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Good bye!"
在Gandaki river路口与Kathy 和Adrian握手作别,眼巴巴的看着他们背着大包,精神抖擞的朝下一站走去,我们默默的沿着马路进入Jomsom城。
Jomsom -- 是我们安娜普尔纳环线之旅选择的终点,该看的雪山我们已经一见再见;该走过的垭口,也已经顺利的翻过了。终于到了要和安纳普尔那说再见的地方了。
可是,为什么我的脚痒痒的恨不得继续走下去?心里很有些羡慕他们会沿着这条尘土飞杨的马路继续再走2小时,到一个叫Marpha村子。今晚他们会用我已经习惯的方式在那个村子找一个tea house住下,他们也许会在饭后围在饭厅的火炉边,掏出LP 书来,再次商量和确认明天的路程。
安娜普尔纳 -- 还没有离开,我就已经开始不舍开始想念了我甚至开始有一点点怀念每天早上吃的那干巴巴的西藏面包(Tibetan Bread),白水煮鸡蛋,和那热腾腾的dal bhat豆子汤。当然,我更怀念的是路上那一座座扑面而来的雪山和那些在我生命里留下深深浅浅印记的人们。
至今我仍然不知道该怎么用语言表达行进在峡谷中抬头看见两岸高山时心中的那一份敬畏,没法描述在喜马拉雅的旷野和山脊上的豪迈和感动,更不知道该怎么记录那一座座雪山雄立在我眼前时候心里的那一份狂喜。
有点像一个梦,我甚至有点不敢相信安纳普尔纳环线真的是自己11天背着20磅的大包一步一步从海拔800米的热带雨林走到5400多米的高寒垭口;从安娜普尔纳的东边走到了西边;更不敢相信那么多6千米,7千米,甚至8千米的美丽的雪峰曾经毫无保留的在我的眼前壮美的打开过拥抱过。
闭上眼,那行走的一幕幕,那狂喜的感动就纷纷扬扬的回来了:蓝天在上,雪山在前,渺小的我们在山脊上踽踽独行。偶尔的我们会说一两句话,大部分时候我们只是自己默默的行走,安静的看山,享受着远离尘嚣的空灵,享受着简单的行走的力量。
语言很苍白,其实每次掏出相机感觉照出来的照片也是苍白无力的表现。常常的会忍不住叹息:no picture can justify what we see!

Bhulbhule -- 傍晚时分的静谧小村,撞击的色彩

Jagat --峡谷田园

Danaque -- 村子路边人家的小羊

Karte -- tea house外面耐心陪着当地孩子一圈一圈玩儿的荷兰自行车骑手

Ghyaru -- 日落前乌云笼罩的安娜普尔纳4

Manang -- 佛塔下悠然吃草的牛儿

Bragha -- 如画一样的藏族村子

Throng-La Pass -- 5416米的垭口

Muktinath -- 印度教和藏传佛教面对面融合在一起的圣地

Kagbeni -- 木斯唐的门户
(1)路线选择
尼泊尔3条最有名的徒步路线:珠峰大本营EBC,安娜普尔纳大本营ABC,安娜普尔纳环线ACT,常态的尼泊尔徒步之旅应该先去珠峰大本营(EBC),毕竟珠峰全世界最高峰的名气在那里。要我自己挑,肯定也是选珠峰大本营当第一要去的地方。奈何老爷早就去过那里了,这一趟就只能选别的地方。有老爷做功课,我打定主意当个不动脑筋的寄生虫,听他安排。很长一段时间,我甚至连ABC和ACT的区别都不知道,一厢情愿的以为,都是安娜普尔纳,哪里会有什么区别。老爷好几次拿出LP书,还画简图给我讲解,奈何我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的主,听都懒得听。
这次选择安娜普尔纳环线,第一当然是因为安娜普尔纳环线山脉高峰林立,一路可以看到无数座海拔5000米、6000米以上的山峰,海拔7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7座,包括MANASLU马纳斯鲁(8153M),安娜普尔纳ANNAPURNAI (8091M),道拉吉尔DHAULAGIRI(8167M)三座8000米的山峰。而且这条线路覆盖面很广,从热带雨林到海拔5400多米的高寒垭口应有尽有, 还有可能去看世界上最高的高山湖泊——Tilicho Tal;同时这条线路有及其丰富的人文气氛,一路经过的村子有丰富的藏文化,佛教文化和印度教文化。当然,这个选择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理由:ABC 9天走完,ACT最短也要11天才走完大部分,咱们当然要选长的走:)
然后,快出发前,Porter 背夫的问题终于正式浮出水面成为一个必须讨论的主题。在别人家这都不成为一个问题,尼泊尔徒步雇porter不光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且帮助当地人就业,一石二鸟的好事儿,当然应该的。
然鹅~~~
到老爷这里就变调了!
不雇porter 不雇guide,因为这是非常成熟的路线,所有的行程都在LP书上写得清清楚楚的了!因为雇人会增加不可避免的变数!。。。。。。最后,甚至诱惑我说:真正的trekker牛人都是自己背包的!你这么牛的妹纸,当然也不需要porter,应该自己背包上去的。
哎呦我滴娘啊!我不是牛人,我不想当牛肉,ACT 上的驼龙垭口(Thorung-La Pass) 是海拔5400多米的地方啊,我上到4000米就会高山反应到生不如死了,怎么可能自己背着大包过去啊?我只想好好的去看雪山,我只想顺利的翻过坨龙垭口,我只想享受我的第一次真正的海外徒步之旅!
哭过,闹过,娇过撒,赖过皮,就差拿出上吊来威胁了,总之是没有成功。老爷天天拍着胸脯保证:有我在,保证你顺利上高原过垭口完成这一趟ACT。你背不动的重量我都可以背着,你就当我是骡子是porter就好了。
算了,当一名完全没有做计划做攻略的寄生虫是有代价的,事到临头,我也不能保证自己找得到合适guide和porter;信任是我要学习的功课,在porter 和老爷之间,我还是选择信任老爷吧 -- 哀怨的惴惴的我忍下了。

