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歷史爲數千年,白話文雖亦如此,但白話作爲書面語的歷史僅爲百年,而眞正官定通行又爲一九四九年以後之大陆。大陆以白話文爲官定書面語有其難言之隠,江山初定時,全國上下多爲泥腿子掌印,不用白話“人民”何以當家?至今臺灣的公文類仍以書面語爲主。白話、文言亦無孰優孰劣之分,此類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通俗而言乃教育程度高低所制約。今人多談及文言文的缺陷,却對具有同樣缺陷或更甚的白話文視而不見。這和談繁體之弊而對繁簡具有同樣的毛病視而不見相同。現在談起白話文,實則有誤解,五十年代以前的白話文不等同于口語,且所對應的讀者皆爲普羅大衆,即文化水平較低者,除名著外很少有能擺上書香門第之擡面。且各個時期的白話文也不盡相同,如唐人小説、宋之話本、元之戲曲、明清小説,這都是當時之白話文。即使民國的評書演義和近人的小説也與口語有相當的區别。所以籠統言之白話文,非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