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没有互联网的时代,人们要认识和人类共存的动物只能通过书籍和画册。能够在博物馆观赏动物标本或者到动物园观看活生生的动物的孩子是幸福的。然而待到年纪稍长,再到动物园,感觉就不同了。看到一条腿被铁链拴在柱子上的小象无聊地摇摆着身体;狭小的兽笼里孤独的老狼不断地绕笼行走;被喂饱因而无所事事的猛兽懒洋洋地躺在角落打着瞌睡或发呆;笼里的猛禽锐利的眼光望向它们无法翱翔的高远的天空......心里不是味道。这里不是它们原生态的家园,不是它们原该生气勃勃自由自在地生活的世界!这也是我们一直想去东非看看在自然环境下生活的动物世界的起因。
从付旅行社定金到出发,我们等待了6个多月。期间,看了很多东非游的攻略及摄影游记。网上的动物照真是多不胜数。照片大致是两类,一类是动物的近照:大头照,半身照,全身照,拍得是那么清晰,精细,直让人羡慕。时机,光线,器材,技术,缺一不可。另一类是动物处身于自然环境之中。我们更欣赏后者。因为前者虽美,却感觉不到是在哪里拍的,我们千里迢迢去非洲,要的就是看真实生活中的动物世界。我们决定放弃一些清晰,换得更多的“现场感”。
几乎我们读过的每篇游记都提到,非洲动物虽说很多,但真正要看到,拍到好的照片还是要凭运气。在电视,杂志中看到的野生动物视频或照片的后面,是拍摄者长期的追踪,和超耐心的等待。我们在坦桑尼亚的司机兼导游曾为 "Discovery 频道"的摄影记者开车。他说,为了拍某一种动物的某一个镜头,他们等了整整三天!我们在公园内就这几天,还要花很多时间在途中,中午动物又不太活跃,我们有那么好的运气吗?
非洲没有虎和熊,狮子就是最主要的肉食动物,大草原上真正的王者。
在殖民时代,东非是殖民者最热衷的狩猎之地,而狮子是他们主要的狩猎对象。狂热的猎杀使东非的狮子数量急剧下降。独立后,政府为建立保护区向土著的马赛人征收土地。不甘土地被占的马赛人也大量猎杀狮子以示反抗。一个多世纪的屠戮曾使东非的狮子几近灭绝,又经过几十年的保护,狮子的数量才逐渐增长起来。
去前曾听说也许能看到的狮子为数不会很多,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总共不到八天的巡猎,连那一起午睡的十七头狮子在内,我们看到的狮子不下六七十头。只是看到成年公狮的次数不是很多。常看到的是母狮带着幼狮,幼狮无法辨别雌雄,造成的错觉就是阴盛阳衰了。
情侣。
半成年的兄弟姐妹。
狮子是真正的王者,大草原上没有天敌。对于游客的巡猎车,视若无睹。瞧,这头躺在车来车往的大路边的狮子,酣睡得多么肆无忌惮!
这对热恋中的情侣紧贴着我们的车队走过,对我们长枪短炮的注目礼嗤之以鼻。
据导游说,捕猎通常由母狮进行,因为它们要抚育幼崽。捕到猎物后,如群里有公狮,就由公狮先吃,然后是幼狮,而劳苦功高的母狮则最后才吃。
捕猎时的母狮会潜伏在草中悄然前行,直至跟前才一跃而起,直扑猎物。
这只母狮悄悄接近它想捕猎的羚羊,但机警的羚羊察觉到了危险的接近,让母狮无功而返。母狮绕到另一边再次尝试,可惜夕阳已下,天色转暗,我们无法看清了。(据说有红外摄影器材的,这时可以拍到绝妙的捕猎照片。)
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都是狮子的食物。角马。
斑马
连与狮子并列东非“五霸”的非洲水牛也是。又是孩子们优先。母狮卧在树后阴影中警戒。
狮子一般都在草原中生活,偶尔也会上树。不知这头母狮抽的什么风,竟然躺在高高的光秃秃的石山顶上,似睡非睡。
直至我们的车开到石山背面,看到正在玩耍的这两个可爱的小家伙,才知母狮上山的原因。
母狮最为辛劳。别狮皆睡她独醒,只为孩儿睡得香。
公狮只管繁衍后代,生下崽儿就扔给母狮抚育,自己闲暇悠游。
想着,是不是该在狮群中提倡下女权主义,或者至少男女平等?
和狮子并列东非“五霸“的另一种肉食动物是花豹(Leopard)。花豹应该和中国的金钱豹是同类。
花豹是名副其实的独行侠。据说除了交配时,几乎不太可能看到两头或以上的花豹在一起。而且花豹的主要生活地点是在树上。
花豹捕猎的对象一般是较小型的食草动物,如羚羊。它会把捕到的羚羊叼到树上,避开希图不劳而获的家伙们的觊觎。这是那头花豹叼到树上吃了一半的羚羊。
吃饱了,伸个懒腰。
趴在树杈上美美地打个瞌睡。
我们在八天巡猎中总共只看到这一只花豹,还是在远处的树上。
另一种主要的肉食动物是猎豹(Cheetah),又称印度豹。猎豹的头相比它的躯干显得比较小,尾巴则比较大,利于奔跑。它和花豹的主要区别是两只眼睛下方各有一条黑线,身上的花纹不是环状而是实心黑圆斑。
还有一个区别就是猎豹不上树,主要生活在草原上。草黄季节,它的花纹正是绝好的迷彩。
猎豹有点象骑士团。它们会几头一起协同作战捕猎。非洲工艺木雕的一个重要题材就是成群的母狮或猎豹共同捕猎的场景。
它想穿过道路去另一边,十几辆不识相的车子堵住了它的去路。
河西豹吼:你们烦不烦啊!
