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破初关,又叫法身边事。已知禅为何物,并有所体 会,进入“见道”位。但定力不足,妄念、执着不时现前,要时时觉照,有如牧牛,渐除习气,此时进入“保”的阶段,又叫“守道”。
(二)破重关,又叫法身正 位。习气基本除净,心已不随境转,一片空明,无内无外,但尚有法执,佛见未除。
(三)破牢关,又叫法身向上。进入“任”的阶段,已经“了道”,无修、无 证,无智、无得,无凡、无圣,随缘无住、任运自在、方便善巧觉悟有缘众生。
44:元音老人:禅宗三关
2016/8/1 16:23:00 热度:9755 下载文本文件
初关是悟道,重关是修道,牢关是证道。
禅宗修到最后打开本心见性之后,并没了脱生死,明心见性之后才是破初关。破初关虽见到本性,但生死未了。因为才断见惑,思惑未断。知见正确,但是我们的思惑,即思想对境生心还是免不了。因为八识的种子还在,遇缘就起现行,所以生死未了。因为这个缘故,净土宗常常毁谤禅宗,说禅宗不好,明心见性了,生死却未了。不如净土往生西方,一见弥陀,一切都解决了。这是一般人不知道禅宗的立场,禅宗自己也知道并不是明心见性生死就了。临济大师就讲第一句荐得,自救不了,他讲“看取棚头弄傀儡,抽线全籍里头人”,如同看木偶戏,戏中孙悟空大战白骨精,很精彩,但没有里头的拉线人,木偶再好也不会动。人也一样,人讲话、走路及种种动作,都是佛性在里面抽线。认识了佛性的妙用仍自救不了,因为八识的种子还在,你遇境还是会生心,你的思想行为还是在受自我的习性牵动。
法相宗讲得更清楚,“发起初心欢喜地,俱生犹自现缠眠,远行地后纯无漏,观察圆明照大千。”发起是开发,如生意人开发事业,科学家开发新科技,修佛法的人打开了自己的秘密宝藏见到本性,成为登地菩萨。初地是欢喜地。“俱生”是俱生的法执及我执还跟着你,缠住你的本性,使你遇境生心,昏昏昧昧,如同睡觉一样。“远行地后纯无漏”就是作功夫,由初地上升到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七地,到了七地菩萨是远行地,八地是不动地,到了第八地才进入无漏,漏尽通之后才真正进入道通。到了这里才不退转,否则还是会退转的。也就是到了这里,第八识的种子消了,俱生我执虽然消了,但俱生法执的种子还在,也就是分别我执与法执消掉了,还要在事上锻炼,要把无始无明的尘沙惑除了,才是真正的见性成佛。所以禅宗的功夫要作得很长,不是一下子就能消掉的,这要看我们用功的程度,要三大阿僧祗劫,三大即见到位、修道位、证道位三个阶段。三个阶段时间的长久要看用功的程度。
修道人于初见性后,并非即了,还须时时观照,历境练心,着力打磨,了除习气,方能了生脱死。否则,见境生心,妄念依然动荡不停,是谓悟后迷,生死依旧不了。故古德多于悟后作牧牛行,绵密保任,以臻圆熟,非一悟即可了手。虽间或也有顿悟、顿修、顿证者,无须做保任功夫,但毕竟为数不多,不可一概而论。洞山禅师于“偏中正”见道位后,更颂修道位“偏中至”,即教吾人于见道后,不可得少为足,更须历境练心,除尽妄习,上上升进,以臻究竟也。关于此点,宗下有三关之说:即
一、破本参明见真性,为破初关——截断众流;
二、绵密保护,长养圣胎,于一切境缘上自在无碍,乃至不用保而毫无走着,是为破重关——涵盖乾坤;
三、放任而为,无所不是。能入佛,亦能入魔,所谓路途即家舍,家舍即路途,是为破末后牢关——随波逐流,随性自在。
1、初关:即悟道;
