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期写的英文,全是为了应付老师们的功课。有几篇作业,虽然被当作范文在课堂念,现在却一点也想不起到底都写了些啥:)反正是交功课哈,文字通顺,字数过关也就差不多了:))
唯有上美国历史101的那门课,写的那第一篇的RESEARCH PAPER,让我一直念念不忘。
我甚至还记得那时初夏的天色,去学校时走的那条LOCAL小路,两边都是红砖的旧楼,有杂货小店,也有卖酒的,却不记得有咖啡店。居民们都很平和友善呢。走在路上,每一天都心情愉悦,如同那时青春的阳光。
那篇论文,好象连标点带双行空间,要十页纸?形式不限,内容却要和美国历史101有关。我很自然地,选择了早期华裔移民的题目,一为好奇,二为另类寻根---因为那些先民,多数来自我的珠三角故乡。
那时出国不算久,我还常常收到高中好友们的来信,那真是幸福的时刻。写回信写习惯了,于是我的这第一篇论文,用的也是书信体。
第一封信:父亲,我此刻正在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山洞外。工作很辛苦,甚至危险。我们必须要在窄窄的山缝间,掘出一条通道。我们身上绑着长绳,吊在山崖间锤打硬石。有时则要挖山洞。。。最危险的工作都是唐人在做,因为我们灵活能干而且廉价。。。我没事,代问好家乡各位。
第三封信:父亲,我现在一处很大的果园里,帮主人家种橙果树。这里的夏天真热。我把以前在家乡学会的种树和栽培本领全都用上了,工作得很尽力,也很愉快。我甚至培育出一个新品种,主人很高兴,他说,会用我的名字来命名这棵新的橘子树。。。
第五封信:父亲,我很开心地告诉你,我已经储够了钱,可以回乡娶妻啦。请您帮我找一门合适的人家,我半年之后回乡办喜事。。。
第八封信:父亲,好久没有您的消息了,甚为挂念。排华的浪潮一波接一波。我以前做工的地方都回不去了。我们一群华工只好往北部山区去,那里有矿场。我们先坐了一程汽船,现在把所有的家当担在身上,走山路。希望到了那里,能有稳定的居所。。。
第十封信:父亲,千辛万苦,我终于有了本钱,可以开一家餐馆了。我想好了,名字就叫“新新”,代表了新的希望。。。
这篇所谓的“论文”,最终被老师打了个A-,不知道是我那时的字句多错呢,还是内容渗水太多:))评语写道:我很喜欢阅读你的文章,描写生动,你把主人公放到不同的时期和环境,而他经历的,正是早期华工的真实写照。。。
是的,他们也曾经有过梦想,有过努力,有过打压,有过成功。他们以群体或数字的方式存在,他们,也曾有过热血青春。
如此,我把那时的情怀,投入到没有岁月鸿沟的文字。我一直记得,那个拥有“新新”小店的华人和他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