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萧萧 世界不会这样糟 如果海上马车夫荷兰没有被英法打败

风萧萧 世界不会这样糟  如果海上马车夫荷兰没有被英法打败

           风萧萧  20118年1月1日 于 加拿大

  荷兰人不惜丢掉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坚守商业诚信的品质,证明自己是优秀的民族。一个本质优秀的民族,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将是有利的,而不是有害的。

  17世纪的荷兰,在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当时,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而且,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而荷兰人冒险建造了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所是,荷兰人赢得更多海运商机,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一个历史事件,令世界人民确信荷兰人的商业诚信。

  1596年到1598年,一个叫巴伦支的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的船队被冰冻困在一个俄罗斯处于北极圈内的岛屿三文雅附近的海面。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目的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叫做华尔街,是英文“墙街”的音译。当年,荷兰统治时,为了防范印第安人及英国人的攻击,从哈得逊河列东河之间筑起一道木墙。后来,英国人赶走荷兰人,拆墙建街,因而得名。

  华尔街发展为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的汇集地,也是如今金融资本对实体经济进行掠夺的贪婪和邪恶的策划发源地。

  如果,不是英国人打败荷兰人,诚信的荷兰人依然主导华尔街,世界将会很美好。

  坚守诚信的“海上马车夫”巴伦支的故事

  海上马车夫  荷兰航海贸易的评价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崛起:金融大发展成为其主因

  海上马车夫——荷兰的商业帝国

  “日不落帝国”和“海上马车夫”的世纪大海战

  华尔街 (wall street)

  海上马车夫  荷兰航海贸易的评价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5%B7%E4%B8%8A%E9%A9%AC%E8%BD%A6%E5%A4%AB/1293381

  “海上马车夫”意指17世纪的荷兰,因荷兰在17世纪海洋贸易中扮演主要角色,故被称为“海上马车夫”。

  在17世纪,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较大发展,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增多。当时的世界贸易通道主要在海上,船在当时就像陆路运输的马车一样,船就是海上的马车,哪个国家掌握了海上的马车,它就是海上的马车夫。

简介

荷兰濒临大西洋,手工业发达,但自然资源稀缺,本地市场狭小。许多荷兰人外出从事商业活动,来往于世界各地,赚取了很多的钱财。荷兰因此成为欧洲最富庶的地区之一。

1581年,荷兰摆脱了西班牙的统治,赢得国家独立,为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17世纪,英国商船上的水手都带着武器,所以,他们的船就需要更加坚硬的木头,而荷兰的船几乎没有装备武器,所以荷兰的船造价很便宜,用荷兰的船运送货物也很便宜,于是荷兰就成为了欧洲的海上马车夫。

此前,典型的欧洲商船都建造有可以架设火炮的平台,这样做可以有效地防止海盗袭击。荷兰人第一个冒险建造出了一种仅能运送货物而不可装置火炮的商船。

这样做的代价是,每一次航行都变成了充满风险的命运赌博,但它的好处是造船的成本低,价格只有英国船只的一半,于是,货物的运费也低。即使这样,荷兰人还不满足,为了能获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他们又在船只上加上了一种特殊的设计。它的设计很独特,它的船肚子很大,所以船身很大很圆。而甲板很小。这样的做法是因为,在斯堪的纳维亚,船所缴纳的税取决于甲板的宽度,甲板越窄,付的钱越少,所以,荷兰人造的船甲板很小,船肚子很大,利润也就越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靠着这种船,荷兰人赢得了享誉世界的“海上马车夫”的称号。

坚持不懈

但是,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仅仅依靠特殊的船只显然不够,最终决定胜负的关键,是那些驾驶船只的人。

1596年到1598年,一个有名的人叫巴伦支,他是荷兰的一个船长,他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他经过了三文雅,在一个俄罗斯的岛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住了。三文雅地处北极圈之内,巴伦支船长和17名荷兰水手在这里度过了8个月的漫长冬季。他们拆掉了船上的甲板做燃料,以便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保持体温;他们靠打猎来取得勉强维持生存的衣服和食物。

在这样恶劣的险境中,8个人死去了。但荷兰商人却做了一件令人难以想象的事情,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而这些货物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

