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接诊一位80多岁的老人,自述梨状肌综合症,已有20多年,现在发展到夜不能寐,导致忧郁。
我问老人,谁诊断的梨状肌综合症?他说几个医生都这么说。
我叫老人用手指出疼痛部位,是在坐骨结节处,然后做梨状肌紧张试验,梨状肌部位没有疼痛。首先就排除了梨状肌综合症的诊断。然后用手指按压患者说的疼痛部位,没有压痛。这就 让我考虑是神经传导痛,不是疼痛局部的病变。根据神经解剖知识,怀疑是腰骶椎部位的问题,仔细扣击患侧腰骶椎每个椎间隙,在腰5骶1诱导出疼痛。我大胆诊断腰骶椎退行性变导致刺激神经,而卧床时脊椎弧度的变化导致压迫加重,而症状加重。理论上解释的通。
把我的检查结果和初步诊断告诉老人,老人说,做过4次MRI,医生没有说有问题。不过老人也说,疼痛专科医生在做硬膜外封闭止痛时说过,医生查不出什么病,就随便给了个梨状肌综合症,这个诊断疼痛专科医生也不同意。
我叫病人把MRI片子借来让我看看,我知道初略地看片子往往会忽视掉一些东西。而在我诱导出疼痛的部位仔细有目的的检视往往容易发现问题。片子发现问题是真有问题,片子没发现问题不等于真没问题。局部扣击可以诱发出临床症状,往往提示局部有问题。
然后按照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方法,循经扎了针。
两天后复诊,老人说,治疗后疼痛大为减轻,已经变成钝痛,总算睡了个觉,心情也好多了。已经和医生联系把MRI片子给我拷贝一张寄来。
这个病人的诊治完全靠的是运用基础医学知识逻辑推理,在多位医生诊治过没有疗效时,这一招往往顶用。医生如果光会按诊治常规来诊治病人,还要读那么多年的医学院干什么?有高级护士的知识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