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弄堂故事: 穿过记忆的河流 (前言)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万花筒里看美加,走马观花看世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上海弄堂故事: 穿过记忆的河流(前言)

那天夜里,依稀梦里又回到了万航渡路750弄永乐村,就像当年父母亲乘坐着三轮车把我从上海红房子妇产科医院抱回家那般情景,在襁褓里我睁大了眼睛四处观望……这是最具有上海特色的新式里弄,宽敞的弄堂,两排三层楼独立门户,前楼、后楼、亭子间,二层和三层各有一个小巧的阳台,底楼有个小花园。迎接我的人群中有宝宝姐姐,宝宝妈妈,兰英妈妈,邢家姆妈,陈家老伯,朱家姆妈,毛毛姆妈……大家的脸上喜气洋洋,“叽叽喳喳”评头论足,热情地欢迎我的到来。

不知怎么的,人们又纷纷散去,耳边传来他们的窃窃私语,似懂非懂,却能感受到各自心里掩饰不住的热切,“听说伐?永乐村和附近的几个弄堂,信义村、梅村,包括后面的太平里都要被开发商动迁了,我们的弄堂,我们住了几十年的家即将被推倒碾平,这一片将改建为商住两用新大楼……”

(网路图片)

刹那间,我惊醒了!胸口“一扇一扇”猛烈起伏着,大口喘着粗气,好像只有这样才能让我感觉到自己真实的存在,方才的一切恍若梦境,即刻消失在眼前……

终于,我意识到梦里真真切切看到的永乐村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些逝去的人们也不可复生,可他们的音容笑貌依旧栩栩如生,久久地回荡在我面前……

三十年前,我怀揣着对未知的憧憬、兴奋与迷茫离开故乡上海,飞到大洋彼岸去留学闯荡。然而,似水流年中的一些往事,依然缠绕在心底,童年岁月以至青少年时期的成长历程,也像酿酒般珍藏在记忆的深处,并没有逝渐渐淡去。成长过程中的全部欢乐与痛苦,生命中的重要阶段,随着岁月的流逝反而变得越来越清晰了。

我的父母亲相识在民国时代的北平,均出自书香门第,我父亲在燕京大学西语系就学,我母亲则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结婚没多久,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了,不得已他们随我祖父迁至西南联大所在地昆明。在那里,我父亲参加了美国陈纳德将军领导下的赫赫有名的“飞虎队”。抗战胜利后,从昆明碾转到了上海,没想到内战爆发,津浦铁路中断,回不了北平,经朋友介绍到上海虹桥机场当机械工程师。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夕,他没有接受“美孚石油公司”提供的优惠与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去台湾或美国,而是留在机场为解放军服务,直到1959年部队整编,他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虹桥机场。为了能重新找到工作,辗转周折好几年,最后才与我母亲前后加入了教育工作者的队伍。

父母亲是旧中国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亲眼目睹了苦难深重的祖国受西方列强欺凌割地,也看到国民党旧官僚贪腐横行欺行霸市,建国以后,他们由衷地拥护政府、没日没夜地为建设新中国而努力,真心希望中国老百姓能从此过上好日子。

从昆明到上海后不久,我父母就搬到了万航渡路永乐村。那里是我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寄予了无限的感情。我们里弄里的很多居民,和我家一样都是1949年前后搬来居住,有资本家,资方代理,旧政府职员,各阶层民众……什么都有。无论各家是什么身份,那时的邻里关系融洽,相互帮助,相互关照,正所谓“远亲不如近邻”。文化大革命期间,我父亲以“美蒋大特务大间谍”罪名被批斗、被抄家、被缩减住房、被逼迫在里弄里打扫卫生、被专政队队员按着头向“伟大领袖”下跪认罪。我们的左邻右舍很多家庭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磨难,有的甚至忍受不了惨无人道的折磨而自尽!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永乐村,这个地处万航渡路的一所普通新式里弄,以及临近的几个里弄,信义村、梅村、还有后面棚户区太平里,因开发商动迁全部拆除,并盖上了高楼大厦。整个工程从2003年开始动迁,2009年上半年全部夷为平地,新楼于2012年开始建设,2014年全部完工建成。

前些日子回上海故地重游, 在曹家渡45路公共汽车终点站下车,抬头四下环望,眼前的景色几乎让我泪奔!过去的万航渡路早已成为历史,映入眼帘的是眼花缭乱的现代化高楼,各式各类广告招牌。过去熟悉的几个里弄成了金融中心,我们永乐村750弄的门牌居然还在,不过是高楼下挂着“星巴克”招牌的一家咖啡店。