冬去春来,幸存的商人终于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带回目的地,送到委托人手中。他们用生命作代价,守望信念,创造了传之后世的经商法则。在当时,这样的做法也给荷兰商人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那就是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阿姆斯特丹,荷兰海运博物馆。每个星期天,这里都要举行一个特殊的活动,目的是让孩子们通过切身体验来学习荷兰的历史。这样的活动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哪怕只有一个孩子参加也从不间断。教师由不同职业的志愿者担任,他们一丝不苟地带领孩子们重温四百多年前荷兰水手的生活。

今天,荷兰的成年人经常向孩子们重复这样一句话:“荷兰之所以还是荷兰,是因为我们的祖先照顾好了自己的生意。”

荷兰历史

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和英国隔海相望,它的面积只相当于今天的两个半北京,而在17世纪之前,荷兰却是西班牙属地尼德兰的一个省。“尼德兰”意为低地,是莱茵河入海处一大片低地的总称,它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东北部的一部分。

尼德兰是个富饶的地区,当年西班牙帝国的一半税收来自这里。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把它看作是自己“王冠上的一颗珍珠。”

16世纪末,尼德兰普遍兴起了反对西班牙统治的政治运动和武装起义。1581年尼德兰北方七省成立“联省共和国”,其中以荷兰省最大,所以又称荷兰共和国

荷兰独立后,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商业、海洋运输业,金融业非常发达,很快成为西欧强国。

在十五、十六世纪,曾凭借着世界上最发达的造船业和航海技术而称霸于世,被誉为“海上马车夫”,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掌权即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还是当今世界上11个最主要的发达国家之一。

造船业

15~16世纪时,荷兰的造船业居世界首位。仅在首都阿姆斯特丹就有上百家造船厂,全国可以同时开工建造几百艘船。荷兰的造船技术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船的造价比英国低1/3到1/2。欧洲许多国家都到荷兰订购船只。

荷兰的商船吨位占当时欧洲总吨位的3/4,拥有1.5万艘商船,几乎垄断了海上贸易。挪威的木材、丹麦的鱼类、波兰的粮食、俄国的毛皮、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棉纺织品、中国的丝绸和瓷器等等,大都由荷兰商船转运,经荷兰商人转手销售。当时的阿姆斯特丹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港内经常有2000多艘商船停泊。

殖民侵略

最鼎盛时期,荷兰的海军舰只几乎超过了英法两国海军的1倍。它们在世界各大洋游弋,保护本国商船,并从事海外殖民掠夺。

在亚洲,1595年荷兰人首次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爪哇。不久,荷兰舰队便在爪哇和马六甲海峡两次打败葡萄牙舰队,并且不断追捕、抢劫中国商船,垄断了东方贸易。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专门控制这一地区的贸易,还一度侵占我国的澎湖、台湾。

在美洲,荷兰于1621年成立西印度公司,把持西北非洲与美洲之间的贸易,并在北美侵占了一块殖民地,建立了以新阿姆斯特丹(即今纽约)为中心的新荷兰。

在非洲,荷兰在东西方交通的咽喉,南非的好望角,修筑要塞、营建殖民地,在那里开辟种植园,保证过往船只的淡水、粮食的供应。

由此可见,“海上马车夫”这个绰号形象说明了17世纪的荷兰在商业、海洋和殖民掠夺各方面所拥有的霸权。

衰败

但是,“海上马车夫”的好景不长。从17世纪中叶,英荷便在各大海洋展开了海上争霸战,后来,法国也参与进来。法荷战争席卷了荷兰本土,最终以荷兰的惨败而告终。荷兰从此一蹶不振。

日不落帝国海上马车夫”的世纪大海战

海评面 2015-05-14 17:13

http://inews.ifeng.com/yidian/45210468/news.shtml?ch=ref_zbs_ydzx_news

英国政府通过法案,规定每周两天为“食鱼日”。这种小把戏非常有效地促进了海上武装力量的迅猛发展。

荷兰人的商船遍及世界五大洲,谁也不敢想象他们竟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15000艘商船,占欧洲3/4的吨位,16万海员的商业运力,囊括了世界4/5的海上运输量。

整个17世纪,世界海洋争霸主要是在英荷之间展开。

作者:郭老︱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英国作为岛国,海上力量的发展比较早。10世纪时,它就自称为“不列颠海洋之主”。当葡萄牙、西班牙争霸海洋的时候,英国人再也坐不住了。他首先通过“圈地运动”,完成了生产关系的调整,并借助萄、西之力,走上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道路。

