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书的魅力不听不知道

听说评书大师单田芳先生今日去世,耳畔又回响起单先生那略带沙哑而引人入胜的一个个名著评书,也禁不住说下评书之魅力,以为纪念。

多年前,对单先生的评书一听钟情,一日不听如隔三秋。三国演义那些广为流传的故事被单先生绘声绘色的语言讲得栩栩如生引人入胜。记得每日午餐之时,匆匆几口果腹后就恭耳静候那半个小时与单先生的电波约会,享受评书之魅力。

那时,收音机是学生的主要娱乐方式,选择节目由不得自己,评书的时间安排在中午十二点半到一点,伴随着先生那“要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始终不变的结束语,进入午休的梦乡,日复一日乐此不疲。

在生活单调的年代,大师的评书成为文化滋养的亮点和永远的美好回忆。虽不见万人空巷的景象,但确有为听评书而室内万籁俱寂。

说来也巧,相隔多年后,最近在手机上又听了一遍单先生的三国演义,当然今非昔比,手机的方便可随时随地开听,驾车散步做饭皆为机会,不用再追随电台的时间表,所以今欣赏单先生的评书可以做到短平快。

同位大师,同套评书,间隔数载,温故知新,感慨不已。即叹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时光流逝,也有再听故事时的人生感悟,正如辛弃疾所言”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评书的魅力在于听,静静得听,尽情的听,不受环境及图像的干扰,闭目养神中,随着单先生的讲述,把思绪沉浸回朔到几千年前的古战场,塑造着那一个个英雄形象,“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想象是无限的,天马行空,上天入海,阴晴圆缺,悲欢离合,都在自己的思绪中随意展开,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后来评书也登上电视的大雅之堂,四大评书大师袁阔成,单天芳,刘兰芳,田连成的芳容风采一展四海,但本人仍喜好只听不看,让大师的声音尽出风头,大师们功底的最高境界就是各自独特的声音魅力,电视上手持羽扇的形象不知是否能锦上添花,但更相信坚持扬长避短以声夺人。

似乎评书这一行当不甚景气,面对色彩缤纷真假难分的时代,要说服年轻人静下心思吃大苦而为听众寡付出的确不易。能像赵本山把东北二人转唱红遍大江南北,走向世界者毕竟是凤毛麟角,而且能否长远也是前途未知。

先生去了,但评书仍存,声音永在,是评书喜爱者的财富。

客旅者之路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爱零零吧' 的评论 : 单先生走了,感谢他曾带给我们美好的文化享受及留给我们的丰富作品。
爱零零吧 发表评论于
真的么?从小听着他说的评书长大的。很多美好的回忆。好多人都记住了他那洪亮的声音和生动的描绘与演说。

沉痛哀悼他老人家的离去,一定去了天堂。为他祈祷。。。

为他在心里落泪。想起他起来,有亲切的感觉,但是在远方的那位用心来说书的大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