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文学城
» 博客
»《芳华》-文革中特权阶层的青春
《芳华》-文革中特权阶层的青春
探索不尽的大千世界, 韵味无穷的五彩人生. 感悟于生活的原创。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读了不少关于“芳华”的报道。从在多伦多电影节上首映成功 到十一黄金周期间遭撤档。今天,我终于在网上看了“芳华”。这是我第一次看冯小刚的作品。
在看电影之前, 读了有关冯小刚拍《芳华》的原因。 用他自己的话说,严歌苓和他本人当年都是部队文工团的。文工团的生活就是他们的青春。这部电影就是要把那段生活记录下来。
电影的故事情节中,没有全团人员批判,出卖,背叛刘峰的片段, 从而抹去了对文革期间人性最丑陋表现的揭露。更使之后刘小萍调换体温计的剧情失去了有力的支撑。演员表演应该算到位,影片的服装, 道具和场景大多数和文革现实接近。有一点我要指出的是, 文革年月, 女性连胸部都不敢挺, 根本不可能穿那么短的短裤, 和露胸口的汗衫。看到文革的场景, 想到自己家庭在文革中被整得家破人亡的遭遇, 内心沉重。 但当《草原女民兵》 的乐曲响起的那一瞬间,一股激动之情还是涌上了我的心头。因为,我是听着那音乐长大的。 那首乐曲的每一个音符都融化在我的血液中。听到那熟悉的音乐,我为自己失去的青春, 为我们上千万知青失去的青春深感悲愤。
1968年,我所在的中学近两千学生中只有三个人参军。有两个是部队子女, 另一个是绝对三代红五类。当时参军是年轻人最好的出路。当兵有衣服穿, 每天有饭吃。 每月有生活补贴费。将来复员后, 国家还给安排工作。所以参军, 相对被逼迫去上山下乡,在当时是每个年轻人梦寐以求的前途。
我从小爱跳舞。是市少年宫只有十几个人的舞蹈队成员之一。加之从小学二年级就开始练体操,下腰, 劈叉,前手翻,侧翻根本没问题。文革开始时,所在中学成立了宣传队,我在其中。父亲被游街之后, 我被踢出宣传队。即使当时我有够当文艺兵的素质, 也不会有任何部队文工团收我。 任何人不是高干, 或军二代, 不是纯正红五类家庭出身的人,如果你没有关系,就是你有特长, 也没人敢要你。没人想受牵连,背黑锅。在那个年代想参军,对我来说, 就是白日做梦。
记得中学体操队的一名优秀运动员。 体操技巧好, 舞蹈动作优美,但家庭出身是地主。她试尝考了部队文艺团体。每次都是专业技术考试过后, 政治审查通不过。最后只在当地新成立的歌舞团里找到了舞蹈演员的职位。
所以, 当年文革中能进部队文工团的人都是天之骄子。没有特权,当时是进不了部队文工团的。冯小刚在电影《芳华》中描述的青春, 是当时特权阶层子女的青春。那种青春, 对当时的普通老百姓来说, 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对比在文革中被迫上山下乡的上千万初中, 高中学生, 部队文工团的人有饭吃,有衣穿。可那些在农村插队落户的知青,冬天零下二十度的冬天, 住在没有窗户, 四面通风的房子里。 连做饭的柴火都没有。做一顿饭, 都要走十几里山路, 自己去山上砍柴, 然后自己背回来, 才能烧饭。 当分下来的粮食吃完以后, 连饭都没得吃。当时的我们, 最小的只有十五岁啊!
部队文工团演员除了有饭吃, 每月还有生活补助。可我们这些上山下乡的知青们, 每天在泥里, 牛粪里滚打, 一年到头, 挣得公分还养活不了自己。我们不能经济独立,没有生活技能;没有出路;没有前途;人生无望。
我想, 文革期间, 上千万上山下乡知青失去的青春, 才是具有代表意义的那个年代的 青春。
青春, 本应是人生最美好的年华,她本应代表着年轻人的理想,奋斗与向上。她本应充满朝气和希望,可是, 我们的青春在专制制度的统治下, 充满血泪, 挣扎与无望。
此时又使我想到的, 是比普通知青更悲惨的一组年轻人的青春。那些文革中被”遣返”家庭的子女的青春。1966年被遣返的对象是“地主、富农、反动分子、坏分子、右派、资本家” 及家庭。“遣返 ”的目的,是剥夺这些人的全部财产,让他们一无所有,然后把他们送到贫苦的农村受监督和劳改。这些人不是在劳改中被治死,也要让他们 “永世不得翻身。” 我想, 当年全国性的遣返运动涉及到的会有几十万家庭。
从1966年到1978年,整整十二年间,这些被遣返家庭的孩子们也是被"专政对象"。他们没有自己的尊严。每天被生产队分配给最苦,最累的活儿。 每天都生活在被歧视,凌辱之中。没人愿意和他们接近。招工更轮不上他们。他们每天都在战战兢兢中,充满 恐惧,生不如死的活着。
真希望有一天,能有史学家与作家, 为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遣返家庭子女写一部关于他们的被蹂躏的青春故事。
***********************************
冯小刚的《芳华》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文革中及越战的真实的情形。期间融入那个年代的歌曲,舞蹈和音乐。加之刘峰悲怆的人生故事,具有可看性。
湖特蓝 发表评论于
说出了我想说的!那时文工团里的青春是属于冯和严们极少数特权阶层的。
Smile2017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sherman8' 的评论 :
看了你的评论。你同情历史灾难的制造者,统治阶级。你嘲笑历史的受害人,手无寸铁的老百姓。
CCHLQLZ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sherman8' 的评论 :
毛泽东执政期间,从打土豪,镇反,公私合营,反右,到文革,加上大跃进,用各种方式,残害致死中国同胞七千万。是二十世纪头号刽子手。四人帮是毛的无恶不作的帮凶。他们杀的人数超过希特勒。
希特勒杀的是他国人,毛泽东和四人帮杀的是自己的同胞。
你如果有正义感,就不会再三说出是非颠倒的话来。
毛泽东一手制造的一出出人间悲剧, 惨剧。
请回去读懂了历史再到这里来写评论。
冬陽 发表评论于
看了這個電影之後,我就再也不看任何電影的評論,因為說真話的人不多,電影沒有賺到我半滴眼淚,卻在我心中留下今天這個時代的虛假,為什麼這個時代可以集體裝聾作啞說空話!看完你的影評很受安慰!
