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友梁丽庄的《小黄叔叔》以及读后感

在北美漂泊,有时心理很累,梦里不知身是客,总把他乡当故乡.。想找个地方说说话,在烦闷的工作之余,诗情画意,陶冶情操。也许人到中年,有了经历和阅历.万事看的很淡了,也许自己活的很精彩,也许自己活的很平庸,但大体上我都无法有了很大的改变了,活的自由些没有野心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小黄叔叔今年已经79岁了,可是我们还是习惯地叫他小黄叔叔。尽管他一再抗议,可我们就是坚决不改口。如果你从会说话起就是这么叫的,怎么可能改得过来呢!何况这么叫着亲切!一声“小黄叔叔”,叫的人,应的人,旁观的人都会知道,这是个历史性的称呼,是个有故事的称呼。是的,小黄叔叔是妈妈的好朋友。从我会说话起我就叫他小黄叔叔,算起来已经叫了五十多年了。我们兄弟姐妹都这么叫他。所以,这个称呼肯定是会一直叫下去的,哪怕他一百岁了,他也是我们的小黄叔叔。
      小黄叔叔非常聪敏。小时候听说他丢了书包,照样上学升级,一点问题也没有。大了又听说他无师自通,再乱的财务帐也能三下五除二摆平,绝无差错。他还有个绝招,能够在一张纸上飞快地写满反字,你必须得把纸反过来对着亮光才看得出写的是什么。我跟他学了很多次,结果也只是会写自己的名字,而且也不是十分象。
      小黄叔叔不在上海工作,所以我们不是经常可以看到他。但只要他回上海,就一定是我们的节日。这不是说小黄叔叔会带什么好吃的好玩的来,而是会有许多有趣的故事。那个年代,他每次回来除了带给妈妈非常喜欢的茶叶,基本就是两手空空。并且,身上穿的总也不是他从上海穿去的比较登样的衣服。
      小黄叔叔在安徽的一家企业工作。曾经有些年,安徽贫困得够呛,小黄叔叔稍好点的衣服常常会变成某朋友的结婚礼服或者相亲服装等等。他的毛衣、卫衣也总会跟他的朋友们分享。有次他回上海,我听见妈妈在大声地说他:别人不像乞丐了,你倒是像乞丐了呀!真的!那次小黄叔叔回上海直接先到了我们家,他真的穿得一塌糊涂。一件乌漆八糟的外套挂在身上,甚至连扣子也没有,直接在腰上绑了根绳子。很冷的天,里面居然只有一件不知什么颜色的脏兮兮的衬衫,稍厚点的衣服都不见了。他脾气很好地跟妈妈解释,他反正回上海了,总会有衣服穿的,他的衣服临走都脱给朋友了。不过,他也不敢就这样破破烂烂地回家去见他妈妈,所以他先来我们家,分享父亲的衣服。这个事情说起来简直有点不可思议!但那时候的人都知道,安徽有一阵真的是糟糕得可以。
      小黄叔叔是条汉子,总是跟他的朋友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他的朋友们也都是绝不含糊的人。他们不仅帮助他这个异乡人在那里娶了媳妇安了家,还帮助他在那个“只生一胎好”的年代里不受处罚地生了他心心念念想要的二胎女儿。
      小黄叔叔对人的好真是没话可说,他得到的回报也是显而易见的。小黄叔叔退休后全家都回到了上海,但他每年总有一半时间是在安徽。这一半时间他都不用开伙,他的朋友们以及朋友们的小辈们会轮流照顾他。倒是我们,从小得了他的许多关照,现在却一点也没有帮忙,还累他每次回上海都来看望妈妈。
      小黄叔叔79岁了,但一点也看不出已经到了古稀之年。他依然思维敏捷,行动能力超强,一个人从安徽到上海来来去去一点问题也没有。他在安徽的房子动迁了,他居然能把有关政策搞得清清楚楚,听他说话,我倒觉得自己有点跟不上趟了。小黄叔叔的一双儿女继承了他的好基因,非常聪敏。不仅在上海找了工作,还买了房子,成家立业了。小黄叔叔稍有点得意地说:我让他们打回老家,他们还真成了!
      小黄叔叔性格非常好,永远不急不躁的样子,对人对事总是礼让在先,忠心耿耿,仁义善良。所以,他走到哪里都有朋友。他总说,他浑身一分钱也没有,也可以在安徽过得好好的。其实,相比上海,他还是对安徽感情更深。毕竟,他最美好的岁月,他一生大部分的时光都给了那个曾经非常贫瘠的地方。真希望小黄叔叔能继续快乐健康地生活下去。希望小黄叔叔一百岁的时候,我还能叫他一声:小黄叔叔!

      读后感:
      我在生活中也有对年岁不小者直呼小什么和自己还被人叫着小什么的,但从来没想过这是为什么,然而梁丽庄一句“这是个历史性的称呼,是个有故事的称呼”交待得多么的贴切。
      我们在各种传谋中和文学作品里看到过很多描写助人为乐的人,却从来没见过是从他衣衫褴褛的侧面来加以衬托的。
      梁丽庄的文章从来不以华丽的词藻来吸引眼球,而是凭她独特的视角、清丽的文笔来引人入胜。她用小黄叔叔自己说的话“我让他们打回老家,他们还真成了!”一下子勾勒出他的诙谐幽默的个性和他当时自豪的神态。梁丽庄仅用短短的篇幅,就将一位乐施好善、聪明乐观的小黄叔叔活灵活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希望小黄叔叔一百岁的时候,我还能叫他一声:小黄叔叔!”文章最后这句,既呼应了开篇,又活泼了全文。
      以上就是我对美文的点评,我在阅读和点评中又在学习了,谢谢梁丽庄。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