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聊“什么是行画?”
这一段时间,书画艺廊网友的发帖和跟帖中时有提及“什么是行画”的问题。
“行画”问题看似简单,然而想要简明扼要地给“行画”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分清什么是“行画”、什么是“艺术作品”,也不是那么容易,在如何掌握区分两者的标准上,也存在不少争议,或者说有些画介于两者之间,很难完全区分开来。
本文想从我个人对“行画”的认知过程聊起:
一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上海振粹小学上学,校内有个美术组,组里的“大哥大”是我的羡慕对象,他在大约十岁左右时,便能画一米大小的主席像。他擅长用炭精粉打格放大照片,替人画像。(关于这位同学的故事可参阅我2016年6月3日博文《他们未能成全画家梦》)
那年代,这类照片放大“画像”的行业店铺,在上海有不少,生意也很好。
图1:炭精画像店铺照片
上高中后,立志想当个油画家,开始看书自学西方素描,认识了盎格尔、达芬奇、列宾、米开兰哲罗;后来又进了央美正规学习油画,便懂得了炭精画像方式只是一种手工艺,不能算艺术。从今天的角度来看,那是一种“行画”。
这一“行”,也有画得好的、“高档”的,档次最高的,是画领袖的标准像,那不是任何人都能画好的。比如专职给天安门绘制主席像的张振仕老师,便是一级画师。
但这行不属于“艺术创作”,故张老师专职画像后的工作单位不是美院和画院,是北京工艺美术品总公司。
图2:炭精画像行业的操作照片
图3:文艺复兴大师拉斐尔素描
图4:达芬奇素描自画像
二
央美本科学习期间,我有个同班同学叫袁志良。
1960年冬天,我们班在河北怀来县花园公社劳动实习,因饿得实在受不了,劳动间隙,他偷偷吃了一根地里刚挖出来的胡萝卜,被同学举报后,连续几晚遭到团小组的批判,重压之下犯了病,痴痴的说不出话来了。
带班老师怕出事,把他送回了学校。他在香港的离异生母知悉后,把他接去了香港。
大约77年左右,文革结束,美院老师们开始从干校陆续返回学校,此时,袁志良从香港来京,在美院作了一次关于香港行画产业的讲座,还放映了一部ta自己拍的纪录片,介绍他这些年从事的商品画制作产业。
影片中介绍了他制作行画的步骤过程:一间大工作室的墙上,钉着十块一样大小的画布(不带画框)然后开始流水作业,先调出一个天的颜色,用大板刷一一刷过去,再调一海水的颜色,一一刷过去,然后是帆船轮廓、明暗、倒影......
看得出他胸有成竹、十分熟练,按一个固定的程序模式,几个小时后,十幅几乎一摸一样的海景画便完成了。毕竟他曾在央美附中和本科受过6年左右的专业训练,这些“行画”固然没什么创造性、草率了些,绘画技巧水平还是可以的。
这类商品行画的销售对象,主要是供一些公司、旅馆、酒店、餐厅、私人诊所、经纪人办公室等室内补壁装饰所用,有一个不小的市场需求。
据他介绍,画好干透的画,几十幅捆成一捆,装箱海运到美国的一家行画批发公司,那里有专业车间,为画统一配框包装,再分发到各地的零售店销售,或直接寄给订户。
由于快速成批生产、薄利多销,在市场需求好的情况下,这一行的生产利润还是很可观的。
我们按100刀一幅卖给批发商的批发价来计算(绘画材料成本很低,暂省略不计),他一天的收入便是1000刀。每月按工作20天算,他的月收入便是20000美元。
和当时台下听他讲座的、月薪最多2-3百人民币的他的老师们(全国著名的美院大教授们)来比,老师们都成“穷光蛋”了(我当时的工资是62元人民币)
据说他有钱后便不再自己画了,都是招募雇用学生来替他生产。同时开始转向从事股票和企业投资,也曾因在加拿大投资金矿遭骗局,差点破产......这些都是题外话了。
图4、图5:海景行画二例
图6:英国画家忒纳的海景画
图7:现代派画家马葵画的海景画
三
在2016年8月6日《要是假画撞上你 — 躺着中枪啥感觉》和8月14日《伦敦达利奇美术馆的假画》两篇博文中,我们曾谈到另一种市场上的商品画现象 — 手工名画复制品、山寨仿制赝品、临摹品。
在《躺着中枪》一文中,介绍了一幅伪临摹品:
