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啸龙吟》而论 诸葛亮真打不过司马懿吗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最近的热播剧《虎啸龙吟》。有这样几处情节:诸葛亮在和本剧男主角司马懿斗智斗勇过程中多次感叹司马懿知我,司马懿十分精明,司马懿在的时候蜀汉不可能获胜。

  而司马懿对诸葛亮也是见招拆招,总是能命中诸葛亮的弱点,比如说诸葛亮的弱点在后方,还搞出了司马懿三气诸葛亮的桥段,说什么司马懿认为子午谷奇谋更能获胜,可惜诸葛亮不能听从;在上方谷的大雨中,司马懿用乌龟壳挡住蜀汉射来的箭。

 

  最后司马懿身着诸葛亮送来的女装,在阵前朗读《出师表》气死诸葛亮。诸葛亮死前还嘱咐蜀汉的大臣在司马懿死之前不得北伐。

 

  难道真实的历史上诸葛亮就是被司马懿战术完胜吗?

  其实真实历史上司马懿和诸葛亮正面交手只是在诸葛亮最后两次北伐中,并没有后世的小说和电视剧等文学艺术作品中渲染的那样是一生之敌。而且从交手记录上看,司马懿明显劣势,并不像电视剧中说的那样,处处把握先机,料诸葛亮之不能想。而司马懿穿着女装朗读《出师表》的桥段更是胡编乱造,既不符合历史逻辑,也不符合剧情发展。

  诸葛亮的前三次北伐并没有遇到司马懿,交手的往往是曹真张郃、郝昭等魏国名将。

  第一次北伐,诸葛亮的开局十分顺利,拿下了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魏国急忙派出大将曹真前去救援。然而在决定战局的关键战役街亭之战中,诸葛亮派出了马谡去防守街亭。马谡既不遵循诸葛亮的部署,又不接受王平的劝阻,在山上设阵,结果被张郃包围,切断水源,导致蜀汉军队大乱,张郃趁机打败了马谡的军队,彻底让蜀汉北伐的形势逆转。诸葛亮也因此挥泪斩马谡。

  第二次北伐,诸葛亮则困在了曹魏的陈仓城下,陈仓城面积不大,守军不多,但守将郝昭十分擅长守城,诸葛亮采取了各种攻城办法,连攻了20余日,无法攻下陈仓城,魏军的援军马上就要赶到,诸葛亮的粮草也就要耗尽,不得不退回蜀汉,返回的路上伏击了魏国大将王双。

  第三次北伐也只不过是拿下了两个郡之后迅速撤退,曹魏反应过来,曹真迅速组织反击,但在反击过程中天降大雨,曹真行军不利,遭到了蜀汉的顽强抵抗,也不得不退回去,这场战争之后不久曹真就病逝了。

  曹真病逝后,曹魏在西线无人可用,这才让司马懿到西线主持大局,才有了司马懿和诸葛亮的后两次交手。

  在司马懿完全到曹魏西线之前,先带兵突击了曹魏境内叛乱的孟达。孟达原来是蜀汉的官员,后来投降了曹魏,但是这次又秘密联系诸葛亮,妄图反叛。司马懿进行了急行军,出其不意快速赶到上庸城下,很快攻下城池,杀死孟达。诸葛亮联络曹魏叛将,准备里应外合的计划先破产了。

  但是司马懿一到西线,和诸葛亮进行正面交锋则暴露出了许多问题。

  司马懿其实并不积极主动与诸葛亮进行正面交锋,反倒是知道诸葛亮的问题在于后勤困难,粮草容易不足,如果诸葛亮的军队注重在占领区收割粮草,曹魏军队只需要派小股部队骚扰诸葛亮的军队,就可以让诸葛亮军队无法安心收集粮草,从而逼迫诸葛亮退兵。

  但是曹魏的军队对司马懿这样消极避战很是不解,笑话司马懿“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司马懿就无奈之下派军队和诸葛亮硬碰硬的打一场,结果就是“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王还保营”,打得司马懿不得不回营防守。

  诸葛亮因粮草不足,最终还是退兵,司马懿派张郃前去追击诸葛亮,反倒被诸葛亮再次设埋伏杀死。张颌在曹真手下能打胜仗,在司马懿手下却被诸葛亮害死了,要么说明曹真水平比司马懿要高,要么说明司马懿此时就已经憋着一肚子坏水儿,想害死曹魏的忠臣和良将,迫使曹魏不得不把军权交给自己,为自己以后谋朝篡位做打算。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司马懿则彻彻底底闭门不战。诸葛亮多次挑战,甚至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装,司马懿都大大方方接受,就是不出战。曹魏将领很是生气,多次要求司马懿出战,司马懿派使者向曹睿请战,曹睿也十分默契地派人过来拦着曹魏的大军不出战,最终就这样成功的耗死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很显然司马懿是不敢和诸葛亮硬碰硬的。

  总而言之,司马懿在与诸葛亮的交手中,虽然确确实实阻止了诸葛亮的北伐,但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伤亡很多,最后甚至不敢出战。

  至于电视剧《虎啸龙吟》里演的司马懿读《出师表》气死诸葛亮,想想看就不可能,诸葛亮的出师表里充满了蜀汉的政治宣传口号,如果司马懿敢这么说,恐怕曹睿就给他罗织罪名,编个文字狱,司马懿也就完蛋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