安娜普尔纳大环线起点在图的右下方,终点在图的左边中间。
(2)行程安排
10/15 到加德满都,住Thamle泰米尔区
10/16 加德满都办ACT permit,买第二天去Besisahar汽车票,逛杜巴广场(如果还有时间的话)。办理当地电话卡(电话卡这一项是偶自己心里订的,有没有时间都得办!)
10/17 旅游大巴从加德满都到Besisahar,再转当地大巴到Bhulbhule
10/18 开始徒步
关于开始徒步以后该是什么样的行程,吃哪里住哪里,是这么安排的:每天根据两人体力和天气情况,走到哪儿算哪儿。尽量下午3点之前住下,保证每天下午有时间在村子里转转,晒太阳读书照相恢复体力还有后面几天的适应高原反应。反正一路都会有村子,只要有村子就有tea house可以住,可以吃。本着这个原则,我们其实没有行程安排,基本上都是头天晚上拿出LP书出来大概商量一下决定第二天走多远,住哪里,事实上有时候走到半路我们都还有可能改计划。
见过松散的行程安排,没见过我们这样松散的行程安排。
如果这也算行程安排的话~~~
(3)背包行李
基本按照backpack 准备,不带帐篷,不带做饭的所有东西就好了。ACT一路过无数的小村子,村子里有非常成熟的tea house系统(就是类似中国的农家乐)。
睡袋,睡袋liner
sports bra:2
Long sleeve (base layer):2
Short sleeve: 2
抓绒Fleece: 1
羽绒服Down Jacket: 2
防水冲锋衣Wind breaker: 1
防水登山裤Hiking pants: 2
Base layer pants: 2
手套Gloves: 2 pairs. 一双薄的跑步手套,一双厚的滑雪手套
Shoes: 登山鞋hiking boots (大部分时候穿的这双)轻便跑山鞋hoka trail run (在tea house 住下以后穿的)如果有力气建议带一双轻的人字拖,洗澡方便一点。
socks: 3 双薄,3双厚
其他:帽子,太阳镜,banff,bandana,毛帽子,hiking poles,gaiters,水瓶,还带了一个保温杯(翻垭口那天特别需要。水袋会冻住,水瓶如果没有贴身也会冻住。)
电器用品:血氧浓度测试器,充电宝,电插头(网上有说需要带三头的欧洲插头。我带的最小的那种,貌似也都没问题),充电绳,头灯,电池。
药物:lip balm,防晒霜,VC,自己需要的药(我带了晕车药,头疼感冒药),预防高原反应的药(我们带的处方药diamox),first aid 包。(Note:建议带碘片。我们忘了带,头2天很麻烦,好在后来在Chame 买到了。)
能量棒和trail mix (具体多少,根据自己需要和走的天数算算吧。不带也没关系,一路基本上上每各1-2 小时都会有tea house 卖吃的喝的,只不过吃的东西一般都需要花时间等tea house 的主人做。)

血氧浓度测试器。高原地方,尽量保证体内血氧浓度在80%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