图8:北京京东拍卖中盗用我的名字制作的伪临摹品
在《伦敦达利奇美术馆的假画》文中,介绍了一则新闻:
“ 过去三个月时间, 一幅来自中国的行画静静地悬挂在英国伦敦达利奇美术馆(Dulwich Picture Gallery )的展墙上。在‘中国制造:道格·菲什伯恩计划’中,艺术家道格·菲什伯恩(Doug Fishbone)挑战观众的眼力,邀请参观者从展出的240幅馆藏古典大师画作中找出唯一的这一幅现代复制品”(这幅通过网购定制的作品价格为120英镑,由深圳大芬邨的艺术家临摹复制 —本翁注)。
图9:达利奇美术馆,原作和仿制临品的比较
文中提到的大芬村是中国最有名也是最大的行画产业所在地之一,我们来看看百度百科,关于“大芬油画村”的有关介绍:
“ 位于深圳布吉的大芬油画村,原本是一个并不起眼的客家人聚居村落,占地面积0.4平方公里,该村原住居民350多人, 1989年,香港画商黄江来到大芬,租用民房招募学生和画工进行油画的创作、临摹、收集和批量转销,由此将油画这种特殊的产业带进了大芬村。随着越来越多的画家、画工进驻大芬村,“大芬油画”成了国内外知名的文化品牌。从1998年开始,区、镇两级政府开始对大芬油画村进行环境改造,并对油画市场进行规范和引导,同时加大了宣传力度,将大芬油画村作为独特的文化产业品牌进行打造。”
图10:大芬油画村的路标建筑
从介绍可以看出,这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文化产业”,是由香港画商引进到深圳的,和我同学袁志良当年所从事的那个产业是同一“行业”,这一“行业”的产品,都统称为“行画”
图11:大批的行画在等待各地画商前来挑选
图12:用油画颜料绘制国画风景
图13:典型的风景行画在制作中
图14:对画工进行短期的培训(石膏素描临摹训练)
图15:能力强的画工在制作名画复制品(大卫:拿破仑像)
图16:画店门口配框待售的罗中立《父亲》摹本
图17:市场竞争激烈,画工们挣点钱并不容易,
生活和工作条件也颇为艰苦。上方是他们临的梵高的画
生活和工作条件也颇为艰苦。上方是他们临的梵高的画
(以上图片均来自百度图片)
四
关于临摹,有必要补充说几句:
临摹本身并不是“行画”,对学习和从事书画艺术的人来说,临摹是一条重要和有效的学习途径。
在图像传播媒体不太发达的过去,一般人很难看到原作,好的临摹品可以起到留存资料,及用以传播的一个手段。
比如我们今天能欣赏到著名的王羲之《兰亭序》,都是各位书法大家的“摹本”;名画《清明上河图》亦有众多摹本存世。这些摹本并不属于“行画”或赝品。
临摹也有专业和非专业之分,其间水平会相差许多。
1985年,我在伦敦国家画廊现场,曾见到一位专门临摹维米尔的职业画家,在原作陈列现场临摹。
他临的画,不仅用笔技巧、色层肌理酷似原作,用的工具画材也都是严格按17世纪当时所用仿制的。唯一的差别是尺寸要略小一点(博物馆临摹规定),画面色调要比原画冷一层(考虑到将来上完光油后会蒙上一层很浅的黄色)
作为市场商品画的摹本,则目的要求不同。这些廉价供人装饰所用的商品画,批量生产,必须计算劳动成本,求数量不求质量;临摹者也都不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所以质量较差,与原作距离颇大。
我们可以举上世纪末,中国市场上曾一度到处充斥陈逸飞美女画的临摹品为例,那都是典型的“行画”
图11:陈逸飞原作和市场上行画临品的比较(附行画局部)
图12:正在批量生产的大芬村集体“临摹”生产现场
(临的是列宾的斯塔索夫像)
(临的是列宾的斯塔索夫像)
五
这里我摘引网上几段有关行画的分析:
1,百度,行画条目
从严格意义上讲,“行画”不属于油画、它属于油画工艺品。
因其存心“媚俗”,从骨子里以迎合、讨好观赏者为目的,与艺术本质“自我释放而引起他人共鸣”的宗旨背道而驰,因此行画作品艺术性很肤浅,艺术价值也较低。
行画带有模式化的特点,色彩鲜艳亮丽,迎合市场的喜好。行画也称韩画,其最初专指商业油画﹙现在所称的行画包括国画油画等任何画种﹚,行画源于韩国商品油画,传入香港后统称韩画,后传入中国大陆以广东最初称其行画﹙中国对于仿制的古玩行家称行货故而得名行画﹚,目前主要以广东、福建等职业画室以临摹世界名画为主,进行出口的商业贸易,所以也称商品画。行画是一种具有行业加工性质的、具有流水作业性质的产品,
