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苏联和中国“公有企业效率低”“计划经济不灵”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如小姑娘出门,任人打扮; 未来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难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前苏联和毛时代的中国,那时“公有企业效率低”“计划经济不灵”是西方学术界公认的。而实际上在前苏联和毛时代中国生活过和工作过的人都知道,并不是所有公有制企业效率低,计划经济也不是从来就不灵。就拿现在的中国大陆来说,集体所有制的华西村、南街村等生产效率并不低。这些企业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壮大,就是个证明。

但是的确有大量的公有制企业生产效率比较低,在计划经济体制中死气沉沉,在市场经济中更是生存不了多久。计划经济后期也的确不灵。有人把“公有制企业效率低”、“计划经济不灵”的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问题,可惜这种结论是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做出来的,不仅无法解释很多公有制企业的高效率,也无法解释苏联和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早期计划经济中,经济建设突飞猛进的历史现象。

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分析“公有制企业效率低”“计划经济不灵”的原因,无非是宏观和微观的两方面。从宏观上也就是从整个社会的层面上看,当年的计划经济是建立在手工作业基础上,靠电话电报传输数据,靠珠算和手摇机械计算器进行数据处理,决策主要凭经验。在这样技术基础上建立的计划经济当然是十分粗糙和不完善的,经常出现计划错误、造成浪费和损失也是难免的。如果用现代数学模型做估算可以发现,以手工作业为技术基础的计划经济,如果只有几个行业、不超过几百个企业的规模是完全可行的。但是当国家发展了,出现几百个行业,几十万家企业,以手工作业为技术基础的计划经济就很难实行了。也就是说,当年像苏联和中国这样的大国,以手工作业为技术基础的计划经济在发展后期的确是十分困难的。如果那时有互联网和超级计算机,有大数据有几亿台智能手机,特别是有懂技术的领导层,历史就可能改写。

从微观上也就是从单个企业的层面上看,在初期无论是苏联还是中国,企业的管理阶层是比较廉洁的,工人阶层的主人翁意识是很强的,那时的公有制企业生产的效率非常高,整个国家经济建设才能飞速发展。比如六十年代的中国大庆油田,那时的工人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王进喜就是个典型,大庆油田的建设可以说是个奇迹。那么这个微观的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就出在官僚阶层。随着经济的发展,在几千年私有制社会留下的腐朽文化影响下,官僚阶层开始利用权力搞腐败,这极大地挫伤了工人阶层的主人翁意识。随着腐败的迅速蔓延,工人阶层的主人翁意识荡然无存,工作积极性也消失殆尽,加上公有制企业不能像私企那样开除工人,对工人的奖惩也不像私企那样严格,这样的公有制企业当然没有什么效率了。

综合上面的讨论,“公有制企业效率低”“计划经济不灵”的原因其实比较简单,第一是当年计划经济运用的技术手段水平太低,数据处理的能力远达不到对后期大量公有企业进行全盘计划的要求;第二是几千年私有制社会留下的腐朽文化,官僚阶层为了自身的利益,继承了这些腐朽的文化,在公有制企业和社会中大搞腐败,极大挫伤了工人阶层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公有制企业效率低”和“计划经济不灵”的问题与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没有多少关系。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