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遇春
一
大禹的父亲鲧,因为治水无功,朝廷就把他的头给砍了。
朝廷这一杀头的行为,既是对鲧绩效不彰的惩处,又是对民众的一个交代、一种态度。当然,这也是朝廷借人头卸责的一个措施——以此来消弭民众的怨气。
民众的怨气,主要是因为,鲧治水,钱也花了,人力也费了,时间也给了,但是,一无所获,甚至越治越乱,大家还是要受洪涝灾害的苦。就因为这,民众甚至认为:这有朝廷与没朝廷似乎没有两样。
禹的父亲被诛杀之后,大禹作为儿子,其痛苦伤心是可想而知的。
大禹的痛苦伤心,里面有对父亲深深的怀念;当然,也有对父亲沉沉的痛惜。在禹的心中,父亲九年治水,虽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啊!谁知到头来却落了个杀头的结果:身首异处,死无全尸。这是多么令人悲痛欲绝的结局啊!
生在朝廷的大地上,长在朝廷的制度下,大禹心中虽然说有一腔子的苦痛伤心,可是,面对父亲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却被治罪杀头的政治环境和社会氛围,他也只能把满腹的委屈和伤心重重地压在胸中、埋藏心底。
能爬上最高统治者的宝座,舜原本就不是什么省油的灯。鲧治水不成,最后,舜砍了他的头。这还没完,舜还要让鲧的儿子禹继承父业,继续治水。仅这一点看,就足见舜的高明。
舜的这一招不但高明,也十分地狠毒。但是,他能够狠毒地让一般人看到的都是宽宏与仁慈。
舜的这个决定,普通人看不懂,也足见舜的智慧非一般人所能企及的。
大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多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按照中国向来的传统,一切的经验,都是“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鲧在治水的九年中,没有以个人名义公开发表过任何治水的心得,也没有与人合写过治水方面的学术论文,这有点不合常理。依舜猜度,鲧肯定是对治水的经验秘而不宣,肯定是把治水累积的知识全都传授给了儿子大禹。退一万步来说,即使杀鲧时,鲧来不及传授治水的机宜给禹,大禹跟父亲治水这么多年,耳濡目染,应当也有不少自己的体会。关于这一点,可以举个例子,比如那些个有衙内习气的公子哥少爷,他们身上的那些个习气,哪一个是他的县令爸爸、郡守爷爷延师教习的?还都不是生长在那样的家庭中,习染已久,自成其性的!
大禹的确懂得很多治水的经验,在父亲被杀后,他也一刻都没有停止对父亲治水失败的检讨与思索。
舜之所以选大禹继续治水,也是因为一些朝廷的臣工对禹的极力推荐。
关于禹的被推荐,除了他父亲在世时的积累的人脉外,猜想,这位年轻人在他爸爸治水的时候,他一定是紧随在父亲身边的,所以,也是有些功绩的。若是禹没有些功绩,比如拿过“治水青年突击手”、“治水模范”、“治水标兵”、“治水先锋”等的称号和荣誉,得过治水的专项奖金、奖状,甚或还写过一些诸如《治水三论》、《与某某君商榷河流的治理方案》等文章……舜身边的人也不会贸然举荐这么一位毫无经验、毫无业绩的愣头青担当这么大的责任的。
据说,那个时代,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时代。这祸害天下的水如果治理不好,一定会继续危及民众的生命。按照时代的特点,可以这么说,大禹之治水,成功与否,并不是对舜一人负责,而是在负天下人的责啊!所以,这治水,是大事、大大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