猜猜躺着的是头花豹还是猎豹?
在东非看到的肉食动物中,我们最不喜欢的是斑点鬣狗(Spotted Hyena)。鬣狗不但形象肮脏猥琐,而且是十足的投机者。
当多头鬣狗一起行动时,它们足可猎杀一般的食草动物。但实际上它们很少自己捕猎,而是等待狮子或豹子捕到猎物饱餐离开后去吃残余的骨肉。
看看这眼神,不用猥琐二字,真还不知道怎么形容为好。
在迪士尼的动画片“狮子王”中,鬣狗就是大反派刀疤眼的主要帮凶。
要在草原上一眼认出远处的鬣狗不太难。那走路时前冲的头部就是它们的招牌。
另外一种食肉的投机者是豺,豺狼虎豹中名列第一的豺。
东非的豺又分为黑背豺(Black-back Jackal)和金背豺(Golden-back Jackal)。黑背豺的背部有漂亮的间有白色花纹的黑毛。
金背豺的背部没有黑色毛皮,但金棕色的背毛也挺漂亮。
这是一天傍晚回旅馆途中见到的黑背豺幼崽。不知是自己贪玩跑丢了还是被它娘遗弃了,孤零零地呆在路边。见到我们的车竟然就地卧下,抬头看着我们,怪可怜的。当然我们是不能收养它的。不知夜里会否被其他动物吃掉。如是,它的命也!
暮光下,四头狮子正在痛快地饱餐它们捕猎到的斑马。
一群黑背豺在不远处打转,显然是期盼狮子能口下留情,给它们留点残羹。
偏偏那几头狮子不识趣,吃饱了干脆躺下打起盹来。怎不急死肚子空空的豺们啊!
还好,远处奔来一头冒冒失失的长脖子,惊起了狮子......
四只狮子几乎吃光了一头斑马,肚子滚圆。赶紧散散步消消食去吧!
狮子还未走远,黑背豺就急不可待地跑向狮口余唾。
这几个觊觎了半天的家伙扑到残余的斑马骨架上立马开吃。
敢情转了这么半天,就吃点残渣。不能争点气,自己去捕个什么来吃它一个痛快?
在草原上争吃残肉腐肉的还有秃鹫(Vulture)和秃鹳(Marabou Stork)。
嘴大腿长的是秃鹳。
头小翅大面目狰狞的是秃鹫。
为争那点残食,两只秃鹫互不相让,斗了起来。那张开的翅膀可真够大的,要让它忽扇一下肯定够呛!
再有就是大名顶顶的鳄鱼了。成年的马拉河鳄鱼比亚洲鳄鱼大得多,足有亚洲鳄鱼两三条那么宽。
平时躲在水中,有时深藏不露,有时露一小块背部。
没看到“鳄鱼的眼泪”,竟看到了鳄鱼的微笑!不过不要被这样的微笑所迷惑,它们可是迁徙的食草动物最为险恶的天敌。
非洲野狗(African wild dog),当然是肉食动物啦。
这是在非洲濒临绝种动物名单上排在非常前面的物种。肯尼亚和坦桑尼亚的导游都说在他们多年的工作经历中,一共只看到过一两次。
挺精神的。
奇怪的是,在这群野狗中,有一只的颈部竟有个颈圈。难道是被研究者捕捉后再放还草原,做追踪研究的?
据说不太容易见到的香貓(Viverricula Indica) ,不知为何晚上来到旅馆的阳台上。以草原的鼠类为主要食物,所以是“肉食”动物。
有人说,动物世界是个遵循丛林法则,弱肉强食的残忍的社会。这个没有说错。但我们以为,人类社会远比动物世界更为残忍,甚至肮脏。
在广袤的大草原上,如若没有肉食动物,食草动物就会无限地繁衍,直至消耗尽所有生存必须的资源,然后再为争夺资源而自相残杀。肉食动物的捕猎,为的是自己的生存和后代的繁衍。一旦吃饱了肚子,它们不会象人类一样因了贪婪而继续无节制地滥杀。而它们的捕猎又在客观上维持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早就听说有这么一句话:动物是知足不知耻,而人类是知耻不知足。这次的东非之游,我们见证了前一句。动物的欲望极有限,吃饱肚子,生育抚养幼崽。虽有雄性动物的争斗,但它们来明的。说不知耻,无非是交配并没躲起来,一旦过了发情期就到此为止。而人类却不同,几十年的人生经历所看到的大量的是既不知耻又不知足。人的欲望太多,永远无法满足,为达目的尔虞我诈不择手段,只能靠法律来规范。而无法无天,有法不依则不是新闻。“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能是人类社会的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