作为一个飘泊异乡的游子,我忘不了昔日亲如一家的邻里们,更怀念从小到大一起玩耍的小朋友们,在那里发生的悲欢喜乐刻印在我的心里,成为永恒的记忆。故土,以及在这片土地上曾经发生的一切,对于我来说,始终有着极度复杂的感情。其中包括对故乡的眷恋,对逝去故人们的怀念,也承载着父辈的艰辛和磨难,那份刻骨铭心比任何时候都深刻。

回忆,让自己找到了回到故乡的方式,回到了清纯的童年和青年时代,回到了那些善良友好的邻里之间。回忆也能唤醒对那些摧残人性运动的深刻反思,让我了解人类更广阔的生命意义。我想把刻印在脑海里的这一切统统写出来,生怕那些住进高楼的下一代忘却了过往的那段历史,那段有着酸甜苦辣的过去。

那些记忆,经过了时间的过滤、沉淀,逐渐生成了时间感和距离感,爱恨情仇也渐渐淡去……在回顾往事的过程中,我希望始终保持着敏锐的触觉,怀着一颗童稚的心,通过成长过程的心窗,纯真、雅拙、真实地记录过去的日子,从而让那些记忆中的片段“活起来”,具有韵律感,呈现多种色彩,而不至于老生常谈,泛泛说教。

(网路图片)

还有,目前看到的大多有关上海的故事,无外乎“十里洋场”灯红酒绿,风花雪月,淑女绅士,感觉实在太“高大上”,离大多数上海人的生活很远。我想换一个群体,让读者也能了解一下那个时代上海弄堂里普通老百姓的日子,对本地居民来说,弄堂以及它培育出来的社区历史的记载,是上海市民文化不可缺少的一环,希望读者能从这些故事中,不光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还能洞察其人性。

张欣在为北岛“说吧,记忆---《城门开》”写过这么一段评论,我觉得特别好:记忆是私人的、自我的、主观的,而历史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由集体记忆构成的……章贻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曾提到过每个岁月的经历者都有责职把他们的记忆用文字书写,才不致使历史形成断层和真空,才不致使我们的民族重演历史的悲剧。

 

上海弄堂故事: 后记

历史是千千万万个人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形成的,任何个人或群体的经历是历史中的一个个例。

《上海弄堂故事》系列是按照个人记忆记录下来的关于万航渡路永乐村的故事,这只是发生在我个人家庭和邻里们的事,不代表这种事一定发生或不发生在别的家庭中。特别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离开永乐村,到现在书写这篇纪实系列篇《上海弄堂故事》已经几十年过去了,虽然记忆中的点点滴滴犹如发生在昨天,依然免不了会有偏差,望大家谅解。

我写《上海弄堂故事》为的是用文字记录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已经不复存在的上海弄堂和弄堂里普通人家的生活经历,为纪念已经逝去的岁月和邻里们。让我感到非常庆幸的是:在写这本书的这几周里,那些老邻居们、幼时的玩伴们和久远的故事,一个个、一桩桩又栩栩如生地回到了我的面前,回到了字里行间,并没有因为岁月而随风逝去……

于美国加州

2018年2月28日

目录

 

上海弄堂故事(1):记忆的萌芽

上海弄堂故事(2):兰英妈妈

上海弄堂故事(3):悲催的幼儿园生活

上海弄堂故事(4): “社会青年黄大哥

上海弄堂故事(5) : 太平里的野孩子

上海弄堂故事(6) 渡过三年自然灾害

上海弄堂故事(7) 不堪回首的文革噩梦

上海弄堂故事(8) 被扫地出门

上海弄堂故事(9) 一个人的芳华

上海弄堂故事(10) 我的游泳生涯 (上)

上海弄堂故事(11) 我的游泳生涯 (下 )

上海弄堂故事(12) 致那些不幸的家庭

上海弄堂故事(13):我的宝宝姐姐

上海弄堂故事(14) 我家邻居是军统

上海弄堂故事(15) 难忘昔日好伙伴

上海弄堂故事(16) 朱家一家人

上海弄堂故事(17) 我的舞台梦

上海弄堂故事(18) 三代人的轮回

上海弄堂故事(19) 与青春有关的日子

上海弄堂故事(20) 初恋,不懂得珍惜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许转载

 

