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回国,除了陪伴家人、偶见好友,没有旅游也没有应酬,游记是没得可写的。大家都知道我喜欢吃,虽然呼朋唤友、酒池肉林不是我的风格,但三五亲朋去尝试一些新奇好吃的东东,倒是乐此不疲的。
这次回国待了一个月出头,除了南京北京没去别处。就以美食为切入点写个札记,记录一下自己的心情和至爱亲朋们的情谊吧。
儿子早早就定下了京城低调又高端的素菜馆京兆尹,他说春天时女朋友父母结婚纪念日,他送了这份礼物,老两口很喜欢,他估计我也会喜欢的。
要说这几年吃过的一些特色菜馆都是儿子带着去的,比如北京亮、大董、利群、局气,等等......他是一个爱家爱生活的人,希望对身边的亲人们能把对脉、做对事,让大家都轻松愉快。其实我不希望他为我花钱,毕竟年轻人还在起步阶段,但理解他的心意,所以就不谦让了,愉快接受。
京兆尹座落于一处三进的仿古四合院中,毗邻雍和宫,与孔庙和国子监也相距不远,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已经让她沾上了古雅之气。更不必说设计师是著名建筑家张开济的儿子张永和,一位80年代的老留、90年代的海归,MIT和北大双料教授,也是兼得中华文化熏陶和西方设计理念之人。
我们去的那天晚上下大雨,所以没能细看院落外观(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网上浏览 http://kingsjoy.cn/Space.html)。记得进门处一面素白影壁,写着"京兆尹";跨过门槛便是一个长通道,原木梁柱、灰石铺地、树影婆娑,穿着素色布衣的服务生轻声问好;内院是大餐厅,自动开合的玻璃穹顶通透豁亮,所有的隔断都是原木打造,细致优雅、光影错落;包间均以农作物命名:麦堂、谷间、薏馆、黍屋、粱轩、稻室、豆斋;我们就坐毗邻侧院的一个小空间,落地大窗外是清雅的侧院,或一簇花树、或一丛碧竹、或一方白石......
好吧,先来看几张网上图片感受下整体环境。
网络图片#1
网络图片#2
网络图片#3
网络图片#4
网络图片#5
网络图片#6
要说京兆尹有点"出口转内销"的味道。原本发源于北京,创始人尹鸿达先生是个文化人,京剧票友、张大千的至交。然后呢,在台湾生根成长,已经有50年历史,专营宫廷糕点、素食御膳。再后来,尹家后代与国内商人联手,建立了这个北京店。据说张大千先生的私房菜谱曾是京兆尹的秘笈之一,店名为张大千所题,张老的两幅墨宝也在北京的店里镇店呢。
这店名也起得妙。"京兆尹"是古代官阶,相当于首都市长;"京兆"又是京都别称;"兆"又是宏大的数量单位;而"尹"自不必说,是创始人家族之姓;英文翻译King's Joy也相当霸气。
上几张那天在室内的随拍。
门廊一角
门廊另一角
玄关一角
墙上挂的是张大千先生的墨宝
餐厅中央是演奏台。隐约看出可以开合的穹顶。
等候室,可以在这里喝茶看书。
等候室另一角
喜欢原木桌子和朴素的装饰,给个特写。
他们的洗手间很有设计感和现代感,完全无触碰,很卫生。
酒吧
摆盘
我们那天选的晚餐套餐。共有两种选择,我选的好像是"中华寻味"(也许名字记得有差)。当时忘了把菜单拍一下,现在菜名和细节都对不上了。每次上菜,服务生都会轻声慢语地介绍食材和做法。价格是每位客人¥599(不含酒水)。
好吧,丑话说前面......我在食评中看到好评赞誉,也看到负面吐槽:什么附庸风雅、坑爹、装x,等等......如果我大力举荐,是不是也有类似嫌疑?我对这餐饭很满意,原因有三:一是孩子们心意可贵;二是她家没有素食仿荤的毛病(我对这个是有微词的,什么"素烧鹅",说明还是馋荤菜想吃鹅嘛),吃的就是食材的原味;三是所有的服务生都朴素而安静,没有令人厌烦的网红脸、伪娘炮。在这样一个雨夜,把红尘烦琐关在门外,一家人细嚼慢咽从菜园里采摘的当季蔬菜,品味生活的质朴和安宁,并享受专业的服务和美好的环境,我觉得真挺好的。
连头带尾一共十道菜。记不得菜名了,我就根据食材瞎起个名字,看图说话吧。
松茸汤。特别鲜美,就是意犹未尽。
开胃前菜之一:山核桃、莴笋片、红菜头。貌似可以山寨的。
开胃前菜之二:鸡头米(芡实)拌酸豆。鸡头米是我们南方的东西,QQ的,我特别喜欢吃。
开胃前菜之三:蜜汁豆干,秋葵垫底。这个也好吃,微甜。
主菜之一:红烩南瓜。当季的南瓜和鸡头米,一个糯,一个Q,绝配。
主菜之二:竹筒烤蘑菇。这个印象不深了,看来不是我特别钟意的。
主菜之三:清炒芥蓝。"横菜"当中来一道清口的芥蓝,很贴心的安排。
主菜之四:藕盒
主菜之五:红焖杂菇-这个特别好吃,鲜得不得了。
甜点:京式小点
吃喝间歇还被服务生请去拍照,说做宣传之用。我和儿子女友去拍了两张。结帐后服务生客气地说能不能写个留言呢,好吧,写一个。
不好意思地说,用不惯软芯签字笔,写出来的字好丑啊(借口。其实用硬笔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次美好的家庭聚会,一个全新的素食体验,让我粗浅地解了"健康,环保,护生"的理念。
谢谢看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