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会作回忆录摘评(3)》:中共官方把林彪的大功劳说成了大错

历史如小姑娘出门,任人打扮; 未来像大姑娘待嫁,世事难料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布周山评】作为林彪元帅的老部下,邱参加了“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的辽沈和平津两大战役。作为亲历者,邱认为中共官方对林彪的长期宣传是不实的,是在“抹黑”。比如把辽沈战役中“打锦州”的争论,说成是林“畏敌如虎”,把林彪历史上的大功劳,说成大错,甚至说成大罪。邱回忆录第十章“辽沈战役”对此做了较详细的记叙。

***** ***** *****

吉林会议

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两年多的奋战,在全国个战场上共消灭敌人60多万,我人民解放军壮大为280多万。敌人被迫由进攻转入防御,我们则由防御转入进攻。

在四七年的夏季、秋季、冬季攻势后,整个东北发生了很大变化,解放区的面积占到90%以上。在东北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还有55万人收缩在长春(郑洞国的10万人),沈阳(卫立煌、廖耀湘30万人),锦州(范汉杰15万人)三个孤立地区。我东北野战军有30万人,地方部队有30万人,敌我人数相当,但我们的武器装备不如敌人。

一九四八年三月东北军区在吉林市召开了一次高级干部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纵队、各军区政治委员,吉林附近部队的领导和省军区司令也参加了会议。

会议主要内容是讲政治整军。会议开始时,罗荣桓政委讲了政治整军的主要问题;会议结束时,林彪司令员讲了打仗的问题。

林彪说:我们进入东北以来,开始我主张不打大仗,从去年秋季开始就打大仗,今后就要打硬仗。从不打仗,到打大仗,打硬仗,是一个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认识这个变化,才能最后战胜东北的敌人。这是我们当前在政治思想上,战略战术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林彪接着说:东北的国民党军队,现在龟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为中心的三大坨坨之内。我们今天考虑打仗,要抓住两个关键问题。这就是:要能牵动敌人的全局和减少自己的代价。我们不能如同卖牛皮糖一样,敲一块只是少点而已,这样,不能给敌人致命的打击。因此,今后打哪里是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林彪最后说:从东北的敌情和我们自己具备的作战能力来说,今后东北的作战方式,就是大兵团、攻坚战,打硬仗。我们全区的部队都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大显威风。

林总在吉林会议上的讲话,时间很短,但讲的十分精彩,提出了新的重大问题。林总讲话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事实上是解放东北「战斗号令」。

... ...

锦州攻坚战

一九四八年的秋季攻势战役目标,是几经变化才决定攻打锦州的。在攻克锦州之后,又抓住了一个辽西会战,进而攻克沈阳,解放了全东北,这就是世界闻名的辽沈战役。

关于辽沈战役,「九一三」之后给林彪抹了很多黑,甚至说林彪不打锦州是怕死。把林彪的大功,说成大错,甚至说成大罪。好像林彪提出打长春就是绝对的错,毛主席提出打锦州就是绝对的正确,这些人不是无知就是别有用心!

早在四八年四月,东北局认真分析了整个东北的战局后,决定部队进行政治整训和军事整训后,攻打长春。提出打长春并不是林彪个人的意见,四月十八日由林彪、高岗、罗荣桓、陈云、李富春、刘亚楼、谭政等向军委电告打长春的决心和方案,「以七个纵队的兵力攻城,两个纵队的兵力在四平以南阻止增援,……三个纵队及独立师,担任锦州沈阳间、沈阳四平间沿途牵制敌人」。林彪还提出「仅沈阳之敌北上增援,是较易应付的,如锦州附近之敌与沈阳敌人会合,再向北增援,则使我军攻城和打援皆发生严重困难。因此我们建议晋察冀以四个纵队或三个纵队兵力,……开到山海关以北歼灭和牵制敌人」。四月二十二日,毛主席以军委的名义回电,明确表示「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意见。……我们同意你们先打长春的理由,2先打长春比较先打他处要有利一些。」

毛主席从全国的形势通盘考虑,提出打锦州,不但「关门打狗」,也卡断了东北与华北的连接,防止蒋介石企图放弃东北将兵力撤回华北的打算。四八年九月七日,毛主席电示林彪坚决打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敌于不顾」。

当时,打锦州的确困难很多,部队南下北宁线,要从较远的地方赶来集结,这倒是小问题,人民子弟兵的两条腿是过硬的。关键是准备打仗的弹药、物资也要从较远的地方运来,甚至从哈尔滨绕道白城子一线运过来;运输的汽车也有一些,但汽油却很困难,万一锦州打不下,我们撤都撤不及,后果也难以设想。

从敌人来说,打锦州,沈阳的敌人会来增援,而且蒋介石调兵从南面增援锦州的部队已经在葫芦岛准备登陆了。这样,林总的指挥所到了彰武时,林总有新的考虑,并向毛主席提出了报告。我认为一个战区的总指挥,十分注意敌情的变化是无可非议的,当敌情起了变化后,向毛主席提出什么样的报告都是正常的,向毛主席提出回师打长春也是一种方案,总的目的都是为了消灭敌人。我认为林彪和毛泽东没有什么根本分歧,都是为了打倒蒋介石,消灭国民党反动派。何况,林彪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坚决执行了主席的指示,全力夺取锦州。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