就是明心见性。这是明心见性之人已经看透了世间的功名利禄、三界的无常。乃至修行的路途也经明了,了知真如、真心及祖师语录。俗称见地。功夫的成就全靠见地的正确与否,明心见性的人在理论上已全部通透,只是没有验证而已。虽然已经明心见性,但是习气宛然,功夫尚不太相应。
2、重关:即修道;
就是踏踏实实做功夫(离妄归真,回归自性),认识到了自己的本来面目,亲履本地风光,见到了父母未生我之前的“我”。然后靠的是自己定力,实实在在修证。明心见性以后每天都能和功夫打成一片,天天在三摩地中,山河大地皆是法身,风声鸟鸣皆是法音,昼夜六时皆在受用。破重关即是要把自己的历劫习气逐渐消除。并且行解相应直下便是。本性易得现前,不假作意用心,不须作观。也不须回光返照,觉心初起,而无初相,但功夫尚未成片,亦有打失不在的时候。
3、牢关:即证道;
也即打破生死的牢笼,能生死做主,来去自由,不受业力的牵引,到此方能称得上智慧无碍,酒色财气不碍菩提路,透牢关者,在二六时中,打成一片,更无打失,念念见性,故时时不迷。若说得更明白一些,就是证道。
(几乎没人这么说,几乎人人这么做,几乎神仙才透过)
《大慧语录》卷二十谓:“古人云,见月休观指,归家罢问程……归到家了,自然不问程途;见真月了,自然不看指头矣。”“指月”的目的,要人观月,而不是观指。同样,经教中的万言千语,要人悟道见性,而不是执著名相,纠缠字句。 只在语言文字上兜圈子而不能见性,便误解了“指月”的含义。
《楞伽经》卷四说:“如愚见指月,观指不观月;计著名字者,不见我真实。”又《大智度论》卷四三说:“如人以指指月,愚者但看指不看月。智者轻笑言:汝何不得示者意?指为知月因缘,而更看指不看月!”“指为知月因缘”,这就是说,语言文字指归义理,而语言文字本身只是善巧的符号,并不等于义理。
95
悟前悟后
一悟佛地心难安,人不人来佛不佛
悟前我就是自己,悟后不知我是谁
悟前羡慕别人牛,悟后不喜自家牛
悟前我在世界中,悟后世界在我中
悟前知是未来佛,悟后佛来难承当
悟前好奇啥是悟,悟后最盼盖印章
悟前不知悟什么,悟后原来是心境
悟前我思故我在,悟后真心是空心
悟前心念和心情,悟后自觉和空心
悟前心念来做主,悟后空心出自觉
悟前心念就是我,悟后空心念纷飞
悟前心动叫真心,悟后心动佛不真
悟前心在动念处,悟后心量遍虚空
悟前空虚会寂寞,悟后空虚并不空
悟前心境变化慢,悟后心境转念间
悟前心境随流转,悟后想住清净难
悟前修行求真理,悟后修行求清净
悟前一心想做佛,悟后真心最安心
悟前公案费思量,悟后公案常亲历
悟前还道祖师狂,悟后才知不是装
悟前只见佛拈花,悟后才知迦叶强
悟前辩论讲道理,悟后只想快收场
悟前只会认死理,悟后烦恼不主张
悟前这对或那错,悟后全部是泡沫
悟前常想度众生,悟后泪流佛难当
悟前大家都学佛,悟后难遇同道人
悟前没有主心骨,悟后清净是纲常
悟前念佛想弥陀,悟后一念破迷惘
悟前难解清净意,悟后原来心境空
悟前好想观自在,悟后起观自在难
悟前颠倒不自觉,悟后正觉怕颠倒
悟前也禅也念佛,悟后禅净更灵活
悟前禅净为做佛,悟后禅净为心空
悟前没事好用功,悟后没事不用功
悟前只会一根筋,悟后千变万化身
悟前常见别人过,悟后礼让个个佛
悟前容易太投入,悟后无心能超脱
悟前处处有顺逆,悟后万事只随缘
悟前出世难放下,悟后入世难投缘
悟前多守一条戒,悟后少受千万扰
悟前这些好理解,悟后那些供参考
旁敲侧击实难说,都是亲身经历过
所说一切不重要,只是禅心在冒泡
悟后还需要证悟,修得真心才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