1548年,英国政府通过法案,规定每周两天为“食鱼日”,全体国民只许吃鱼,不许吃肉。1563年,又把“食鱼日”增加为每周3天,加上原有的恩伯节和四月斋,一年便有一半时间为食鱼日。英国就是利用这些“小把戏”调整供求关系,发展渔业生产,促进造船业发展,使海上武装力量得到迅猛增长。

1553年5月的一天,格林尼治和泰晤士河上礼炮声轰鸣,由尤希·威尔劳彼率领的105人的英国探险队起航。为了避开西班牙人的海上锋芒,他们从北方穿过冰海,去寻找一条新的通往东亚的航道。到了1555年,英国商务代办从俄国人手中接回了威尔劳彼及其同伴的骨灰及航海日记等遗物。据说,船在1554年冬天锚泊在冰雪交加的瓦尔泽纳河口,两艘船上63人冻死,其余的人下落不明,但肯定无一生还。

英国人为死难者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他们开拓海洋的势头。英国女王经营起“海盗式”的发展道路,终于使西班牙的67艘战舰和数千头颅抛祭在了英吉利海峡。

大西洋繁忙的海上贸易取代了“地中海的文明”,随着“日落大海”的衰亡,升起的是一个“日不落帝国”。

16世纪末,当英国人彻底打败西班牙舰队以后,英国在“谁统治了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的观念驱使下,进一步走上了海洋扩张的道路。

它继而又以新兴的海洋强国的姿态,加入了罪恶的殖民掠夺行列,开始建立海外殖民地。然而,英国人成为海洋霸主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当满载着大不列颠殖民者的英国舰队开进大西洋、印度洋时,他们碰上了强劲的海上对手——荷兰。

整个17世纪,世界海洋争霸主要在英荷之间展开。

当时的荷兰位于西欧的中部,与英国隔海相望,历史上曾臣属于罗马帝国,后为西班牙的附属国,它包括今天的荷兰、比利时和法国东北地区,统称为尼德兰。在其宗主国眼里,尼德兰只不过是一个“海上乞丐”和“森林乞丐”,他们鄙视它、凌辱它,并以专横跋扈的骄淫统治着它。他们可以任意派驻军队,剥夺自治权,拒付国债等,并对尼德兰的贸易横加干涉。

荷兰人并不自卑,他们虽然没有广袤的土地,但有1200公里的海岸线。农牧业发展受阻,他们就转而开发无垠的海洋,伐木造船、捕鱼加工、纺纱织布。这些被西班牙贵族视为“下等人”干的活计,却被荷兰人干得有板有眼,最终积累了大量财富。

1566年,尼德兰人举行起义,反抗西班牙人的统治。英国则站在尼德兰一边,向其提供军事援助。西班牙受到英、尼两方面的夹击,难以支撑,“多米诺骨牌”终于倒塌。1609年,西班牙被迫承认荷兰独立。

荷兰,一个面积仅有2.5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仅仅几十年的工夫,就可以同曾经支持它独立的大英帝国抗衡了,其秘诀只有四个字:走向海洋。

16世纪末,荷兰人发现,东印度群岛中的“香料之国”远不止马鲁古群岛,他们发现了爪哇、班达,进而开发了印度尼西亚的大片岛屿,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当一艘艘满载纯正香料的商船到达阿姆斯特丹港时,几乎全荷兰的商人都红了眼,他们纷纷扯起白帆,争先恐后地出现在下南洋的航道上。

小小的荷兰一时间真是无人不经商,全民下南洋。就这样,新的航道不断开辟,新的岛屿不断占领,到1601年,荷兰去住东印度的商船达84艘。次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有着600万载重吨位的东印度公司在好望角设立转运站,垄断了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此后,又侵占了中国的台湾,进而控制了日本的贸易。1621年,荷兰又成立了西印度公司,商船驶进美洲的各个港口。

荷兰人的商船遍及世界五大洲,谁也不敢想象他们竟能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业绩,15000艘商船,占欧洲3/4的吨位,16万海员的商业运力,囊括了世界4/5的海上运输量。这就是真正的“海上荷兰”。

