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工作的这二十年,换了好几个公司,认识的,打过交道的人,足有上百人。我想写写对我的职业成长有重要影响的几个人。
我们在学校里学的知识,远远不能应付工作的各种需要。如果公司不提供职业素质培训,自己就要多看书,多思考。我刚开始工作的几个公司都没有像样的职业培训,而且我只要一看英文的非专业书,就会打瞌睡。现在回想起来,我的有些能力和思维方式,是从我周围的同事和老板们身上学到的。
第一位对我有深刻影响的是我的第一位老板。我在美国研究生毕业找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个制造公司的一个部门做软件技术支持。老板是一个年近六十的白人,电子工程师出身,组里其他人也是工程师,但不是软件方面的。我的这份工作实际上大部分时间都在接用户电话。对于我这个刚刚毕业的,英文听说很弱的人来说,这还真是一份有挑战的工作。那时候老美可能很少和英文说得磕磕巴巴,有很重口音的人说过话,许多打电话来的人一开始都听不懂我讲话,其实我也听不懂他们讲话。很多时候我都是在电话上和对方重复那些对话。我想老板一开始对我是失望的,但是他从来没有表现出来过。我就这样在电话上磨了几个月的英文,英文口语和听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我后来向老板提出要修改软件的用户手册,因为我觉得原来的用户手册写得不够清楚。我老板很高兴地同意了。后来他好几天都坐在我旁边,在我的修改稿的基础上,一个字一个字地纠正。后来还联系出版社正式出版了。我摸着新印刷出来的书,内心还是很激动的。现在想想,当初我老板还是为我这个英文为非母语的人担了很大风险的。
这个组的工程师是专门为公司各种技术流程建立标准的。我通过自学,给组里建立了一个网站,方便他们和外组的工程师们修改和公布标准。后来这个组和合作的日本公司做一个项目,要把他们不同的标准文件整合起来。日本人过来参加会议,我也被邀请参加。其实我只是个合同工,他们讨论的大部分内容也和我的工作无关。我有了被尊重的感觉。后来我们这边要派人过去参加会议,老板问我去不去,我婉言谢绝了,因为我当时还没有办绿卡,生怕出了美国就回不来了。他们去了日本,回来还送了我礼物。
这个组越来越像一个大家庭了,老板非常和蔼,从不发火。有时开会时那些工程师们争论不休,老板也总是乐呵呵地听着。出去吃饭,老板或者同事一定要替我拉椅子,出入大门时他们一定会为我拉门,绅士得不得了。不给他们机会他们还不乐意。
只是我意识到这里毕竟不是我要待的长久之地,我想做软件开发,而不是修改小错误和做技术支持。于是我自学了Java,找到了一份编程的工作,就向老板辞职了。老板有些吃惊,但还是支持我的选择。全组人最后去吃了一顿饭,老板送了我一个瓷做的小房子,是祝愿我早日买下自己的房子。
后来我又一次换工作的时候,请他为我做reference。我拿到offer的时候,HR的人告诉我,他给我做的reference是他做了HR这么多年都很难忘的。
我的第一位老板一直在我心中有着光辉的形象,如师如父般。以至于我当了老板,对我的组员如朋友如孩子般对待,我认为都是应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