有的原创画家的作品,也有媚俗、迎合的形式或风格,所以行画与原创之间本没有明显的划分界限。
2,百度,行画产业条目
关于行画与原创性绘画的区别
第一,从本质上来说,行画的社会化生产决定了它属于美术商品,而原创性绘画的独创性体现了它是艺术作品。
第二,行画的独创性仅体现在技术上,是局部对绘画本身的笔法和调色上的创造,而原创性绘画具有内容与形式的双重独创性,含有深刻丰富的知识性,是艺术家整体思想的体现。
第三,在他们的价值上,原创性绘画主要体现了作品的使用价值,即优秀的美术作品满足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即满足了审美价值、欣赏价值、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的总和,主要是抽象的精神劳动;而行画虽然也体现了上述的使用价值,但它更明显的是体现了价值的另一种意义,即凝聚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的劳动,是具体的物质劳动。
第四,行画的创作目的就是为了出售,获得经济利益,而原创性绘画它的最初创作目的不是为了出售,而是画家内心深刻的反应。
第五,在生产方式上,行画是大批量生产,生产过程简单化;而原创性绘画则是一个酝酿思想的过程,而且创作的过程也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
第六,行画则不具有收藏价值,而原创性绘画具有收藏价值;创造性的观念更值钱。
第七,二者的价格不同,行画的社会化生产及非原创新都使它不具备艺术品的特征,因而价格与一般商品的界定无异;而原创性绘画它所具有的原创性、精神内涵及艺术大师的劳动都使得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因而价格较高。
第八,由于二者的价格不同导致二者的消费群体不同,行画的消费群体主要是一般大众,他们喜欢优美的风景、漂亮的人物、比较鲜艳的色彩;而原创性绘画在拥有此类的内容的同时,还有严肃性绘画,并拥有固定的消费群体,如画廊、收藏家及艺术大师等。
3,国家博物馆馆长陈履生谈行画:
“行画”作为一种文化商业现象,其具体表现可以分为数种形式:
一、批量化社会生产,大都产生于工艺美术工厂,以复制中国古代名画或现代某一画家的作品为主,是外贸出口书画的主要部分,同时也流入旅游书画艺术市场;
二、纯粹以商业为目的、无艺术创造、仅有某种绘画技艺的个体化生产,虽然从局部上看它不具有社会化生产的规模,但在全局上因其从业人数的众多,所以它是行画的主体。其作者通常未受过专业训练或受过一定的专业训练但艺术质素不高,因此专画某一题材或某一风格的画,以数枝牡丹几笔梅竹一抹山水讨生活,售价低廉是它的一个特点;
三、专门复制目前在海外拍卖行中价位较高的已故或在世名画家的作品,此类书画不仅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而且干扰了正常的书画经营,使中国书画在国际艺术市场上一直纠缠于真假的诉讼之中,同时假画的出现也引发了经营中的混乱,使得许多画廊“十天卖不出一张真画,一天却可以卖出十张假画”;
四、已经取得一定声名的画家的“行活”,也称为“高级行画”,这类画家可能过去曾经创造了某种技法或形式风格,但不断重复自己形成许多面貌相似甚至雷同的作品,同一个画家同样题材、构图、风格的画在北京的不同画廊中都可以见到,虽然售价可观,却无艺术价值可言。
4,豆瓣网,软装配画墙绘
什么是行画?照我说,行画是一种态度,是指一个画家在用一种行业内的诟病心态去绘制的油画,有装饰效果,没艺术价值的油画,无论是临摹还是原创,只要是用行画心态画的画都叫行画。
六
网上还有篇博文,用对比图示的方式,来说明行画与艺术创作的具体差别,比较形象直观,不长,我也将它转贴于后,供大家参考:
你真的会辨别行画和油画吗?
