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清涟怎样妖魔化默克尔?——其欺骗性逻辑种种
“美国华人”公众号。Id:ChineseAmericans。
日前,张裕博士撰文《请不要以偏见和武断乱批瑞典—致何清涟女士和美国之音中文部》有理有据地指出何清涟有关瑞典文章中的九个错误,对此何清涟无法否认。笔者又好奇地找到何清涟写德国及欧洲问题的十几篇文章,发现同样是谬误百出。
因为支持张裕驳斥何清涟文章中的谬误,我和张裕一起被何拉到推特上示众辱骂。但是,我们旅欧华人知识分子不可无视何清涟的文章,因为她的错误观点依仗美国之音强大的推介力,像病菌一样广泛传播开去,被很多不明真相的华人读者所接受。一些从未到过欧洲的中国人,竟然口口声声指责欧洲左派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这与何清涟长期对欧洲的恶意批评不能说没有关系。
在何清涟论及德国及欧洲等十几篇文章中,充满了对欧洲人道精神及人文价值观的仇视与轻蔑,对流离失所的弱势难民的歧视与排斥,以及对欧洲政治经济事务的无知与胡说。我不会德文,但我本人曾是联合国送往瑞典的配额难民,现在是欧盟公民,因此,与瑞典基本相似的德国情况,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撰写此文,我没有遵循张裕式的考据学写法,而是以常识理性,一一指出何清涟文中的欺骗性逻辑,包括一些逻辑推理上或非形式逻辑上的谬误。具体分析如下:
一、谬误类比:将人道救助污蔑为纳粹罪行
在《德国的戏剧:默克尔王座下的民意基础》一文中,何清涟说:“在此我不得不提醒读者,考虑到政治正确对德国民众的裹挟力时,不要忘记汉娜·阿伦特在二战后反思屠杀犹太人时,提出的‘平庸之恶’(the Banality of Evil)。‘平庸之恶’意指极权体制下人们在意识形态裹挟下无思想、无责任的犯罪。‘欢迎文化’虽然不是犯罪,但也是民众在意识形态裹挟之下一种无思想、无责任的行为。反思欧洲难民潮的缘起,批评默克尔的时候,不要忘记在意识形态裹挟下大行其道的‘欢迎文化’。”
在此,默克尔对待难民的富有人道精神的欢迎态度,被善恶不分的何清涟,拿来与“平庸之恶”这种纳粹罪行类比,以此抹黑默克尔。这种极端恶劣的不当类比,可能与何清涟本人的知识面与心理毛病有关。何清涟似乎不知道德国在1949年将难民庇护条款列入基本法(宪法),也不知道联合国的《难民地位公约》要求各个缔约国善待难民,而默克尔只是在践行各种公约条款时,有点过于慷慨而已。
在何清涟的心理上似乎有一种奇怪的黑暗冲动,这种黑暗冲动令她不能容忍美好的东西,例如德国默克尔与瑞典女性对难民的仁慈。除了在《美国之音》的文章中故意将默克尔等同于纳粹之外,在2017年2月20日的推特上,何清涟捏造假资料称“瑞典强奸率高发”,恶毒嘲讽说“瑞典妇女开心愿意”被强奸。怀着这种强烈的恶意,何清涟无视这一点:尽管德国因接收难民太多而遭到某些困难,但默克尔总理的这个做法,仍然是这个冷漠世界的一线稀有的人性之光。
二、错误比较:混淆川普禁穆令与德国遣返难民
在《德国的戏剧:默克尔难民政策悄然转身》一文中,何清涟说,川普的七国旅行禁令与德国遣返难民计划“内容相同”,由此指责默克尔的“说一套做一套”。
这就将两件不具可比性的事情拿来比较,混淆了旅客、移民和难民等不同概念,犯下比较对象不当的错误。川普的七国禁穆令所针对的,是一些持合法入境签证的访问者,以及少数早获绿卡的老移民。而德国遣返的,是那些经过德国联邦难民局审核、不符合日内瓦公约的外国人,即没有资格享受庇护待遇的人。由于那些人没有德国的合法居留,所以要遣送出境。这不是默克尔个人的发明,我们瑞典和欧洲其他国家都是这么做的。
三、滑坡推论:默克尔毁灭德国与欧洲
在《德国的戏剧:默克尔难民政策悄然转身》一文里,何清涟如此攻击默克尔:“作为政治家来说,她明显缺乏前瞻能力,由她充当总导演的德国难民戏剧,不仅毁了德国,还毁了欧洲,逼得英国痛下决心退欧,让欧盟的前途变得晦暗不明,欧洲各国保守势力抬头。”
这是一系列滑坡推论。这种逻辑谬论不合理地使用因果关系,以缺乏中介论证的断语,一路引申出默克尔不但危害德国还危害欧洲,就连英国脱欧也是默克尔的错,从而引出默克尔是万恶之源的可笑结论。
但何清涟的断语只是她自己的主观臆想而已。2016年10月,在大批难民入境一年时,“德国邮政”发表一个研究报告说:德国人的幸福指数近年最高。更多资料显示,德国经济在难民到来后反而更繁荣。近年来德国外贸顺差保持了世界第一,而且被世界评级机构评为“最佳国际形象的国家”的第一位。2017年“全球最佳国家”评比,被何清涟断言“毁了”的德国排名第四,被她污蔑为“强奸案高发”的瑞典排名第六,都在排名第七的美国前面。