triStar 发表评论于
非常准确的评论!以中国之现状,不可能还那段历史以真实。
Fisherman8 发表评论于
回复CCHLQLZ100:
下乡不是无知,而是悲剧。我指的无知是学生在那个年代做的事情,包括打倒老师。你如果不是打人的抄家的,那真的仅仅是悲剧了。错误不是毛泽东一个人的事,也不是怪罪到四人帮身上就能了事。恐怕那个年代很多人都要担负一定的责任。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估计可以握手,:))
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73066/201712/21960.html
CCHLQLZ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sherman8' 的评论 :
你在下面说:对于个人来说,当然是无知,被利用的悲剧。
下乡为什么是无知?文革中, 如果我不下乡, 造反派会拿鞭子, 棍子打我父亲。如果我不下乡,我弟弟连中学都不让上。我交出了我的城市户口,牺牲了我自己的前途, 使父亲少挨打。使弟弟能有比我好的前途。文革中成千上万的家庭有着同我一样的悲剧。
CCHLQLZ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sherman8' 的评论 :
为什么会有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毛泽东作为独裁者, 为巩固其个人手中的权利,发动文革。导致整个国民经济停滞。学校十年不允许招生,工厂武斗不生产。 计划经济彻底失败。上千万初中,高中学生无法安置。 毛泽东不但不认错, 反而不负责任地把所有未成年的学生推到农村, 美其名曰:“到农村广阔天地去锻炼。”注销了这两千万学生的城市户口,毛从此不用供应这些人的商品粮。这就是为什么有上山下乡。毛泽东只对自己手中的权利负责,不对国家和老百姓付任何责任。
Fisherman8 发表评论于
回复instein
知青上山下乡的原因是什么?对于知青个人,我当然很同情,我之前的发言写的也很明白。
instein 发表评论于
写得好!我没有经历过上山下乡,但我对过一些相关的文学报告,读的时候很心痛,为那些知情感到不公。我不明白为什么 Fisherman8 会说“知青上山下乡就是活该”? 如果你是他们中的一分子,你也会觉得活该吗?
lanlandehu 发表评论于
对!《芳华》就是文革中的特权阶层。
蓝蓝馨 发表评论于
非常同意。那文工团基本都是有关系的。参加文艺兵,甚至是当兵都不是一般的人可以进的。所以那个小蓱如果知道她爸是劳改,不可能录取的。
Fisherman8 发表评论于
知青不完全是红卫兵,我这是一竹竿打了一片人,道歉!
笑薇. 发表评论于
相信黑五类子弟的生活更具有悲剧味道,奇怪亲身经历者们为什么不把经历写出来?
CCHLQLZ100 发表评论于
回复 'Fisherman8' 的评论 :
看了你的留言。明白你很无知。
如果你真正学懂了历史, 你就不会说出:“知青上山下乡就是活该。”这句话。 红卫兵与知青下乡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红卫兵是红五类子女的打砸抢。知青上山下乡是所有1966-1976 年初高中毕业生必须交出城市户口去农村。尤其是那些出身不好家庭的年轻人。
柳师枞 发表评论于
作为这一代的接班人,习近平如果没有上山下乡过,的确不放心。
ss 发表评论于
终于有人说出芳华问题的关键所在了。单作为娱乐,这个电影有市场,赚眼泪,但是从历史的角度,这个芳华根本不代表那个时代大多数年轻人的状况,特别是出身有问题的人,基本是前途无望,更遑论进入部队文工团。那个时代,连买豆腐都军属优先,参军,特别是城市兵,那是特权,女兵更是人们仰着脖子看的人物。所以眼泪涟涟的讲那个时代的青春就比较廉价煽情。那个时代没有青春,人们能有尊严地生存都做不到。严歌苓是能讲故事,但那时真正的生活就是:天还没亮,弟弟妹妹们送小哥哥上火车去乡下青年点,他们挽着手,搭着肩,就那么在清冷的早晨默默地走。无言。
遍野无尘 发表评论于
但是相对于那些因为家庭原因被遣返的子女,应该给予足够的同情,因为他们的待遇不公平。
任何时代,只要公平对待,都没有问题,例如战争年代的参加当兵,只要公平,一视同仁就可以接受。
遍野无尘 发表评论于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也不全是一无是处。很多孩子们受到了锻炼,思想成熟起来了。
现在20-30岁的年轻人,和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上山下乡时候)相比,不知道要浅薄多少。
习近平要是没有经过上山下乡,还真有点让人不放心。
Fisherman8 发表评论于
学习了红卫兵的历史,感觉作为整体,知青上山下乡就是活该。对于个人来说,当然是无知,被利用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