今天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色彩这么丰富,肯定是幅好油画!
画得这么细致,肯定是件大作!
然而,它们真的是油画吗?
从严格意义上讲,"行画"不属于纯艺术油画,它属于油画工艺品。"行画"即仿制油画,常使用各种工艺制作的技巧或易于模仿的手法,形成一套几乎没有变化的绘制流程,快速、大量地复制油画效果。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授方法完全不同,"行画"技法常用于培训没有美术功底的画工在短时间内掌握并进行流水线作业。
"行画"通常价格便宜、色彩亮丽、风格媚俗,用来满足世界各国低端艺术市场。由于其并不追求艺术性,故常与"商品画"同指品味不高的非纯艺术油画。同时,由于"行画"画师水平有高有低,纯艺术"油画"亦有优劣,油画鉴赏能力也如同古玩鉴赏并非人人与生俱来,而是要经过专业美术知识的学习,并具备常看名画原作的经历,因此,发达国家常以主人家中或办公场所的挂画,是"行画"还是高品位"油画"来判断主人的人文素养以及经济实力。
那么
"行画"和纯艺术“油画”
究竟是哪里不同呢?
三个字
“品”不同!
"行画"花卉(左) 油画大师马奈作品(右)
色彩花哨、品格矫作 色彩讲究、品格高雅
色彩花哨、品格矫作 色彩讲究、品格高雅
"行画"风景(左) 油画大师柯罗作品(右)
形态飘浮、品格浅薄 形态结实、品格质朴
形态飘浮、品格浅薄 形态结实、品格质朴
"行画"房屋(上),品格甜腻。
油画大师列维坦作品(下),品格生动有力。
油画大师列维坦作品(下),品格生动有力。
"行画"人物(左) 油画大师伦布朗作品(右)
品格媚俗。 品格厚重、深刻。
品格媚俗。 品格厚重、深刻。
七
“行画”一词是中文中对市场“商品画”的一种称呼,而“商品画生产”这一“行业”是国际性的,它在全世界有着广泛的市场需求,行画画家在世界各地也比比皆是,他们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书画艺廊多位网友都曾提到YOU TUBE上教授绘画的视频,我也曾好奇的输入Painting一词进去搜了一下,发现其中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学视频,都是行画画家制作的(通过网络教授绘画,来提高品牌的公众知名度,这是这一行业行之有效的一种广告模式)
为了让大家对这类行画商品画有个更为直观感性的视觉认识,我特意选了在YouTube上进行视频教学的12位不同行画画家的20幅风景画,将他们集中放在一起,供大家参看分析:
你有没有感觉到,这些画在视觉上有一种像出自一个人之手的类同共有的品味和风格呢?
这就是“行画”的品味和风格。
八
行画画家适应市场需求,从事他们自己的艺术劳动,服务社会,这点无可非议。他们的劳动应当得到人们的尊重,本文无意贬低他们的艺术劳动。
但商品画的批量生产和有独创性的艺术品创造不是一回事。有志于从艺的年青朋友们,在选择自己未来的学习道路(纯艺术、装饰设计、商品画等各种不同的艺术门类)时,认清这一点还是很重要的。
撰写本文的主要动机即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