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天之载无声无臭=结尾句-《中庸》CH33之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庸》作者以天命之谓性构建一个理想的乌托邦,建议以慎独为出发点的人性修养的基本原则,君子以此诚心诚意去修身,进一步就可以治国平天下。故在此章曰:君子笃恭而天下平,这句话和老子的无为而治,可谓是異曲同功。而且《中庸》一书則引用诗经的一句话作为全书的总结: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这是国学之伟大处,因为它不借用任何具有神秘主义(mystic)的童话故事以敍述老天爷的创造天地与万物。

 

〖中庸CH33第三部分之原文〗

 

1、诗曰:奏假无言,时靡有争。” 2、是故君子不賞而民劝,3、不怒而民威于鈇鉞。4、诗曰:丕显惟德,百辟而刑之。” 5、是故君子笃恭而天下平。6、诗曰:予怀明德,不大声以色。” 7、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末也。” 8、诗曰:德輶如毛9、毛猶有倫。10上天之载,无声无臭。至矣。

 

〖中庸CH33第三部分之白话文〗

 

1、诗经说:神灵在降临时虽然没有言语,卻能使人粛敬而没有争论。[注:奏=进奉神灵。假=至、降临。靡有=没有。]

2、所以君子不必行赏而人民就互相劝勉为善。[注:赏=行赏。劝=劝勉为善。]

3、不必发怒而人民比受到斧头的刑罚更畏惧。[注:威=畏惧。鈇鉞=斧头。]

4、诗经说:大大地显示你的德行,所有的诸侯都来效法他。[注:丕显=大大地显示。惟=语助词,无意。百=所有的。辟=诸侯。刑=型、效法。]

5、因此君子自身笃厚恭敬、天下就自然太平。[注:笃恭=笃厚恭敬。]

6、诗经说:我怀有光明的品德,绝对不用大声和厉色。[注:予=我。怀=怀有。明德=光明的品德。以=与。]

7、孔子说:用大声厉色教化人民,是最下等的行为。[注:以=用以。化=教化。]

8、诗经说:德行轻如毫毛。[注:輶=轻。]

9、毫毛还是有东西可以比拟。[注:犹=还是。伦=比拟。]

10、诗经又说:上天化生万物时,既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就是最高的境界。[注:载=化生万物。至=最高的境界。]

 

〖讨论〗

 

1、老天爷化生万物之时,只是在观看,没有声音,也没有气味。这就是中国人的创世纪哲学。国学的《伦语》是提倡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的哲学,而《中庸》是总结为一个字而已。笔者认为这就是此第三部分中的第一句奏假无言的含义,而此句与CH1的第一句天命之谓性是互相呼应。

 

2、君子效法老天爷的化生万物方法以治国平天下,只要在位的君子以诚修身,並且诚心诚意地待人处事,人民效法如此的圣人,就可以不賞而民劝,不怒而民惧。不以大声厉色去教育人民,所以说当君子弘扬诚实的伟大德行的话,各国诸侯都会自动效法。因此君子本身笃实恭敬的话,天下就自然太平了。《伦语》也有此一说,在卫灵公篇有: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欤!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3、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p.1021“引用清末的康有为描述上天之载无声无臭为天造之世。康有为的意思是:一个无人间烦恼的世界,就是天造之世。笔者认为《心经》中的覌自在菩蕯……照見五蕴皆空。就同于所谓的天造之世", 因为五蕴皆空后才能杜绝一切煩恼、才会有无声无臭的天造之世。所以《中庸》一书的的宗教气息是非常浓厚的,朱子()在序中就言此篇乃孔门传授心法。有宗教气息而没有神秘主义的言论,而且又以修养自身道德为基本功,乃是最高明的形上学。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