荷兰人由此赢得了“海上马车夫”的美名。

当然,荷兰人不可避免地被铜臭味熏昏了头脑,在世界各地留下了无耻、卑鄙、背信弃义、惨无人道的“绝妙图画”。他们为了得到爪哇的奴隶,竟在苏拉威西岛实行“盗人制度”,为此训练了一批盗人的贼。为了霸占马六甲,曾向葡萄牙总督行贿,但当总督批准他们进城时,为了“节省21875磅贿赂款”,他们立即到总督住宅将其杀掉。曾经有一个阶段,荷兰人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一片荒芜。爪哇的一个省在1750年有8万居民,到1811年,只剩下8000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荷兰人的掠夺主要在东方进行。当英国与西班牙在为争夺大西洋地区拼命厮杀时,荷兰人正是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机遇,发展、壮大了自己。

荷兰的航海优势和殖民掠夺,特别是对海上贸易的垄断,对英国的海上扩张产生了直接的威胁。在东方,英国东印度公司由于受荷兰排挤,活动范围很小,荷兰人把利润优厚的香料贸易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波罗的海,荷兰有6000多艘船只封闭了英国通商道路,而英国为发展造船业,又急需从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掠夺木材、大麻等原料。

17世纪中叶,英荷矛盾达到了白热化程度,最后只能用战争来解决。

为了摧毁荷兰的海上力量,英国政府大力加强海军建设。1650年,英国建造了40艘军舰。在武器装备上都超过荷兰的舰队后,议会通过了一项专对荷兰的法令,规定非经英政府同意,荷兰不得与英国殖民地通商。1651年10月9日,英国议会又颁布了著名的《航海条例》,从商品贸易等方面对荷兰进行限制。荷兰拒不承认这些妨碍它殖民利益的条款,1652年,英荷第一次战争终于爆发。

这次战争打了两年,双方进行了大规模的海战,每次参战的战舰都有200余艘,水勇上万人,战争的结果是荷兰人大败。

第一次英荷战争并没有解决英荷之间的矛盾,于是接连爆发了第二次、第三次英荷战争。

最终的结果是,英国大胜,荷兰的军事力量遭到严重削弱,商业萎缩,从此一蹶不振。到18世纪初,荷兰已经丧失了海上优势和贸易垄断地位。历时半个多世纪的英荷斗争终于以英国取胜而告终。

华尔街(wall street)

http://wiki.mbalib.com/wiki/%E5%8D%8E%E5%B0%94%E8%A1%97

是纽约市曼哈顿区南部一条大街的名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它是美国一些主要金融机构的所在地。

华尔街是英文“墙街”的音译。荷兰统治时,在这里筑过一道防卫墙。英国人赶走荷兰人后,拆墙建街,因而得名。这条街上的联邦厅曾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如今大门前耸立着华盛顿像以纪念此事。不过华尔街作为政治中心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作为金融中心却一直辉煌夺目, 经久不衰。

华尔街两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楼竖立,街道如同峡谷,抬头只能望见一线天。数不清的大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交易所都在这里驻足。每天成千上万的白领阶级涌到这里上班。而住在郊区的金融巨头们,则不必受挤车堵车之苦。他们上下班乘飞机,直升机场就设在华尔街东端不远的东河畔。

这里是美国大垄断组织和金融机构的所在地,集中了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美国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等大财团开设的银行、保险、铁路、航运、采矿、制造业等大公司的总管理处以及棉花、咖啡、糖、可可等商品交易所。,成为美国和世界的金融、证券交易的中心,一般常把华尔街作为垄断资本的代名词。垄断资本从这里支配着美国的政治、经济。华尔街成了美国垄断资本,金融和投资高度集中的象征。在其东北角矗立着古老国库的分库大楼(现为陈列馆),是在华盛顿发表就职演说的地点修建起来的。

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

提起美国纽约的华尔街,在国际金融业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以其魔幻般的巨大威力,对世界经济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它是梦想家的天 堂,不知有多少暴发户一夜之间从这里跨入了金融巨子的宝座;它也是企业家的地狱,又不知有多少知名企业家一夜之间也是从这里破产身亡。这时是天堂与地狱的交汇处,这里是魔鬼与天使的聚集地。巨大的诱惑,巨大的实力,使它无愧于国际金融业神经中枢的地位。华尔街位于被誉为美国的象征、纽约的精华的曼哈顿岛最 南端,与纽约世界艺术表演中心“百老汇”毗邻,同著名的纽约唐人街也仅一箭之遥。

