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乐型公婆遇到奋斗期儿媳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公公婆婆快回国了,最近在筹备回国的事情。长辈们抓紧时间和孩子们亲近,先生和我忙着给他们采购回国的物品和礼物,在物品上备注中文便于使用。相比几个月前相聚的兴奋,现在彼此都轻松不少。营养品比重最大,按照每个月每人几百美金的配比,吃了几年,加上辅助运动,没有太多烦忧,俩人都面色红润,气色不错。只要他们健康,就是万事顺意。

这次相聚,不过六十多岁,比川普年轻,可总觉得自己年迈,他们“晚年”最大的不顺意就是儿子不在身边,罪魁祸首则是儿媳妇。有时儿媳妇会直接回答,Sorry哦,我永远学不会打麻将!

按照家族传统,每天下午12:00以后,妇女们聚在一起雷打不动地打麻将,晚上要躺靠在哪里看解放片或者眼泪噼里啪啦的言情剧,日复一日做着同样的饭菜,是我对当地女性生活的理解。尤其那麻将,就算不是每天,也要一知半解,说凑局就得上,就算不上,端茶递水总要能聊上几句才算应景。这种生活对于在北京外企工作的人来说简直就不可思议,全都是浪费时间,当然会逃之夭夭。是的,南方城市的市民生活太安逸,安逸到我想逃。按照当地妇女的生活方式和思路,许多问题,儿媳妇是不方便出面的,只能在孩子身上下功夫。

记忆里我母亲特别能干,照顾了一大家子人,但是我印象里最好吃的食物是外婆做的,家庭最美好的画面里也有外婆的影子。所以,我的孩子们记忆里有绝世好爷爷好奶奶,三代家族成员的共同经历,应该会温暖他们的一辈子。

听说我们的公公婆婆要来,附近的移民姐妹已经开始打预防针。附近的老美和印度家庭没有三代共同生活的家庭,韩侨家庭则有公公婆婆每年都来探望小住的家庭。于是韩侨姐妹们,他们认为与公公婆婆共同生活,彼此不负担地和睦相处的极限是两个月。

可是,这个我决定不来啊,韩国来美签证的最长停留期是3个月,中国来美国的停留期一般是6个月,我们这一代家庭大都是一个孩子,与孩子相聚当然是越久越好,最好能一辈子一起生活,两个月,怎么可能呢?再说,我们许久没有一起生活,也挺期盼大家庭的相聚。

后来明白了,为什么那些细致敏感的韩侨妈妈们默认和双方长辈共同生活的极限是两个月。在美国共同生活之下,许多亚洲父母不愿意开车出去,不愿意与外界打交道,更不愿意去学习或者体验不同文化,在异国他乡寻找同源文化寻求认同感是他们获取安全感的唯一渠道。

移民一代大都是文化的适应者和创造者,学习占有生活中最大比重,其次才是不同文化的带入者。因此,两代人的生活节奏和思考方式在同一空间中极少交集,暂住性质的父母和在当地生活学习的焦头烂额的子女之间节奏不协调是一切问题的根源。这是最重要的问题。

现阶段我们一代大部分家长生活现状和特点是

非终身学习型,社会整体上退休后都偏享乐,不擅长运动,喜欢用补品调理身体。而这种享乐的定义是安于现状,打麻将、广场舞、看电视,应酬饭局谈谈过往是主要生活。条件好一些的家庭会去旅行,但只是点缀,并不会把旅行当做生活之必须。

其次,子女要孝顺。这种孝顺的概念是,要在身边,时常能见面,第三代要在身边亲近他们。在此基础上有物质上的回馈。

第三,要提供可供炫耀的话题素材。在朋友和亲戚面前立得住颜面要有面子。

第四,时间上,一日三餐,作息要有规律。

... ...

对于优秀的文化传统,相信满足父母的生活要求,每一位子女都会当仁不让地认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

以上看起来挺好的,没什么大问题,也是比较理想的生活状态,满足上述四条问题不大。然而,做为奋斗型(非安逸型)节奏的家庭,学习和健康生活节奏下体验不同生活是第一位的,这还不包括占最大比重的财力积攒(工作赚钱),时间一长会发现对长辈期待的哪一项都很难满足,基础人设分分钟要崩盘。

要知道,上有老下有小的日子里,小孩子们的节奏就是一家人的节奏。孩子们的作息和日程就是一家人的作息和日程。什么自己语言不行,课业需要时间,工作需要适应,开车技术不行,身体疲劳这些统统都是不成立的借口,只能暗地里使劲儿,让表面看来是没有问题的。

