿霓虹闪烁,诸多商铺酒店的名字也时刻提醒着我们身在何处,“溜溜商城”,“康定情歌大酒店”,“天路情谷大酒店”,“太平洋情歌影院”…… 夜色里,穿城而过的河越发显得多姿妖娆。白天湍急的水流,到了晚上,好像也温柔平缓了许多,给这浪漫小城的夜晚平添了一股撩人心魄的萌动。
(康定城之夜)
(康定城之夜)
城中心的广场上跳广场舞的人群之众,在这么个小城里显得格外庞大。既然是少数民族的地盘,跳舞的有很多藏人,还有很多是旅游者。意识到正在跳锅庄舞,LD也乐呵呵地加入了进去,复习着刚刚学到的舞姿舞步。看着几个藏族小伙子身心合一的美妙舞姿,和LD认认真真的亦步亦趋,我竟然感觉到了广场舞的某种魅力。这也许就是康定城,穿城的河流,灿烂的藏文化,和那溜溜的传世情歌的魅力的折射吧!
我们没有去看跑马山,去追寻老王先生追求人才溜溜的好的李家大姐的足迹。一首歌能如此带响一个城市的名号,也是世间溜溜的少见啊!
(二) 泸定桥,只因那组锵锵的战歌
回成都的路上,我们吃了大渡河里的鱼做的水煮鱼。然而大渡河于我们除了它的鱼,还有一座桥。位于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是座古桥,由清康熙皇帝御批,于1706年建成。这是一座悬索桥,跨度100米多点,宽2.8米,在枯水期,底部距水面约15米。桥由13条铁索组成,其中9条为底索,索间距离33厘米,上铺横木板,横木板上再铺八道纵木板作为桥面。另外4条铁索则作为行人的扶栏。铁索每根长127米,重约两吨半。
桥的两岸有桥台,两个桥台的后面各开有一口深6米的落井,每口井都有生铁铸就的地龙桩7根或8根,与桥身平行地插在井底的井壁上。地龙桩下面再横卧一根铁铸卧龙桩,每根重1800斤。泸定桥的铁索就固定在这些卧龙桩上,由桥台和桥桩的重力来共同承受桥的拉力,坚固无比。两岸的桥台上都建有桥亭,东桥亭内有康熙“御制泸定桥碑”,记述造桥的始末,西面有康熙亲自书写的“泸定桥”三字碑。东桥亭背后还有观音阁,登临其上可俯瞰整个泸定城。
LD怕高,对这桥也没兴趣,我只好一个人坚定而晃晃悠悠地在桥上走了一圈。虽说桥是坚固的,但横竖桥板之间还是有很大缝隙的。加之悬桥的摇晃,手又没地方扶,走在上面还是有些紧张。“上桥费”十块钱,这头买了票,到了桥那头,想出去逛逛,那回来就还要再买一次票。所以从东头上桥,拍照留影,走到西桥台后返回,完成了“到此一游”的全部内容。
之所以专门停下来去看这座桥,并不是看在康熙帝的面子上,而实在是因为我从小在军营听着“长征组歌”长大,此番铁索桥上走一趟,看看红军在1935年“飞夺”泸定桥的传奇所在,触摸一下“大渡桥横铁索寒”的历史遗存,也算是对童年成长记忆的一个回望吧。
(泸定桥)
至此,这一路基本上都是围绕亚拉雪山走,一直是三千米以上的海拔。到康定城就是2600米了,然后越走越低,LD就不用担心高原反应啦。
(三) 今日蜀道
回成都的路上穿过了号称中国“西南第一长隧”、雅西公路上的“泥巴山隧道”。隧道全长10007米,十多公里啊。事先知道隧道很长,在里面呼呼吆吆走了半天,出来猛一见天日,才真的感觉隧道确实好长啊。
从成都出来的第二天的时候(4月12号),在317国道上,就曾穿过了“鹧鸪山隧道”。海拔到了3400多米。这是中国目前最长的高原公路隧道,长4448米,位于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与马尔康县交界处。
(鹧鸪山隧道入口)
川西一路走下来,过了不知多少高桥长隧,雪山峡谷,高原大湖,感觉当局在西部交通上投入很大。刚上317国道不久就看见,与之平行的是在建的汶马高速公路(汶川–>马尔康)。看起来工程规模相当大。一路上都能看见很多高高的桥墩子,好像是在大山谷中间用大柱子托举起来的公路。后来一查,果不其然,汶马高速全长172公里,其中桥梁和隧道就占了86%,是全国桥隧比最高的高速公路。建设难度之高也可想而知。
有了如今的国道和高速公路,进川变得容易太多了。再不是“难于上青天”的老“蜀道”啦。据说,走泥巴山隧道十来分钟的路,原来是要绕三个多小时的山路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