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饿饿,曲项向天歌

语言即存在,不能被语言描述的生活即为不存在。于是,我们为了存在而写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我女儿上小学的时候,我送她去上中文学校。那个学校使用的教材已经在努力贴近海外生活场景,但仍然有些表达让从小在海外长大的孩子难以理解。比如有篇课文写到某个已故的中国领导人去看望华侨,文中写到老华侨感动得泣不成声。小华侨们读到这里则面面相觑,不解风情。那个学校教中文的老师对自己所教科目也怀有谜之自豪。我们报名的时候,老师一再责怪我来晚了。“怎么这么大才开始学中文呢?”她高高在上地打量了一下未开化的野蛮小孩,目光中充满怜悯。在我的百般威逼利诱下,我女儿勉强坚持了一年,后来说什么也不去了。她说中文老师喜欢“pisses me off”。大概意思就是老师总说让人扫兴的话。从教材到教法,总让人感受到一种人格上的不平等 。

就这样,我女儿放弃了正规的中文学习。我对此多少觉得遗憾。不过,虽然读写不行,她的听说能力还保持着,尤其是听力。这是因为我的英语口语始终不过关。我们家的日常沟通总是孩子们对我说英语,我对孩子们说中文。我们彼此都能听懂对方,又都用自己最熟练的语言来表达。

加州高中毕业的要求之一,就是修满三年外语课。我女儿高中的世界语言部有西班牙语、法语、德语、中文、日语、拉丁语等等。我觉得这是个学中文的好机会。公立学校的教材都是由州里指定的专家审定,老师也都是在美国受过教育并拿到教师资格,应该不会像业余中文学校的老师那样动不动就piss off学生。但我女儿说学校教中文的老师不欢迎华裔学生来选中文课。老师认为华裔本来就有中文基础,选中文课就是为了混学分,所以华裔在他的课上很难得A。我觉得这种想法没有道理。像我女儿这样从小在海外长大的,中文水平十分有限,和非华裔的孩子能有多大差别呢?

不管怎样,我女儿选了西班牙语。学校开放日那天,我去旁听了西班牙语课。西语老师给家长演示浸入式教学,整节课上连说带唱,上窜下跳,让我深深觉得教西语是个力气活儿。奇怪的是,下了课后我感觉能量倍增,仿佛得到了西语的加持。我估计即使受过美国教育的中文老师也达不到西语老师的课堂效果。中文本身就不是热情奔放的语言。

我女儿还利用10年级和11年级的暑假去社区大学修西语。社区大学的暑期课是密集型的。两个暑假下来,她已经修完了西班牙语4,超出了高中毕业所要求的西班牙语3。按课程描述,她应该已经能够在西班牙语国家工作、生活了。加州的搬家、装修、清洁、园艺等行业有大量的西语裔从业人员。有几次,我专门把女儿找来,希望这个双语人才能帮我与西语裔人士沟通。结果我发现她的破碎西语和我的破碎英语在实践中效果差不多。我开始怀疑她成绩单上的A的含金量。莫非西语老师也是对混学分的西语裔十分严格,对非西语裔学生鼓励为主?

高中最后一年,我女儿打算考SAT 2 西班牙语。她已经学到了西语4,按道理说考西班牙语是顺理成章的,但她翻了翻试题,觉得没有把握。正在苦恼中,有一天看到自己的美国同学在复习SAT 2中文,她这个从没系统学过中文的人,居然能给美国同学支招儿,她这才发现自己的中文水平其实不低。

我听说她要考SAT 2中文,差点笑出了声。就你那中文水平?也就相当于国内重点小学三年级吧?没想到成绩出来,她居然得了790分(满分800)。我实在感到难以置信。后来我找了张试卷看,这才明白她这790分是怎么来的。首先,试卷全文(包括题目和答案)都是有注音的。简体字版有汉语拼音注音,繁体字版有台湾式注音。这就解决了我女儿不能读写的问题。其次,考试的内容很多都波及到日常生活。比如有一道考量词的选择题。题目是:“你有一(   )领带”,答案是:A.张,B.条,C.头,D.个。作为在中国家庭长大的孩子,就算从未正规学过中文,也知道领带的单位是“tiao”。

我不得不感叹耳濡目染的力量。如果没有一个说中文的老妈,要想知道描述领带的量词就只能背单词。再回想她高中的中文老师,方觉得他对华裔学生的逆向歧视也不无道理。同时,我也感叹从无到有学习另一种文化的难度。如我女儿这般热爱西班牙语,在社区大学的西班牙语4都拿了A,最终刻苦习得的西语还是赶不上耳濡目染的中文。

我儿子小的时候,我教过他几首唐诗,但他一转身就跟姐姐用英语吐槽,说唐诗多么地荒谬,不make sense。我曾经也为一个好端端的中华男儿不会说中文而感到忧虑,但是有了女儿的前车,我就比较淡定了。“小样儿。瞧不起你母亲的母语是吧?最终你也逃不脱拿中文当第二语言的宿命。”不久前的一个周末,他刚过上午十一点就要吃午饭,当时我正忙着别的事,就说:“你不是早上九点刚吃过吗?现在怎么可能饿呢?”他知道中文不是一种讲道理的语言,一着急就仰起脖子说:"饿饿饿,曲项向天歌。"

 

上一篇:《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安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不知道道不知' 的评论 : 是的。
不知道道不知 发表评论于
身陷不同的文化之中,交融着,也冲突着,尤其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烦恼难免,欢乐也更多吧;语言也许大多时候只是一种现象,有时力量无穷,有时苍白无力。。。呵呵
安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柳溪郎' 的评论 : 是的。他们还不善于分辨语气,对于口语化的表达往往get不到。有一次我女儿非要纠正弟弟的一个发音,两个人争执不下,我烦了,就冲女儿怒喊一声:“你管他呢?!”我女儿愣愣地看着我:“到底是该管还是不该管?”
柳溪郎 发表评论于
华二代学中文是在不容易。为了纠正我两个孩子的“一双裤子”,我都费了很大的劲,因为他们都是用英、法文思维,然后翻译成中文。诸如此类的例子,像“关眼睛”等,实在太多。
安纳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雪中梅' 的评论 : 谢谢!
雪中梅 发表评论于
挺有趣的,欣赏了,平安是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