这种私下使劲儿就包括外围要营造一种氛围,即为了让长辈明白和跟进我们的生活节奏,差不多每天抛朋友圈儿,报告行踪和进展,我们这里除了学习就是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最有效的信息就是,孩子们全A,拿各种奖状啊。反过来,只要孩子们和他们不亲近,那就是美国的教育不行,实则儿媳妇不会教育孩子啊!(我就深怕长辈张开双臂的时候,孩子们不扑过去拥抱,经常念叨许多细节给孩子们,希望能配合长辈营造的画面。)

其次,经常电话和视频是可以的,可是如果长期不能相聚,共同话题就会肤浅许多,谈什么呢?每天问身体好吗?饭吃过了吗?要加件衣服啊,菜市场的菜价怎么样吗?如果不回应,噼里啪啦,谁谁谁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样,你们就是不孝顺哪!怎么会不想着呢?真不是不孝顺哪,万般无奈,最大的不是就是不能一起生活啊!

第三,炫耀的资本,我们生活是我们的事,对外宣传大使管我们什么事?不管你们的事?ok,资本主义国家就是没有人情味儿,人情淡薄,不学无术啊!

第四,孩子们每天各种活动,还要抽空给他们长见识,怎么可能一日三餐定时呢?汽车就能顶半个家,车上常备食物,下课了先补一顿开始各种活动,回家再吃一顿是正常节奏,吃饭尽量吃营养丰富又简单,不可能天天到了五六点就开饭,更不可能天天烧大餐,天天都如宴会呀!

采购,旅行,日常节奏的配合:带上他们,起初觉得新鲜,后来觉得无趣,就不愿意动弹。可我们平时就早出晚归,回家点个点儿马上又要走人,日子过得跟打仗一样,不和我们同行,又恐冷落了他们... ...

因为这些冲突,祖孙两代着实紧张了一段时间。做为儿媳妇就要反省自己,不停的调停和撮合隔代人之间的矛盾,那难度一点都不亚于将热恋中男女从海枯石烂的誓言中挽救出来找寻独立的自我。

想来想去,一个屋檐下一大家子人,小半年的功夫对长辈们来说是享受天伦之乐的度假,可对于孩子们来说不只是闲散的度假,更是宝贵的启蒙和成长期。既然不能同步,也不愿意把心思放在把经验价值转换为与孩子们交流的谈资,还得让他们感受到做为长辈的尊严,那就得给他们勤补信息,带他们融入我们的生活环境。(按照自己家庭的需求方向,引导长辈的关注点,时间一长对他们来说也是被动学习)

沟通中植入一笔账单,比如教育投资与回馈,比如细节上的进步与家族传统传承,比如爷爷奶奶哪些行为对孩子们来说会带来积极影响,比如占据厨房的人对饮食结构的把握对孩子们健康的帮助(有些食物比垃圾食品还可怕),再比如如何将爷爷奶奶有价值的执业和生活经历转换成知识传授给孩子们,让孩子们真正爱上爷爷奶奶,产生敬佩和尊敬之情。晚餐时大家不在家一起吃顿饭不是问题,用这个时间一起出游共同应对新鲜环境,让孩子们感受爷爷奶奶在共同的新环境中所展现的智慧所产生的敬佩之情则会受益终生之类的信息... ...

慢慢的,安乐型长辈也感受到奋斗型小家庭的节奏,开始全线配合和支持,逐渐也开始给予更多的理解。这时候,他们会做出改变,当他们肯做出改变,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细节展现。长辈和小孩许多时候心理都很相似。

在婆媳关系和祖孙三代的相处中有一种一劳永逸的法则,即新环境生产的共同记忆(一到局面难以控制,或者需要刺激氛围的时候,就想办法带到新环境、创造新话题、共同应对新环境)。

活跃的家庭氛围,要比困顿的家庭氛围容易调整。奋斗型的儿媳妇,分分钟要想办法把所有的资源转换为自己的助力和帮手,尤其是公公婆婆。

每次婆婆没几句话眼泪汪汪开始和我倾诉不能在一起的各种烦忧和担心,各种已经很如意的不如意,各种无中生有看起来根本就不像问题的问题,我都会和她强调:妈妈,我明白您的意思,现在是咱们家最好的时候,请给我十年时间,至少十年。这期间长辈们健康,孩子们成长,我们努力工作学习,每年都能小聚,无论在哪里,这不就是最好的生活吗?一定会很好!这十年,现在是咱们一家三代要把所有的精力和资源给小家伙们的时候,请一定多保重自己哈~

3/28/2018

加州花坊 发表评论于
非常好的文章。
尤其开心USA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菲儿天地' 的评论 : 谢谢菲儿姐姐鼓励,大家都在学习中...
菲儿天地 发表评论于
开心好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