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蕖是荷花的古称。中学时学过李渔的《芙蕖》。课文具体内容已忘记,只记得文中一句,也是此文的中心思想,“芙蕖之可人,其事不一而足”。还记得每每讲到这里,同学们就看着我笑。才知道爱好古典文学的父亲给起的这个名字除了他的讲解,原来还有其它出处,此为我的荷花缘之一。
中学和大学暑假时常和同学们或发小们三五成群到圆明园去玩儿。那时的圆明园还没有围起来,我们除了在古迹旁捉迷藏,追逐打闹外,还喜欢观赏荷塘里的荷花,采荷叶作遮阳伞,采莲蓬来吃。我的少年时代在荷塘边度过了很多美好时光,此为我的荷花缘之二。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是我中学时最喜欢的课文之一,几乎可以通篇背出。当时只是觉得此文清新优雅,意境幽远,却无法真正体会先生当时的心境。人到中年后,再读先生此文,才更能体会先生的情怀。自己自创的一个小菜,想到先生此文得到灵感也以此命名。此为我的荷花缘之三。(这里可以看到此菜的具体信息:http://www.aaccb.org/index.php?case=archive&act=show&aid=530)
喜爱荷花除了这些荷花缘外,还有尽人皆知它的可目之处,以下片子示之,我的荷花情缘还在继续。。。
第一组:2016 暑期探亲与中学好友游颐和园赏荷
当时天阴,偶尔太阳光从云缝中散射到荷花上。只练了半年摄影,首次拍荷的我,不懂什么摄影技巧。只凭感觉去捕捉荷花之美以及散落阳光把荷花点缀得更加晶莹剔透,还有些许舞台效应。
1
2
3
4
像不像荷花灯?
5
6 无可奈何花落去
7 生命的延续
8. 双荷遥相望
此片被我们摄影学会选中参加去年摄影展,并被选放在影展的海报上。以下是我写的介绍:
I captured this picture when I visited Summer Palace in Beijing accompanied by my best friend from childhood in Beijing in July, 2016. These two lotus flowers remind me of my friend and I who are watching over each other, even though we are apart, one lives in America, the other one lives in China. I took the shot in front of a leaf so it covers the flower further away like a semi-transparent curtain. It looks like they are watching each other from a distance.
我是在2016年七月和我的发小一起参观北京颐和园的时候拍下的这张照片。这两枝荷花让我想到了我和发小虽然不在一起,一个在美国,一个在中国,却看顾着彼此。我拍的时候靠近一片叶子,让它象一幅半透明的帘子遮住远处的荷花。就好像它们在遥遥相望。
July 2016 Summer Palace, Beijing, China
Canon 5D3 70-200mm lens. F4 1/1250sec 200mm ISO 200
第二组 2017 初夏,我的舞蹈老师买了一个庄园,里面有一大片池塘,有一大片荷花开放,老师盛情邀请我去那里拍摄。我和两位摄友一起去好好享受了一下专属拍摄的特权。
9
10
以下几张是土炮(适马150-600MM)轰出的微距
11
12
13 把水珠拍成琥珀,有木有?
14 尝试了一下OVER拍摄,后期高调的处理。让杂乱的环境变得简单有序,有自己喜欢的意境。
第三组
摄友家后院的荷花又开放了。负责我们摄影学会暑期拍摄活动的我,除了带大家去CADDO LAKE大动干戈一番,也在摄友的小院儿里大干了一场。因为背景略散乱,也没有阳光,我决定拍高调,走小清新路线,展示荷花瓣薄如蝉翼,轻纱般透亮,又层层叠叠的不同一般的美感。
15
16
17
18
还玩儿了下相机合成的双重曝光
19
20
21
22
23 小荷初露尖尖角 (一张片练构图和意境)
第四组
植物园的荷花和睡莲开了。我为了试新买的一镜走天下(腾龙28-300MM)赶去拍了几张
24
24
25
26
菜鸟学习阶段,全凭感觉和学到的技术在练习,拍摄和后期都没有固定章法。但是每拍都狠用心,以唯美为主调。喜欢荷花,期待今夏再会!感谢大家观赏,期待提供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