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美国医学院录取率为5%,那些研究型医学院录取率更低。另一方面,根据AAMC(AAMC(Association of America Medical Colleges)提供了有关统计数据看(Table A-12, https://www.aamc.org/data/facts/),2017-2018年度申请总人数为51680人, 共录取了21338人(注:Matriculants-实际录取入学学生数据用于本文各图表中),总录取率为41.3%。如何看待两个录取率的巨大差别?下面根据AAMC数据(2017-2018年度,Table A-12, Table A 2.6 和Table A-23)图形化,谈谈自己的理解,仅供参考。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两个统计数据,一个是各个族群申请人的分布情况,一个是录取的考生族群分布情况,这两个分布应该差不多是一致的,如图1所示。它们的一致性导致一个结论:各个族群的范围之内录取率基本一致。以申请人数大户白人为例,申请人数百分比46%,录取的人占其总体录取人近一半(49.6%), 而其录取比率(10585/23937=)44.2%, 接近平均录取率或略高于3个百分点。再以亚裔数据为例,亚裔总申请人数为10499, 录取了4481人,录取率为42.7%, 和总平均录取率(41.3%) 一致或者略高一个百分点。从报考人数看,亚裔占总申请人数的20.3%,占所有的录取入学人数的百分比也差不多是21%,高一个百分点。另一个差别比较大就是外国人(非公民,无绿卡)申请人占总申请人4%,录取的不到总录取人数的1.3%,录取率(275/1917=)14.3%, 远低于平均值,属于比较特殊的情况。
图1 各个族群申请人的分布百分比,以及在录取的考生族群分布百分比
因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待录取率:局部和整体。仍以亚裔为例,从局部看,暗示医学院报考是亚裔申请人之间的竞争,如果考虑到亚裔组成情况,即包括了印度裔,韩裔,华裔和其他,在亚裔这个池子里,华裔录取率又占多少?估计大约10-30%左右波动(具体各个医学院是差别很大)。从整体看,亚裔21%的录取分额更能代表亚裔的录取率。把亚裔的录取人数放到整个申请人数里(51680人)来考虑的“录取率”不能反映实际情况,因为“录取率”变成了(4481/51680=)8.7%,华裔“录取率”差不多就是5%左右了。
录取率和申请人的毕业大学应该有一定的统计关联,遗憾的是没有这方面的统计数据,也许有的大学可能提供有关数据,但不一定具细到族群。不过,AAMC Table A-2.6 给出了各个大学亚裔的报考人数和总体人数数据,或多或少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些有意义的信息。比如说,来自七所常青藤联盟的亚裔报考人数为718, 占这七所总申请人数(1804)的39.8%(厉害),在整个亚裔报名人数中的比例只有(718/10499=)6.8%。 假设他们全部被录取,也仅仅是亚裔录取人数的(718/4481=)16.1%,况且也不可能是百分百被录取,因此比例会低于16.1%(估计10%应该有)。所以从百分比6.8%看,为了报考医学院而爬藤似乎更是一种情怀,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6.8%的比例会给人一种“物以稀为贵”的感觉,或轻或重,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将Table A-2.6中有关考生所属大学换成排名( US news 2018美国大学排名),我们可以了解亚裔考生来源大学排名分布情况,如图2所示(注:Table A-2.6也包括了加拿大的几所大学的亚裔申请人数,由于这些学校未在美国大学排名体系里,就没有包括在图2里)。由图可见,来自大学排名前十名的考生有691人,排名前20名大学申请人共计1557(近一半来自常青藤的申请者),前30名(包括第30名)大学申请人数近3360人,前40名大学申请人数近3790人,前50名大学申请人近4843,已经超过(亚裔)录取总人数。这并不是说,录取的都是来自前50名的大学的毕业生,但估计大部分是。
图2 亚裔申请人数和大学(US News)排名的关系(from Table A-2.6. 大学排名参考US News 网站2018大学排名)
另一个和录取率有关的重要统计表格就是Table A-23,它把录取率(此处称接受率更恰当些)和所有申请人GPA/MCAT成绩组合联系起来。图3(a)中绿箭头所指的MCAT/GPA组合对应的录取率在平均(红)线上(40%)。可以看出,GPA/MCAT组合一高一低影响录取率,宁可MCAT和GPA高低搭配,也不要低高搭配。高MCAT低GPA的申请者相对较少,录取率还不低,说明MCAT似乎相对GPA更重要些。当然,最好合理搭配,GPA(3.40-3.59)/MCAT(510-513)组合录取率55.1%可视为一个临界值。从图3(b)申请者比较集中在一定范围,不像图3(a)揭示的、MCAT/GPA组合和录取率成正线性关系,当然不用说,大家都知道。
图3(a) 考生的录取率和MCAT/GPA关系; (b) 申请人数和MCAT/GPA关系
可以归纳如下,亚裔(2017-2018)占整个医学院申请人数20%,占总录取人数也是20%,这意味着亚裔在20%份额里竞争。按亚裔申请人的毕业学校排名看,来自前1-10名大学为6.6%,来自排名11-20占8.2%, 来自排名21-30占17.0%, 来自排名31-40占6.3%, 排名41-50名12.0%。来自前排名30名大学共计占32%,总人数3360。
最后的题外话:凡事走过医学院申请之旅的人一定深有感触,医学院录取难预测,或被录取或者被拒绝总有理由,也许一个“理由”就让人前功尽弃,但被录取也许需要足够多的理由。能够获得面试机会的人数估计大约是每个医学院招生人数的2-3倍,且面试方式多种多样,一般都是一组一组地阶段性进行,这些局部数据统计(录取率)肯定与统计平均有偏差。每个医学院面试运作模式也不一样,有的采取一对一面试,轮流二对一,或者三对一,有的学校采用群面试方式,有关信息在一些医学院报考论坛可以提前了解到(当然通知你面试的学校会告诉你面试程序,但提前心中有数没有错)。一对一更侧重个人第一印象,主观因素比重大一些,而群面更客观比较一组人的临场反应能力。能否获得面试机会或多或少能够从MCAT/GPA预测到,面试后的结果就比较难预测了。另外,普遍认为能够拿到面试机会说明你的成绩MCAT/GPA被认可过关,但不要误以为MCAT/GPA不再左右面试或者录取。MCAT/GPA比较弱的考生,如在平均范围内,也就是可录可不录的尴尬范围,面试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面试官可能对你会更严苛,其潜台词变成了:你的条件一般般,给我一个理由为什么要选择你。医学院的录取不是仅凭一锤子买卖(如考个好分数的MCAT/GPA,好的大学排名)来决定的,一个考生某一方面弱,需要另一方面更强来弥补,当然方方面面都强就不用说了,没有明显的弱点是关键。虽然录取过程带有一些无法控制和预测的因素,考生能够做的就是要事事具细,任何方面的功夫一定做足。即使有一失,不要失去信心,不是还有27%的亚裔考生没有放弃再申请吗。坚持并成为42.7%里的一员,不应该是一个梦想!
(所用数据圴来自AAMC官方网站,在输入数据计算制图过程中,难免有差错,仅供参考,欢迎转载,感谢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