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战蒋介石获胜后开始围剿各个武装割据的“国中国”,张国焘、陈昌浩所率领的鄂豫皖根据地在反围剿失败后也开始了四方面军的“长征”。由于到达延安后遭到整肃,四方面军干部战士对于这段直线距离大约1500公里的长征系统性的回忆不多。这次长征的结果就是在川北与陕西交界处建立川陕根据地。时至今天,如果去通(江)南(江)巴(中)乡下旅游,还能看到石崖上当年红军刻下的,诸如:赤遍全川、苏维埃万岁之类的大标语。在川陕时期,张国焘部得到了难得的休养生息,长征前从鄂豫皖带出来的都已是骨干了,内部肃反的激烈程度相比鄂豫皖时期也减弱了不少,后来一四方面军在小金县达维镇会师时张国焘“兵强马壮”的八万人队伍主要就是在川陕根据地时期建立发展壮大的。
得知江西红军进入四川的消息后,张国焘部即放弃了所开创的“川陕根据地”。开始了大约800公里的西征,经过广元、松潘然后南下至小金县的达维镇与朱毛会师。需要解释的是,现今所用的所谓“中央红军”,“一、四方面军”都是后来的名词,那时都还没有出现。张国焘放弃川陕根据地而南下迎接江西红军的真实原因,应该不似后来所说的那么简单。有没有共产国际的指示不清楚。但是从接到张浩电报后陈昌浩等人开始质疑并与张国焘拉开距离的行为看,那时共产国际对各个支部(各国共产党)的约束力还是很强的,绝不像后来宣传的那样。否则也无法解释博古、张闻天、周恩来到了江西后就能够立即解除老毛的军事指挥权。
会师后的第一次高层会议上,周恩来就指责张国焘放弃川陕根据地的做法是“逃跑主义”。有人根据周恩来后来的“温文尔雅”做派和当时江西红军的惨状断言周恩来不可能做这种指责。这是以常识和普通人的逻辑判断老共的行为。但是通观老共的历史,其行为通常都是和常识、普通人逻辑相违背的。所以不要做这种自以为是的“判断”。
在会议上发生了争执后,张国焘鉴于自己在政治局里的势力不够强,要求按照“遵义会议”的前例,补选陈昌浩、周全麟等人进入政治局。引起了张闻天、周恩来和毛泽东等人的恐惧,唯恐被以政治局会议决议的名义“一网打尽”,故采取了不辞而别的方式,独自向北。
这时的张国焘还没有自信到敢于撕破脸追回张周毛彭,只能各走各的路了。
这时就遇到本文开始时的问题了:草地分裂后张国焘为何选择南下而不回师其川陕根据地?
这就不得不说起张国焘率部离开川陕根据地时所做的“缺德”事儿了:将根据地的民宅、商铺全部烧光了。当地老百姓,不单是地主老财,对他们恨之入骨。一句话:回不去了!
对根据地进行破坏、裹挟民众随军新的似乎是中国农民起义军的一贯的做法:李自成、张献忠、太平天国、江西红军。
还是由于缺乏张国焘部高层决策过程的详细史料,本鲨所写的都是基于老共当时前前后后的行动举止所做的“判断”,属于“拼图式”的。
有人不解当局为何禁止非官办历史爱好者治史,连研究都设置障碍。哈维尔的一句话似能解释这种连“左左”的研究成果都不许发表的情况:
“在一个没有公共发声平台的地方,你说的每一句话,转的每一条信息,都可能成为被「治罪」的证据,因为「为了捍卫它自己(极权),就得捍卫假象世界的完整。」”
一旦研究,就会提出问题;一旦提出问题就会有辩论;一旦有辩论,就会有质疑;一旦有质疑(无论左右)就会破坏“假象世界的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