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至清则无鱼
记得当年在一个大台企工作时, 主管销售多年的台企经理有次闲谈说到收回扣现象时说了句, "水至清, 则无鱼", 当时许多经销商都想巴结我们企业的主管人员。听后, 很不以为然, 认为这是为拿回扣找借口。
后来看到一篇一个心理学教授关于心理学的短文,就谈到其实每个人看待同一件事都有双重标准的, 就是别人做错事往往就把错事归结于其本人内在的原因, 而如果自己做错事都倾向与把这种行为归结为外部的原因。
比如这位心理学教授每当看到别人抢着排队, 就觉得此人没有修养;结果有一次,该教授有个重要会议, 之前想去买杯Starbucks 咖啡, 前面有个妇人也要去排队, 他急忙抢先一步刚好排在此妇人前面, 自己并不认为这是不好的行为, 认为这是因为他自己有急事。
所以,这种看问题的双重标准应该归结于人性的自私,人性如果不自私, 估计人类无法从自然界生存下来; 在人之初的阶段, 亿万个精子中只有那个自私的最有活力的精子才能与卵子结合。所以, 人性是自私的并且是经不住考验的, 每个人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以前在国内有人说到送礼, 说如果送你一个电脑, 你可能会不要, 那么送你台车呢? 你也可能还是不要, 如果送你一幢千万的别墅呢?或者再送一个美女呢?
所以, 这个世界圣人是不存在的。最多只能接近于圣人, 这种人还极可能只存在于宗教里,比如把一生都奉献给上帝的极少数神父或牧师, 或者得道的极少数的高僧。现代俗世的人包括总统, 大法官,最高国家领导人, 著名的大科学家,哲学家多半离圣人还有十八条街。
因此, 对事可以尽善尽美, 对人还是宽容一些好。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忒绿' 的评论 : 不错的解释!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北美先生' 的评论 : Thanks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双鱼城' 的评论 : Thanks
忒绿 发表评论于
水至清三个字,说出了一种境界,一种追求或修养,接地气地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方式。则无鱼,是说达到这种境界需要失去或舍弃的东西。富者能清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富有,也能守住这个清字,是谓人穷志不短。一旦有了鱼,清就荡然无存了。守住清难,是因为得到鱼易。守住清还是得到鱼,就看你的选择了。当然,得了鱼,丢了清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不过构成一个人精神内核的自尊也就丢了,随之,人生就散了,自己也就不把自己当回事了。
北美先生 发表评论于
对事可以尽善尽美, 对人还是宽容一些好!
这句说的很有道理。
双鱼城 发表评论于
对!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天凉好秋' 的评论 : 谢谢!
天凉好秋 发表评论于
说得很对!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RooibosTea' 的评论 : 多谢诗人夸奖!
ARooibosTea 发表评论于
短小精干,道出人性真缔的好文。
我心依旧2008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晓青' 的评论 : 谢谢!
晓青 发表评论于
赞成!