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梦重温:奥斯卡金像奖历届最佳电影回顾影评集粹
2003年第76届奥斯卡最佳电影
指环王
文/胡曼荻
在中国,无人不知《西游记》,在欧美,无人不知《指环王》小说,这部小说的全球销量,据说超越《圣经》,卖出1.5亿本。只是如果不是《指环王》电影,恐怕依然不知其小说。吾之前没听说过《指环王》小说,固然有些孤陋寡闻,但中西方文化各有其特定人群,从小受教育不同,隔阂着人的思维。影视作为载体,视觉艺术让文化变得愈来愈交融,人世间变得愈来愈近距离,旅游让世界变得渺小,只是,作为外来者,对异族文化总是似懂非懂,以为深知却只是触及毛皮而已。
《指环王:王者归来》(The Return of the King)获得奥斯卡2003年最佳电影,终于让环迷们长舒一口气。其实此系列影片有三部,2001、2002和2003年每年各推出一部,前两部 《护戒使者》(The Fellowship of the Ring), 《双塔奇兵》(The Two Towers)获得了奥斯卡提名,却没有获得什么重要大奖,估计奥斯卡委员会里面环迷们不少,憋着气,等着最后一部,一口气获十一项奥斯卡大奖提名,众望所归夺得最佳影片。经典被搬上荧屏,不得奖说不过去,《指环王》奥斯卡大获全胜,票房惊人,影迷无数,就像中国人是读着《西游记》长大的,《指环王》原本是小说系列,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问世后,英语国家的孩子们便是读着它长大的,在电视还没有进入家庭之前,读书让人想象力变得丰富,世界变得美好而博大。影视出现,看影视片消遣让思维变得充满惰性,生活变得枯燥简单,信息得到更广泛传播,却变得只言片语,没有人再愿意读大部头。
英国作家J. R. R. Tolkien 充满想象力,创作出史诗般魔幻小说《指环王》,故事中,他以人类真实战争为基脉,创造出一个幻想中的中土世界,里面有个幻想中的魔戒,人和鬼,妖和魔,都要抢,有了这个魔戒,就拥有了至高无上的法力,但是也拥有了魔戒创造者黑魔王索伦(Dark Lord Sauron)的邪恶而自灭。中外文化不一样,善与恶的标准却是相通的,美和善在任何一个社会中似乎都殊途同归。如读着《红楼梦》和《西游记》长大的中国人,英语国家的书迷们看到经典被搬上荧屏,感觉兴奋,自然会和脑海中原本的天马行空想象出画面做比较,或捧场或嫌弃,均是对作品爱屋及乌的反应。
《指环王》电影一问世,便受到追捧,美国人对其的狂热不亚于英国人。老丹就看过不下十遍,很多时候,都把此电影作为背景放映,便忙碌边观影,对他来说,欣赏此片是一种享受,一种对童年和记忆的回味。电影在新西兰实景拍摄,几近原始没有被开发的世界景观,呈现在屏幕上,将魔幻世界呈现。电影花钱费时,耗资三亿美金,历时八年才完成,工程量巨大令人无法想象。看此片拍摄记录片,除了实景,更多场面都是演员在摄影棚里,对着空气完成的。
影片的故事其实很简单,是小人国霍比特人(hobbit 这个词被创造出来,作为一种族类,是群个子矮小,聪明机灵多生物类)里的佛兰多(Frodo Baggins )和他的伙伴山姆等人出发,去寻找一枚魔戒,他的使命是毁灭它,这样就避免其创造者索伦重生。这是主线,过程是复杂的,结果是光明的,正义最后战胜邪恶。影片还有多条副线,争权夺利,王朝的权利游戏。如同唐僧在孙悟空的协助下,去西天取经,历经劫难,获得圆满。这不是一篇文章能写出来的,需要花长篇巨著描述它。电影突出的是画面,场面恢宏壮观,视觉冲击力直观震撼。
或许中国人不太理解《指环王》的影响力,喜欢此电影的,会爱不释手,不喜欢的,觉得冗长累赘,不过经典总是在流传。小说被评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作品,作者超强的想象力,为读者打开一个陌生又充满梦幻的世界,书中所要阐述的战争残酷,和善恶之争善者终将胜的定律,依然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新一代,电影更将其发扬光大,这是电影的魅力。
2017-10-30@美国费城
--胡曼荻作者简介-
胡曼荻为美籍华裔作家,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huximei,新浪微博@胡曼荻,微信公众号:humandy-usa。胡曼荻的书籍一:关于美国移民留学的长篇小说《美漂》;二:海外中短篇小说集《归去来兮》;三:美国纪事文集《白宫有请》 ;四:美国纪事文集之二《人世间 星空相连》;五:新加坡纪事文集《狮城梦萦》;六:情感文集《爱之智慧》;七:青春美文集《青春独有》;八:美文集《中国女孩》和九:新闻纪实《目击中国经济》。
-关注胡曼荻的微信公众号:humandy-usa,可以随时分享胡曼荻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