注册很麻烦 发表评论于
章贻和在《往事并不如烟》中曾提到过每个岁月的经历者都有责职把他们的记忆用文字书写,才不致使历史形成断层和真空,才不致使我们的民族重演历史的悲剧
历史是千千万万个人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形成的,任何个人或群体的经历是历史中的一个个例。
========================喜欢看每个人写出真实的经历,它比历史记载更有代表性,因为真实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patricia9919' 的评论 : 谢谢理解,我会继续写
patricia9919 发表评论于
一口气全部看完,非常喜欢,期待其他关于上海往事的文章
山城汪汪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美加万花筒' 的评论 : 我看到了您的留言,临终关怀是个沉重的话题。关怀不仅是令逝者安宁,更是为了让生者无憾。如何才算真正的关怀,对临终者的尊重是第一位吧。
robato 发表评论于
喜欢看你所写的,因为相同时代,经历有某种程度上的共鸣.谢谢.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华府采菊人' 的评论 : 谢谢鼓励,我就是想用平淡的故事讲述上海普通老百姓在那段时间里的生活,只是可能目前在中国大陆连这些内容都不能发表了。
华府采菊人 发表评论于
真实的记忆,上海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是咋样就是咋样,由不得有些人的粉饰重新编写,谢谢侬。希望能督导您更多的回忆系列。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ikeOZ' 的评论 : 还有一家南货店叫“三阳泰”,不知记得否?那里是我最经常买东西的地方。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山城汪汪' 的评论 : 因为这次在博客上发表文章,让我机会发现《文学城》上不少优秀博主的文章。我对你介绍的“临终关怀”以及“如何与老人沟通”特别有感触,我会认真阅读,有机会我们再交流。谢谢!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落英如雪' 的评论 : 过去的那些日子,一直憋在心里,终于有机会一吐而快,与大家分享了。出国这些年,我也像你在“后知后觉话芳华”里所说的:拿学位,找工作......拿更高的学位,找更好的工作......终于有一天,我意识到,人生苦短,再不把过去的那些人和事记录下来,可能永远就丢失了。
谢谢鼓励,这也是自己一发不可收拾地回忆起不堪回首的往事并与大家分享的动力。让我们继续相互关注!
山城汪汪 发表评论于
因为真实,自然,所以格外动人。您写得真好,令人起敬。
土豆-禾苗 发表评论于
谢谢分享,坚定地跟读。
mikeOZ 发表评论于
谢谢文章, 看着你的文章, 想起曹家渡, 状元楼, 糟货.........
落英如雪 发表评论于
谢谢你能把你宝贵的回忆和文学城的朋友分享。 这是需要时间,耐心和才华。 更重要的是勇气。 不是每个人都有对自己的过去真实面对的勇气的。毕竟记忆既可以是温馨的美好,也可以是结痂的伤口。所有我更加感恩你可以把你的经历写出来,让我这个同代人可以印证着自己的记忆和你一起欢喜,一起叹息。说起来你南我北,家庭背景也完全不一样,但是你文中的点点滴滴我都觉得非常亲切,非常认同。或是我也有过,或是在身边的同学朋友那里听到看到过。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时代的印记吧。我们都被裹挟在时代的洪流里,尽管常常身不由已,仍然努力的抗争以期改变命运。现在虽然生活安逸,却到了“夜来幽梦忽还乡"的年纪。可叹的是,小时候的故乡真的只在梦乡了。
祝福楼主,愿你笔耕不辍,于写作中获取更大的满足和幸福。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weibao' 的评论 : 很希望能看到你的“弄堂故事”,在过去那段大变革年代,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无奈?从中也可以看到不同的人性,我们一定要把这一切记录下来。只是现在这些文章在国内也许不能发表了。
weibao 发表评论于
看了“上海弄堂故事”, 也准备写写我的弄堂故事。当年文革我的弄堂好几家有人自杀,那些情景在我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永恒的创伤。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把这些经历纪录下来,引以为戒。。。
美加万花筒 发表评论于
回复 'mini grass' 的评论 : 很高兴找到知音了!硕大一个世界,是多么的不容易?不过,我相信人性中有很多是共通的,那就是真诚与善良。我一定会继续写,还有很多值得分享。

谢谢关注!
mini grass 发表评论于
最近偶然间发现你的“上海弄堂故事”连载,拜读之后犹遇久违老友。相似的年龄,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受,令人觉得份外亲切。大多数人生活原本就如一条涧中小溪,没有那么多大起大落,但在或湍急或平缓中唱着自己独一份的歌。喜欢你文字里渗透的真实与善良,希望看到你更多的文章。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