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光的决定
中国的皇帝看上去是过着令人羡慕的生活,但实际上并非如此:从一大早,他就必须上朝,聆听和申阅着数量繁多的奏折,有些须立刻决定,有些则需与大臣讨论后再决定,很多时候几乎整天忙着这些事情。道光继承了一个面积广大的帝国,这个帝国从1644年进入中原以来,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发展,满清的疆土已扩大到北囊外蒙古,西括准噶尔和西藏,南至越、老、缅甸。但是,如所有前朝一样,满清的统治是靠暴力夺取的,它也同样想方设法说服百姓承认其政权的何法性。它对外商的行文千篇一律如:“我天朝。。。养育万民, 明鉴。。。,光大。。。”,这一切,并非简单地渲染给众人看,更重要的是显示自己的威权。每一代的“贤皇”,都向外展示其“非凡”的能力,而将因责任重大而引起的慌恐不安深藏于他们心中。
这个帝国在道光接手时已开始衰败:动乱、财政拮据,更糟糕的是军队的作战能力下降,下降的军力反过来进一步使得各种内乱难以收拾。在十八世纪后半叶,清政府控制其边界能力开始下降,先是1766年到1769年间对缅甸的征讨不顺,清军被击败或者说是停顿不前;而后,1788年对越南的占领在一个月中损失了4000人,并被越南人赶了出来。国内也不平静:1774年白莲教起义,起义一直延续到1805年才被完全剿灭,而最后剿灭还是靠民间所组织的团练。总而言之,当时,中国各阶层的矛盾尖锐:满汉、南北、外省豪杰与中央政府,等等。
平心而论,道光在其即位后的十年中,对各种棘手的天灾人祸处理的颇为得当:他整修了河堤;整顿了盐税;镇压了西北的回民起义。但他并不知道问题根源,他所作的只是不停的对官员们任命、升职、降职、免职。
中国官员的文化也是一个大问题:满清继承了汉族近千年的科举制度,这个制度在文化人的心中,深植了只有“作官”才是文化人自豪的正道。但随着历朝代人口的膨胀,到了清朝,在近2百万人的乡试中,仅有1.5%的人能通过成为秀才;通过秀才考试的人中,低过5%的人可考取举人;在剩下的人中, 约1.5%最终成为进士而进入官僚系统。绝大部分落榜者咽下懊丧,来年再试;一小部分中则有的失望退出;有的发疯;有的自杀;更有极少的则造反。李自成据说就是一个因科举失意后而成为驿卒,最后起义推翻了明朝;而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洪秀全,同样是一个科举失败后的小学教师。太平天国在与清朝搏斗了十四年后才被扑灭,几乎推翻了清朝。
然而,仅为汉族人口三百五十分之一的满族人,则不完全需要遵循这个科举制度,在每一阶段的录取中,都会为他们留有一定通过的比例。他们的提升远快于汉人,因为为他们所保留的职位多过他们能通过考试的人数。那些奋斗半生的汉族同僚,眼巴巴地看着那些不称职的异族一个个地高升——你可以感觉到他们的感受。这种环境造就了两类官员:不加约束的激进思想和极端守旧的保守思想,这两种思想的极端对立,部分促使了鸦片战争的暴发及不幸。
1832年,清朝军队在镇压广东西南的少数民族起义时被击败。其后,派去调查失败的官员向道光报告该军来自沿海,不适应山地,许多士兵沾染了鸦片瘾,这件事让道光开始担忧。与此同时,水旱灾情和饥荒也接踵而来,加重了道光的忧虑,他更换了放任鸦片走私的广东官员,指示接任者强力禁烟。然而,新任官员不久也与当地腐败的商宦同流合污,因为在鸦片走私泛滥的沿海地区,腐败的机会与文化,远大于封闭的北方。以广东十三行中伍秉鉴“Howqua浩官”为例,其个人财富是欧洲巨富纳丹-罗斯柴尔德(Nathan Rothschild)的十倍!另外,阻断鸦片的走私,会影响资金的流动,也势必影响地方的正常贸易。
1836年,一位高官上书争辩禁烟令,他认为禁烟无用,严刑会使民众反叛,外寇入侵,而政府尚无实力进行剿灭;而对鸦片的危害则认为食用者多是一些懒惰、无用的刁民,应让他们吸食到自己死亡,日渐增加的新生儿会填补这些死亡人口。广东巡抚支持这一主张,并通知十三行准备让鸦片合法化。但没过多久,禁烟一方以黄爵滋为首,上书坚决主张禁烟,他们指控鸦片是西方列强的阴谋,指控英国人用鸦片毒害国人,诱其上瘾,从而达到削弱其意志及体魄,夺其财产的目的。他主张对吸食者给予一年的悔改期,如仍不改,则处以死刑。他认为极刑加以孔孟之道教育,吸食者十有八九将会悔改,他将用“五室连坐”方法来确保其方案的执行。同时他也暴露了他对外国的无知:他说英国人对他们中间吸食鸦片者,会将其绑在一枝竹竿上,当众射入大海,因而西方各国仅制作鸦片而不吸食。
在读完黄爵滋的上奏后,道光诏示满朝及各督府,寻求建议。在二十九封回奏中,仅有八封支持黄的建议,其余均要求加强对广东的鸦片走私的稽查。一封奏折中认为,在广东和福建,鸦片食用者“十有八九”,执行死刑的话至少要杀数十万人,不但恐怖也难以执行。以此推断,假定在全国4亿人口中,仅对1%的人执行死刑的话,那就是4百万人头落地,更不用说还有大量的从事鸦片走私的人, 而仅针对鸦片走私的话,则牵扯面要小的多。
在审阅完有关鸦片的奏折后,1838年底,道光召见了林则徐,经过数次恳谈,于1839年初,任命林为钦差大臣兼湖广总督,南下广东主持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