“墙街”由来

当年,荷兰人为了防范印第安人及英国人的攻击,从哈得逊河列东河之间筑起一道木墙,华尔街“墙街”翻译的名称由此而来。

人造大峡谷

  它曾是新阿姆斯特丹总督驻地,也曾是农产品和黑奴交易中心所在的街道,如今却是大银行、证券公司、股票交易所、保险公司等大金融机构的云集之地。别看它全长不过1/3英里,中间却横过9条街道,从头到尾120个门牌全是清一色的摩天大楼,这些高楼遮光蔽日使华尔街变成了一个地道的昏暗、狭窄的“人造大峡谷”。

梦想家的殿堂

是一条没有丝毫浪漫色彩,也不具有诗情画意的所在,它像一架不知疲倦的巨型机器,分秒不差地运转着。金融道高手在这里布阵斗法,梦想家在这里“一枕黄粱”,街上熙熙攘攘的人流个个表情漠然,严肃异常,令人望而生畏。

约股票交易所

  华尔街11号,坐落的是鼎鼎大名的纽约股票交易所。别看这座只有7层楼的大厦普普通通,而且夹在高耸入云的纽约摩根抵押信托大厦和欧文信托大厦中间,似有受压迫的委屈之感,可它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却是巨大的。如果说华尔街是世界金融业的心脏,那么股票交易所则是其脉搏,只要它轻轻一跳,国际经济与金融界立即就随其晃动。华尔街今天的显赫,与股票交易所密不可分。

铜臭味之外的圣洁之地

  如果说在这条没有硝烟的“战壕”中,还有一处能使人透出一口气的“圣洁之所”的话,那只能说是坐落在华尔街的“三一教堂”了。这座古远而庄严的教堂是美国第一座英国天主教派教堂,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了。300年来它犹如一个饱经忧患的老人,看着这条街上为钱而疲于奔命的人们,定会感慨万千吧。

街道探奇

  以华尔街为中心的老市区,叫下曼哈顿,后来市区又向北发展到全岛。除南端街道比较杂乱外,曼哈顿大部分街区像韭畦棋局,整齐划一。 南北向称大道,从第一大道编号到第11大道(另有几条大道不以号码为名,如公园大道);东西向称等。街名也以阿拉伯数字排列,一直排到最北端的第220街。棋盘格局中的例外是百老汇大街,它横冲直撞,不守规矩,由东南斜插到西北,贯通全岛。整个曼哈顿常住人口150万,每天从四面八方涌入市中心的 人数高达300万。18座桥梁和4条水底隧道(其中布鲁克林大桥和林肯隧道最为有名)把曼哈顿岛与纽约市其他名区以及新泽西州连接起来,交通十分拥挤。这些桥梁、隧道和道路,像倔强的蛇龙一样,忽而爬高,忽而降低,忽而分作上下层,在这寸土寸金之地,只得从平面交通发展到立体交通,甚至直升飞机的应用也相 当普遍,停机坪就设在楼顶上。

金钱奴隶华尔街悲哀

  华尔街是一条高效率,高浓缩的金融“巨子”,全纽约50多万金融业员工,华尔街就占了10多万人。这条又窄双短的街上竟容纳着10多万人,每天望着满街黑黝黝的人头,看着他们茫然无色的表情,真不知你感受到的是人间奇迹的喜悦,还是人被异化的沮丧!或许,人类就是在这悲悲喜喜之中转演着自己的历史?匆匆往来于华尔街的人们,也许都不会忘记70多年前的那个“悲惨的星期四”。1929年10月24日,属于美国1280家最有名望的企业股票突然急剧下铁,失去了控制。到中午12点,仅短短几个小时,就发生了两个银行家、一个经纪人因破产而自杀的惨案。最终全部证券贬值一半,几百万人破产。人类创造了财富、制造了金钱,可人类又在一点点失去自身的本质,成为金钱的奴隶。虽然受美国经济形势的影响,在诸多竞争对手的压力下,华尔街金融业务 已不再像昔日那样辉煌,一些大的公司也开始向外延伸,但是,华尔街仍以其巨大的实力,在国际金融业占据显赫地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华尔街的终结

  雷曼兄弟宣告破产美林收购, 加上之前垮下的贝尔斯登,华尔街排名前五的投资银行只剩下高盛摩根士丹利两家。如今,硕果仅存的这两大投行也将被迫转型。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在2008年9月21日晚间宣布,已批准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提出的转为银行控股公司的请求。而高盛和大摩的转型,意味着“长久以来世人熟知的华尔街的终结”。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