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不久,儿子的同学自杀了。17岁的男孩,人生的长卷还没有展开就结束了。白发人送黑发人,从来都是最伤痛的事,更何况那样年轻的生命,还没有绽放就凋零了。
 

虽然不是最好的朋友,但是一起踢过球,一起上过课。老公陪儿子去参加了告别仪式,忍痛的父亲,含泪的母亲,懵懂的弟弟,一个家已经永远地改变了。


这件事对儿子触动很大,正赶上英文课上教哈姆雷特,“To be or not to be”,真是人生的永恒议题。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人生那么多艰难苦恨,我们依旧不肯放弃生命?为什么有的人好像拥有一切,却依旧不快乐?为什么有的人一无所有,却积极地活着?为什么,有的人活得浑浑噩噩,有的人却清醒坚定?为什么,有的人可以默默忍受痛楚,有的人却选择中途退出?如果真有神明,如何看待世人得汲汲营营?是否如同我们俯视蚂蚁的辛勤做工?活着,是不是只是从出生就开始迈向死亡的一个历程?


年轻时读余华的《活着》,很不喜欢,觉得男主经历了那么多事,儿子死了,女儿死了,老婆死了,外孙也死了,他还是那样麻木地活着,真是太憋屈了。那时候,觉得做人姿势最重要,偶尔还思考一下“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更重要?”二十多年过去,发现世上绝大多数人,包括自己,不过是卑微地活着。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


人生在世,那有那么多顺心如意,工作中的疲惫扯皮,日常中的鸡毛一地,可生活还要继续。千疮百孔的生活,除了极少数幸运儿,谁家没有本难念的经?


人到中年,学习能力衰退,身体条件变差,经济不景气,工作不稳定,生活压力大。所谓中产阶级,一旦没了稳定收入,立马就被打入尘埃,真是没有一点儿安全感。可是我能怎么办?上有老,下有小,再苦再累我也得撑着呀!不撑着,一家子可就散了。


这两天的新闻,一个加拿大单亲妈妈,乳腺癌复发,扩散,晚期。她一边治疗,一边还要打工,苦苦支撑。最近,她买彩票中了150万加元的大奖。然后,医生告诉她,她的化疗起效好,肿瘤正在减小。苦尽甘来,否极泰来,简直像一锅浓香的心灵鸡汤。忍不住想,如果她中间撑不下去?。。。。。。所以千万不要放弃,柳暗花明,峰回路转,也许就在命运的下一个转角。正如伟大的基督山伯爵所述,“人类全部智慧就包含在两个词中:等待和希望。”


住在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尚要挣扎着活下去。如果都死绝了,不过是历史书上淡淡的一句。可因为活下来了,才有了后来的势力,还有话语权,一遍一遍讲述曾经的苦难,并引以为鉴。所以,活着,活着最重要。只有活着,才能等来转机。而死了,就一了百了,再也没有翻盘的可能。


死了的人已经离去,可活着的人还要继续。“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的孩子,除了留给父母永久的伤痕,过不了多久,就会在他人的记忆中淡去。也许比较残忍,我对儿子指出,虽然现在感触大,多年以后回首,他也许只会淡淡地说一句,“我曾经有个同学高中时自杀了”。一个人的生命,只对自己和家人最重要。


其实,人生的态度很重要。我的理想境界是能笑着面对人生的一切不如意,尽自己的力,而接受命运地安排,荆棘与风雨,鲜花或彩虹。无能为力的时候,至少还有希望与等待。


人生在世几十年,哪有一帆风顺的道理?于人生的挫折,我希望儿子能勇敢面对,积极进取,并学会忍耐与等待。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就像郝思嘉常常说的,“After all, 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喵儿爸 发表评论于
读本科时在团委办公室看了电影版《活着》。看了不止一遍。《阿甘正传》也看了很多遍。再悲也悲不过福贵,不如像阿甘,做自己想做的事吧。读完这篇,我把《陶渊明集》捧了出来,沾几分豁达。
晓青 发表评论于
确实。赞同你的观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