此外,英国退欧也不是如何清涟所说全因为难民问题,英国主要是不愿接受欧盟国家、尤其是东欧的波兰、保加利亚等国劳工自由合法地去英国工作。
四、诉诸无知:难民在德国享有法外特权
在《德国的戏剧:“政治正确”高于国家安全》一文中,何清涟说:“难民在德国享有法外特权,强奸不受惩罚。”但她没有在文章中列举任何事实,来证明有难民在德国犯罪后没受到惩罚。据报道,对难民中的一些犯案肇事者,德国刑警启动了快速审理拘留机制。
这是一种诉诸无知的逻辑谬误。在应对某事真假存疑时,断定某事是真的,因此是不恰当的推理。在海外《独立评论》论坛上,一位来自德国的网友铁梅批评何清涟说:“耸人听闻!对不了解的事情摸到一个角就以为是真相。上个月开始,已经一个个的判刑(指犯罪的难民)的报道出来了。”
五、移花接木:将“无条件基本收入”归于左派
在《你能不劳而获,只因别人代你负重前行》一文中,何清涟谈瑞士就“无条件基本收入”计划进行公投一事,指政府派发免费午餐的计划,是“患上福利饥渴症的人”提出的,类似美国左派的“桑德斯旋风”。这就让人误以为该计划是一个左派提案。
然而真实的情况却相反。瑞士的“无条件基本收入”来自右派的建议,因遭到工会等左派的反对而被否决。左派不愿意用这个方法来取代已有的福利制度。
何清涟在这里犯下的是移花接木的错误。“社会福利”不是左派专有主张,一些大右派经济学家如Milton Friedman就提出过“无条件基本收入”。但何清涟利用人们对词语的习惯性理解——主张福利必是左派所为,欺骗性地糊弄中文读者,故意把这个失败的提案,推到欧洲激进左翼听从“自由马克思主义者”的召唤上去。
缺少有关欧洲的知识,却对欧洲事务横加指责。何清涟一味斥责欧洲左派搞福利,似乎不知道欧洲福利制度的创始人是德国著名保守主义右派"铁血首相"俾斯麦 —— 他在1880年代镇压左派的社会民主党人的同时,就开始推行有利于劳工的德国社会保险制度。
六、诉诸人身谬误 —— 归咎于默克尔个人之“德”
在《德国的戏剧:默克尔难民政策悄然转身》一文中,何清涟指默克尔2015年以来在难民政策上犯了大错,说要“审视其能其德”。如同刀笔吏,何清涟在其文中对默克尔使用了大量而繁琐的贬义词,例如:占领道德高地,唱高调,破坏秩序,操纵国内政治,顽固坚持,善于作秀,虚伪矫情,言行不一,政客的油滑圆熟,太冷血,……。
这些用词不可不谓毒辣,似乎就把“欧洲女王”从道德虚言的云端上拽下来了。但是,凡是有正常认知能力的人都会看到:即使德国的难民政策有什么失误,也与默克尔个人品质的关系不大。
旅德三十年的华裔学者彭小明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一个在德国民间具有代表性的看法,即:默克尔的难民政策并不是她突发奇想、故意作秀,实在是万不得已。彭小明回顾了2015年欧洲边境的危急情况,大量难民濒死垂危,有些国家见死不救。德国是欧盟的龙头老大,必须站出来为人的生命、为欧洲传统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说话。当时默克尔的决定不但得到了执政党全党的支持,而且得到了欧盟主席容克的高度赞扬。
默克尔所为,是德国基本法(宪法)和联合国公约赋予德国政府的人道义务。但她特别真诚地去履行这样的义务,而不是像其他政客一样敷衍了事,这里当然还有她个人的政治道德因素。就如默克尔自己所说:“如果德国见死不救,那这不再是我的德国。”
由此可见,何清涟这次犯下的是诉诸人身谬误,即对人不对事。何指责默克尔在人格、动机、态度等方面存在一些负面品质,因而导致错误的德国难民政策。其实,德国难民潮以及处理方式是当时的大势所趋,各方面的的因素使默克尔别无选择。但何清涟却无能认识欧洲大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及诸多现实因素,只是以人身攻击为能事。
七、基本归因谬误:德国人受政治正确所裹挟
既然默克尔如此无德,德国人为什么还会支持她的难民政策呢?何清涟断言说:“推根溯源,都是欧洲左派政治长期以来坚持所谓政治正确惹的祸。”
政治正确就这样成了一个万恶不赦的罪名,被何清涟归结成为德国走错方向的理论根源。她在其多篇文章中讨伐不休,例如:“德国人受到政治正确之裹挟,被所谓政治正确长久压抑”;“是欧美长期奉行、且已意识形态化的政治正确霸权”;“媒体追随政府以保持政治正确性,对舆论专制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然而,政治正确文化产生于美国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并不源自欧洲。这种反歧视的社会文化包含四项原则,除了同性恋之外,竟然有三项是保护何清涟本人的,例如:不能冒犯少数族裔;不能冒犯女性;不能冒犯不同的信仰或政见持有者。
