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大师 跌宕人生

细品时光,轻捻岁月,慢煮光阴。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著名山水国画家关松房是我的外公。1901年生人,原名枯雅尔·恩棣,号松房。外公的祖上属满族正白旗,是皇族的近亲。

外公的祖父和叔祖父一代,在光绪年间,曾有四人先后中举进士。一家四子成为进士,这在当年是一件极为光宗耀祖且非同寻常的喜事!为此,光绪皇帝特意赏给枯雅尔家族一匾,题为“福星高照”。四进士之一的枯雅尔·讷亲,就是我外公的祖父。在光绪28年时,讷亲被派往西藏,并先后连任两届驻西藏大臣。

讷亲育有一子,名枯雅尔·奎濂,即我外公的父亲。奎濂曾任清廷度支部郎中,后晋一品御前侍卫。奎濂的夫人赫氏李,出身显贵,亦是在旗的人。他们夫妇共育有五个儿子,第三个儿子便是我的外公关松房。

外公自幼酷爱国画,他从十五岁起,开始自修山水国画。当年他有一个得天独厚的优势,那便是家中收藏了大量的名画,同时亦能从故宫中借阅古画。外公的绘画生涯是从临摹起始的,他所临摹的画不下千幅,这为他日后作画奠定了一个稳固雄厚的基础。

1921年,外公为清末皇帝溥仪画了《散牧图》的扇面。1925年,外公年仅二十四岁,他的杰作《青绿山水》,在比利时国际展览会上展出,并荣获银盾奖。同年,外公与画家溥雪斋、溥心畲等创办了“松风画社”。1948年,外公在北京中山公园举办了个人画展,深得同行老前辈的赞誉和赏识。外公的代表作还有:曾悬挂在人民大会堂的《十三陵水库》与《长城秋色》。

1956年,外公加入了中国美术家协会,并成为山水画研究会付会长。1957年,北京画院成立,外公在此任职,直到1982年辞世为止,成为该院的元老派和创始人。

1966年,文革开始,外公的厄运从此连绵不断。外公挨批斗的首要原因是,他的复杂冗长的历史背景。他出生于皇亲家族,且在民国时期,又举家迁往东北,任职于清末皇帝溥仪的手下。1949年,他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任编纂兼科长。这一切给外公带来了诸多的阴影,使他处于一种剪不断理还乱的困境之中。

文革中,每日清晨,六十多岁的外公要乘公车去北京画院,被迫从事一些超体力负荷的劳动,以及接受各种大大小小的批判。傍晚归来,外公便要逐字逐句地写个人交代材料。一盏青灯伴着他老人家那枯瘦的身影,经常是通宵达旦。

1974年,在江青的授意下,美术界掀起了批“黑画”的运动,并举办了“黑画展览”。外公的《寒林暮鸦》和《入蜀途中即景》都被列入了“黑画”。《寒林暮鸦》画的是,在冬日茫茫的暮色中,飞翔在林间的一群乌鸦。原本只是一张功底深厚的水墨作品,却被扣上了“反党”的莫须有的罪名。而《入蜀途中即景》画的则是一幅农村春耕小景,怎奈外公在农田上只画了一个耕作的农民,于是,被说成是鼓吹单干,与合作化背道而驰。后来,因为毛泽东说:“国画,大泼墨嘛,怎么能不黑呢?”由此,这场批“黑画”的运动才嘎然而止。

所幸的是,忍辱负重的外公并没有被文革摧垮,他以惊人的毅力走过了那段沧桑的岁月!从1976年到1982年的六年中,是外公人生创作的另一个高峰。他在挥毫独创中享受着人生的情趣!

外公在家作画

外公晚年患食道癌,在病魔的摧残下,他仍旧每日伏案作画。他在病中画的《青松不老》,成为他一生的绝笔,就在该画完成的一个月后,外公悄然谢世。如今,外公仙逝已有三十多个春秋了。但,在我的内心深处却永远有着一方净土,那是留给外公的,与外公同在的是无数祝福的心香!

左起:张萍、外公、妹妹和表弟

--

发表于:人文之窗

欢迎光临:我的个人网站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