身为亚裔、女性和持不同政见者,何清涟本人长期受到美国政治正确文化的保护,她不仅不感恩,还把这一来自美国的社会文化,作为罪名加诸于德国头上。
那么,德国人接收难民的真实原因到底是什么呢?华盛顿邮报曾访问一些在慕尼黑欢迎难民的德国人,多数人说想要弥补德国以前的暴行。除了想要赎罪的历史原因之外,还有人想要回报本国难民被他国收留过的恩情。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欧洲大国,德国想要承担道义,带头遵守国际难民法和欧洲共同庇护体系,保障难民权利。
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救助身处战火中的难民是一种人道行为,也是道德问题,与政治无关,与“政治正确”更是无关。但对这些普通常识,为什么美国之音评论员何清涟会有理解上的障碍?何清涟在这里犯了基本归因谬误。她的认知系统歪曲了来自欧洲的信息。
八、确认性偏见:左派文化创造默克尔
确认性偏见是一种认知偏误,指人们带有偏见,不顾事实,选择性地收集信息,并按照自己的主观想法去解读信息。这种偏见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
由于何清涟持一种极端的右倾立场,她在攻击默克尔的时候趁机大批左派。例如,何清涟说:“历史将如此总结这场德国的戏剧:源远流长的左派文化创造出了默克尔这样的领袖。” “科隆12·31大规模难民性侵事件,推根溯源,都是欧洲左派政治长期以来坚持所谓政治正确惹的祸。” “ 德国陷入难民危机,有默克尔个人的因素,但她绝非一个人在战斗,支持她守住难民政策的支柱力量,主要有本国一众左派……”
其实,默克尔是一个具有人道关怀的右派领袖。她出身于一个基督教福音教派牧师家庭,信仰上帝,遵守基督教的戒律:“爱你的邻人。” 同时,默克尔领导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是一个右派政党,如果默克尔的政策真受左派影响,那她肯定会遭到本党抵制。但事实是,默克尔不久前以89.5%的支持率再次当选党主席。在大量难民入境后,默克尔曾在本党 —— 基民盟全国代表大会上,获得全场起立、长时间的令人感动不已的掌声。
就笔者所知,欧洲右派只要不是极右,并不一概排斥难民。例如瑞典保守党的前首相雷因费尔特,就曾喊出 “打开心胸欢迎难民” 的声音。即使在以保守著称的德国巴伐利亚州,右派州长泽霍佛不同意默克尔的难民不设上限说法,也没有根本否定接受难民的做法。
当然,接收上百万难民给德国带来了困难,出现了机制和能力不够的问题,同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融合不易。这些都是事实,但德国人有能力对自己的政策做出合理调整。
九、分类谬误:把接受难民当作经济项目
在谈德国难民问题时,何清涟还出现了明显的归类错误。笔者在此引用旅德华人学者钱跃君的看法: “她(何清涟)把那些基本事实都说错,例如说因为接受难民,导致德国负债,而恰恰在默克尔时代,德国从上世纪80年代迄今,首次(2015年)实现财政无赤字。她说难民夺了德国的工作位置,而事实是,现在达到两德统一以来德国失业率的最低点。从观念上,何把德国接受难民错误地当作经济项目来讨论利与弊,且不知,救人一命这不是经济项目,这是出于传统道德。……等等。”
由此可见,何清涟的政治立场,和主张向难民开枪的德国极右翼民粹主义选项党是一致的。据笔者所知,何的现任丈夫程晓农是接受政治庇护留在美国的,如果是以妻子身份留美,那么何清涟应属“难民依亲”。这是在流亡人士中比较普遍的“挤车效应”,已挤上难民救助车的人,坚决要把后来者踢下车去。
…………………………
清理何清涟的上述九点逻辑谬误,笔者心里相当震惊。像默克尔这样有良知、有同情心的政治家,竟然会因为救援别国的难民,遭受来自中文媒体如此恶毒的攻击。问题不在于一个对欧洲无知的何清涟,问题更在于:这种谬论在中文读者中有相当大的市场,当今中国人似乎不相信善与美的人道精神,他们更容易被歧视弱势群体的恶毒言论所煽动。
关于默克尔的历史意义,《时代周刊》早就做出了评价:“默克尔举起了另一个价值观的旗帜,就是人性,善良,宽容。让世人看到,德国以它的强大,可以致力于挽救世界,而不是破坏世界”。
茉莉 完稿于瑞典松兹瓦尔 2017年3月1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